生育寶典(六)第八章 2-3歲幼兒的養育8-2(3 / 3)

在進行遊戲前,父母讓孩子看一些有關騎馬的圖片或電視,以便在他的頭腦裏留下騎馬動作的表象。遊戲進行時,父母先問孩子:"大人是怎樣騎馬的呀?"然後啟發他想象,並模仿出大人騎馬時的樣子。為了增加孩子的興趣,父母可為他準備竹竿或別的東西代表馬,然後父母再針對孩子的反應和動作表現,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幫助,使他逐漸學會騎馬奔跑的動作。父母可以在前麵帶著孩子一起做騎馬的動作,也可以和孩子並排地做。通過這個遊戲可以鍛煉孩子身體動作的協調性,訓練他的想象力。

2-3歲幼兒的基礎智能培養

這時的幼兒已經可以單獨做很多事情了,父母可以在此基礎上加強孩子的動手能力、豐富孩子的社會常識等,從而培養其基礎智能。

父母包餃子時,可以讓孩子拿一塊小麵團也學著包餃子,教他學媽媽的樣子先將麵團搓圓,用手掌壓扁;或者將搓圓的麵團再搓成條,讓他用一根筷子當擀麵杖,將麵條擀成片。這樣做可以訓練孩子手的精細技巧。

媽媽扮作兔媽媽,提一隻空的小籃子,兩腳並攏向前跳,邊跳邊說:"小兔乖乖,把門兒開開,媽媽回來了。"孩子也可模仿媽媽的動作,邊蹦跳邊說:"媽媽回來了,快去把門兒開開。"在孩子學會了兩腳並攏向前跳之後,媽媽還可以教孩子兩腳左右方向開合跳及向前後方向開合跳的動作。在跳這個動作時,媽媽可以說:"小狗小狗蹦蹦跳,小貓小貓蹦蹦跳。"這些動作可以訓練孩子的彈跳能力,培養孩子身體動作的協調性。

媽媽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同職業的人時就要隨時告訴孩子這些人的稱呼、工作性質以及他們的服裝特色。在帶孩子上街時,讓孩子指認所學過的不同職業人員,要求他準確說出他們的稱呼。媽媽也可搜集各個行業典型的人物圖片,一一呈現給孩子看,讓他判斷他們的職業。這個遊戲可豐富孩子的社會常識,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

2-3歲幼兒數學能力的培養

數學能力在幼兒智力發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影響著幼兒智力的發展和整體智力結構的建構。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下麵的遊戲,以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

父母先準備好5個不同的小動物玩具,比如小兔、小狗、小貓、小鴨和小象,還要準備一塊布。父母用神秘的語言對孩子說:"今天有幾個小動物來我們家做客,你想知道它們是誰嗎?"然後拿出小動物,散放在桌子上,讓孩子確認動物的名稱。"今天小動物要和我們玩排隊的遊戲,咱們來給小動物排好隊吧!"父母指導孩子把小動物排成一橫排。父母分別從兩個不同的方向引導孩子準確地說出動物排在第幾位,然後用手指著從左數起,並問孩子:"請你告訴我,從這邊數,小兔排在第幾?"讓孩子回答並指出小兔所在的位置,如果孩子答對了,可以用小兔來親親孩子的臉。讓孩子熟悉從左邊確定所有動物的位置,然後換個方向讓孩子說出動物的位置,父母手指向右邊:"現在我們從這一邊數,排在第一的是誰?""請你把排在第二的動物拿給我。""小狗排在第幾?"用不同的提問方式讓孩子學會從不同的方向確認動物的準確位置。還可以把小動物排成列的形式,再讓孩子確認動物的位置。等孩子記清動物的位置後,用布將動物蓋住,問孩子:"小動物來和我們捉迷藏,從前邊數第一個動物是誰?""從後邊數第一個動物是誰?"孩子回答後揭開布檢驗是否正確,以鞏固孩子的序數概念。

2-3歲幼兒的素質發展測試

根據幼兒發育的特點,3歲的幼兒已經具有很強的獨立自理能力了,可以很好地照顧、管理自己了。專家認為,3歲的幼兒應該具備以下一些能力:能保持正確的姿勢獨立進餐,做到不掉飯粒,不剩飯,基本會用筷子;會洗手、洗臉、洗腳;會穿鞋、褲子、襪子和簡單的上衣;可以自己獨自大小便;用過的東西能放回原處;玩過玩具後能自己收拾好;能做簡單的家務如簡單地整理自己的床鋪。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幼兒不能做到獨立進餐,而且掉飯粒、剩飯、挑食的現象很普遍。多數幼兒洗手、洗臉的過程就是玩水的過程,或者隻是簡單地把手放在水龍頭下麵衝一下。大多數幼兒在3歲左右會穿不係帶的鞋子,但很難分清左右。在上幼兒園之前,大部分幼兒不能獨立入廁。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幼兒在父母的提醒或幫助下能夠將用過的東西或玩過的玩具放回原處。由此可見,這個年齡的幼兒自理能力是很差的,主要是因為父母對孩子過度愛護,許多應該由孩子去做的事,父母習慣於包辦代替,親曆親為,而且還有的父母認為孩子小,能力差,又怕麻煩,以後學也不晚,所以造成了這種現象的普遍發生。

父母要把孩子作為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個體來看待,建立一種親密、平等、和諧的關係,放開手腳,為孩子提供盡可能多的學習機會,幫助他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我服務能力,為其以後的生活打下基礎,使其終生受益。

