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寶典(六)第八章 2-3歲幼兒的養育8-2(2 / 3)

為3歲幼兒做好入園準備

3歲的幼兒就要上幼兒園了,這是他獨立跨出家門的第一大步。父母在為孩子選擇幼兒園,並為孩子做各種入園的物質準備的同時,一定不要忘了做好心理的準備,一般來說,如果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做好生理、心理的準備,那麼孩子上幼兒園就不是非常難的事情了。

首先,父母要激發孩子上幼兒園的興趣。在去幼兒園之前,可以給他講幼兒園的事情,說幼兒園有好多小朋友,大家可以一起玩,讓他知道去幼兒園是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他在長大,他在幼兒園可以做很多的事情。而且事先要帶他到準備去的幼兒園去熟悉環境,讓孩子看看各種活動設施及豐富多彩的玩具,使他對幼兒園生活產生向往感。

其次,要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在入園前已經具備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等能力的孩子對集體生活的適應相對較快,而那些什麼事都不會做的孩子入園適應的時間會相對延長,各方麵的發展比那些獨立性強的孩子也要慢一些。其實,隻要父母肯放手,孩子的自理能力一般都提高得很快,短時間就能學會自己吃飯,自己大小便,而且2-3歲的孩子也特別喜歡自己做事,隻要給他機會學,不怕他們做得不完滿,隻要多鼓勵,多引導,他們就能學會做很多的事。

此外,要培養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技巧。現在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很少有同齡的玩伴,而父母又多忙於工作,很難有時間帶孩子出去接觸外麵的世界,使得孩子在入園前的接觸麵過窄,怕生,缺乏與他人,特別是與同齡夥伴交往的能力,這對他們適應集體生活是極大的障礙。因此,在孩子入園前,父母應盡可能地多帶他去有同齡夥伴的親戚或朋友家做客,或者把他帶到幼兒園或遊樂場等小朋友多的地方,讓他學會一些與小朋友交往的基本技巧,找到與人合作、與人分享的樂趣。在與其他孩子玩耍時,要讓他學會遵守遊戲的規則,輸了不要哭鬧、怪別人。還要讓孩子學會愛惜別人的東西,讓他設身處地地想,假如有人踩壞了他心愛的玩具,他會有什麼感覺。此外還要教孩子習慣說禮貌用語,讓他在家裏就學著用這樣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意願、請求等。

年齡幼小的孩子初入園時難免會產生焦慮感,父母要幫助他克服焦慮,在接孩子回家之前,父母可以留在他身邊看著他玩一會兒,玩夠後,再領他回家。第二天,可以陪孩子在幼兒園再多呆些時候,等到他漸漸地與幼兒園的老師及小朋友熟悉後,即使父母不和他在一起,他自己也會有充分的安全感的。

消除幼兒的依賴心理

2-3歲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但對父母的依賴心理仍然很重,時時刻刻都離不開父母的身邊,這樣的孩子很難適應新環境。所以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減弱並逐漸消除他的依賴心理。

父母要承認孩子的獨立人格,平時多和孩子平等地交談,讓他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放手讓孩子去做他喜歡且不違反原則的事,使他充分展現自己的能力。在這些活動過程中,讓孩子逐漸意識到,他是一個有獨立思想和獨立能力的人。

在培養孩子獨立人格的同時,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因為這時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有些年輕的父母在發生經濟問題時,就伸手找自己父母要,或者夫妻吵架,就賭氣回家"搬兵",這些都會使孩子耳濡目染而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此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父母不要經常低聲下氣地向孩子"道歉",這樣會加重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心理。也不要太寵孩子,有的孩子一喊累,父母大多會立刻表示同情,心疼地抱起他,這樣下去,孩子自然會產生依賴心理。

2-3歲幼兒智能培養

2-3歲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

2-3歲是孩子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這時的孩子最容易記住具體形象的事物。兒歌注重對人、事、物的具體描繪,突出他們的形象感、色彩感和動作感,很適合孩子認識和理解的特點,而且,兒歌語言講究順口、自然、押韻,讀起來也易於上口,因此孩子特別願意反複聽、反複說,從中增強記憶和理解,也學到規範而又完整的語言,提高說話能力。例如兒歌《小雞小鴨和袋鼠》:小雞,跟著媽媽走。走!走!走!小鴨,跟著媽媽遊。遊!遊!遊!小袋鼠,它讓媽媽抱。羞!羞!羞!。這首兒歌語言生動,借小袋鼠的形象來比喻向媽媽撒嬌的孩子,不僅能讓孩子了解動物知識,而且還能讓孩子懂得自己能幹的事情自己去做,不會做的事情學著做的道理。

媽媽還可以為孩子布置一個遊戲情境為孩子過生日,媽媽拿著玩具中的一個布娃娃對孩子說:"祝賀寶寶生日快樂,送你一個布娃娃。"也可以一次送兩樣禮物,同時要教孩子學會接受禮物並說:"謝謝!"。然後,可以讓孩子給媽媽過生日,讓他拿著一束花,送給媽媽:"祝賀您親愛的媽媽,生日快樂,送您一束花。"這樣,既可以教孩子學用數量詞,學講祝賀生日的話,又可訓練他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他的詞彙量。

此時的孩子由於神經係統發育還不夠完善,發音器官和聽覺器官的調節、控製能力還相對較差,存在著發音不清晰、不準確的現象,所以媽媽要專門訓練孩子的發音。這時的孩子經常發不準聲母是n、l的字音,所以父母要多訓練他發這些音。媽媽可以拿一張畫有老奶奶的圖片,問:"寶寶,誰來了?"孩子很有可能將"nai"說成"lai",媽媽先要為他正音,讓他看著你的口型模仿,然後媽媽說:"老奶奶來看小寶寶的。""小寶寶好。"媽媽要教孩子說:"老奶奶好。"並模仿圖片奶奶說:"小寶寶真懂禮貌,奶奶很高興,下次再來看小寶寶。再見!小寶寶。"然後媽媽也要教孩子說:"奶奶,再見!"。要讓孩子多說,說錯了也沒關係,多糾正幾次他就會發準確了。另外,要讓孩子學說短句:"老奶奶,南瓜送給你。"

2-3歲幼兒非智力能力培養

幼兒的非智力能力培養包括幼兒的感情、動作、品質、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下麵介紹幾個適合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的遊戲。

父母和孩子握右拳放在耳邊,假裝打電話,父母可引導孩子介紹自己,如父母先問:"你是誰?",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姓和名,然後父母問孩子:"你幾歲了?""告訴我,爸爸媽媽的名字。"等問題,如果講話順利,還可以要求孩子說出自己是"女孩"還是"男孩"。這個遊戲可以加深孩子對自己的認識,促進其自我意識的發展,還可以鍛煉他的語言表達能力。

媽媽拿出一個玩具小狗,告訴孩子:"小狗沒有家,很著急,寶寶幫它搭個家吧。"然後教他由四塊積木和一個三棱柱搭成小房子。教他用兩塊積木和一塊薄長條形狀的積木搭成長凳等等,讓孩子學習建構幾種不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沙發和床等。讓小花狗進入新家,父母誇獎孩子:"寶寶看,小花狗笑了,它誇寶寶能幹!"這個遊戲可以培養孩子對小動物的感情,以及關心、幫助他人的良好行為習慣,可以促進手指精細動作的發展,還可以訓練他掌握初步的數概念。

媽媽準備一些紅顏色的紙,和孩子一起將紙撕成碎片,在一張硬紙片上畫一個圓形,作為蘋果的雛形,然後讓孩子為"蘋果"添上"柄"。媽媽給孩子一瓶膠水,告訴他蘋果娃娃還沒有穿衣服呢,讓他將紅色的碎紙片貼在輪廓線內,給蘋果娃娃穿上紅衣服。這個遊戲可以培養孩子細致認真的習慣,讓他耐心地粘貼小紙片,訓練他的堅持性,發展其良好的意誌品質,發展手的精細動作。當蘋果娃娃穿上衣服後,媽媽可沿輪廓線將"蘋果"剪下來,讓孩子請家人吃蘋果,以培養他從小想到別人並關心別人的品質。

2-3歲幼兒注意力、觀察力的培養

此時的幼兒對一些具體形象的事物有了很深刻的印象,父母要在此基礎上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注意力,可進行以下一些遊戲。

父母事先應讓孩子看一些有關動物的電視節目或者到動物園去參觀,以便孩子對一些動物有初步的印象而為做遊戲打下基礎,然後父母可準備幾張動物畫片,媽媽可以先拿出一張大象的畫片,讓孩子仔細觀察一分鍾後,媽媽問:"大象大不大? 大象的鼻子是什麼樣的?" 接著,就可以告訴孩子: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大象的長鼻子有很多的用途。隨後再讓他觀察一些其他的動物,通過一係列的觀察、提問,他就會對所看到的動物有一個全麵而深刻的印象。這一過程,孩子既鍛煉了觀察力,也提高了注意力,而且還豐富了知識。

媽媽給孩子穿衣服時,可先給他穿一隻襪子、一隻鞋,帶一隻手套;然後媽媽把孩子的其他襪子和另一隻襪子混在一起,其他的手套和另一隻手套混在一起,其他的鞋與另一隻鞋混在一起,讓孩子自己找出另一隻襪子、鞋和手套,讓他通過自己的觀察來完成媽媽的要求。這個遊戲可以訓練孩子的觀察力,通過觀察來找出事物的相同處與不同處,而且還可以鍛煉他的注意力,訓練他能注意與分辨微小的細節與差異。

2-3歲幼兒記憶、思維和創造力的培養

通過對幼兒記憶、思維和創造力的培養,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使幼兒變得更加聰明。

父母準備一小塊木頭、一小塊鐵和一小塊泡沫塑料和幾塊手絹,讓孩子看過後,再用手絹分別把木頭、鐵、泡沫塑料包起來;然後讓孩子"掂一掂,說說是什麼?"如果他猜不出來,父母可以繼續啟發,問:"哪塊重?哪塊輕?什麼東西重呀?"隻要孩子說出哪塊重或輕以及重或輕的東西是什麼,父母就要表揚他。並讓孩子把東西放在桌上,打開手絹,看看裏麵到底是什麼,以證實猜測,加深印象。感知事物的一兩個特征以及推測事物的性質是思維的過程,孩子需要想象、記憶和猜測,什麼東西是重的,什麼東西是輕的,這樣可以訓練孩子的手臂對重量的感知判斷力,培養他的記憶力和思維力。

父母準備一些蔬菜和水果,並將它們混合在一起,對孩子說:"媽媽不小心將蔬菜和水果混在一起了,寶寶能幫媽媽把蔬菜和水果分開嗎?"然後請孩子來分。如果孩子在分開的過程中,出現錯誤,媽媽可及時指出"蘿卜是蔬菜,還是水果呢?"讓孩子動腦子自己考慮後,再重新分。如果他還是不能正確分,媽媽可教他:"蘿卜是蔬菜,應該放在蔬菜這邊。"遊戲結束後,父母可洗淨水果,獎勵給孩子吃,以增加遊戲的樂趣。這個遊戲可以訓練孩子分類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