2-3歲幼兒的疾病防治

喘息性支氣管炎

本病是一種過敏性質的、常與呼吸道感染有關的疾病。多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後,凡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都可引起本病,如病毒、細菌或混合感染。多發生於3歲以內的嬰幼兒,常有濕疹及其他過敏史,尤以肥胖者多發。病程較長且有反複發作史。

除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外,還可出現類似哮喘的症狀,如呼吸困難,肺部叩診呈鼓音,聽診兩肺布滿哮鳴音和少量濕羅音;患兒低熱或不發熱,咳嗽以刺激性幹咳為主,夜晚或清晨哭鬧時咳喘加劇,似哮喘樣,喘息嚴重時可出現紫鉗。

本病一般隨年齡的增長,發作次數會逐漸減少,4-6歲後可痊愈;極少部分病例可發展成支氣管哮喘;治療同上呼吸道感染,另外還要針對本病的特點給予對症治療,如祛痰、鎮咳、解痙平喘,抗過敏治療。反複發作者可肌內注射多價特異抗呼吸病毒轉移因子。不發作時加強戶外活動,增強體質。

支氣管哮喘

哮喘的病因還不十分清楚,大多認為是與遺傳有關的疾病,同時也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調查發現,哮喘患兒的雙親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氣道高反應性。而環境因素主要包括某些激發因素,如塵蟎、花粉、真菌等吸入物;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感染;魚、蝦蟹、蛋類、牛奶等食物因素以及阿司匹林等藥物因素。此外,氣候變化、運動等都可能是哮喘的激發因素。

大部分的支氣管哮喘患兒以前曾經患過濕疹、皮膚過敏等過敏性疾病。發作時表現為呼吸困難、胸悶和咳嗽,有廣泛的哮鳴音。喘息常常是突然發作,一般先有鼻癢、噴嚏、咳嗽,然後出現喘憋、呼氣困難,喘重於咳,嚴重者麵色蒼白,口唇青紫,全身出冷汗。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短期根治哮喘的方法,當今哮喘治療的指導思想是盡快控製哮喘發作,有效預防哮喘的發生。首先要讓患兒脫離過敏源,這是治療哮喘最有效的方法;平時可服用平喘藥;急性發作時要盡快緩解氣道阻塞,糾正低氧血症,恢複肺功能,預防進一步惡化或再次發作,防止並發症。

體格鍛煉對長期患哮喘的兒童極為重要,體格鍛煉可促進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改善呼吸功能,增強肌肉張力,提高機體對溫度和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參加體育鍛煉還可促進食欲,保持精神愉快,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由於哮喘也是一種心身疾病,可隨情緒變化而波動,所以父母不要過分寵愛和遷就孩子,也不要對孩子關心太少,否則會使患兒形成不正常的性格,以致增加患兒心理上的壓力。

小兒貧血

貧血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症狀或綜合征。最常見的原因有:缺乏造血所需的葉酸、維生素B12、鐵等物質;或再生障礙性貧血、感染、惡性腫瘤、血液病等均可導致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製,引起造血不良而致貧血;紅細胞內的異常因素或紅細胞外的異常因素引起紅細胞的大量破壞溶解,而導致溶血性貧血;急性失血如創傷大出血、出血性疾病等以及慢性出血如潰瘍病、鉤蟲病、腸息肉等原因也可導致貧血。

貧血的表現與貧血發生的急緩、病因和輕重程度有關。皮膚、粘膜蒼白為最突出的表現,病程較長的患兒常有易疲倦、毛發幹枯、營養低下、體格發育遲緩等症狀。另外還可累及其他各係統而出現相應的症狀,循環和呼吸係統可出現心動過速、脈搏加快、動脈壓增高、呼吸加速等因缺氧而發生的代償反應。消化係統可出現食欲減退、惡心、腹脹或便秘等症狀。神經係統常表現為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易激動等。

去除病因是治療小兒貧血的關鍵,一般要加強護理、預防感染、注意飲食質量和搭配等。可針對貧血的病因選擇有效藥物,如缺鐵性貧血可補充鐵劑,維生素B12和葉酸可治療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等。當貧血引起心功能不全時,輸血是搶救措施。嬰幼兒貧血易合並急慢性感染、營養不良、消化功能紊亂等,應該積極治療。

在預防上,要注意及時給孩子補充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鐵劑、維生素B12和葉酸等。

白血病

白血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與病毒、物理化學和體質等多種因素有關。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可能與白血病的發病有關,故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電離輻射、化學物質與藥物都可誘發白血病。白血病不屬遺傳性疾病,但在家族中可有多發性惡性腫瘤的情況。

患兒早期可出現麵色蒼白、精神不振、乏力、食欲低下、齒齦出血和鼻出血等症狀。起病時可有發熱,熱型不定,一般不伴寒戰。隨著病程進展,可出現貧血症狀,表現為蒼白、虛弱無力、活動後氣促等。晚期還可出現皮膚、粘膜出血,偶有顱內出血,顱內出血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治療主要采用以化療為主的綜合療法,按照不同的類型選用不同的化療藥物聯合治療,藥物劑量要足,而且要長期、間歇治療,交替使用多種藥物;同時要注意支持療法,如在化療期間用抗生素預防細菌感染,可減少感染性並發症;長期化療常並發真菌感染,所以可選用抗真菌藥物;明顯貧血者可輸血;另外,在治療過程中,要增加營養,注意休息。除了化療外,還可進行免疫治療、放射治療、脾切除以及骨髓移植等多種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