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寶典(六)第八章 2-3歲幼兒的養育8-2(1 / 3)

生育寶典(六)第八章 2-3歲幼兒的養育8-2

寶寶打架應采取的舉措

日本兒童教育學家認為寶寶在打架中學會了社會知識,例如打完架之後,因為彼此被打,雙方都痛,由自己的痛就會想到對方一定也很痛,從而產生了自尊心,並且會慢慢認識到,通過暴力是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的。從這一點來看,寶寶的打架也未必不是好事情。

2-3歲寶寶之間的打架,完全是由於奪人東西和東西被人奪的簡單原因所致。寶寶在3歲前,不明道理,如果任其所為,就會沒有限度,會用手裏拿著的東西打人而出現危險,在這種情況下,父母不能僅僅說"住手",最明智的辦法是把寶寶的注意力轉移到感興趣的對象上。如果經常看見自己的寶寶被打哭,作為父母在心理上常常是難以承受的,因此作出錯誤的決定說:"不要再和那個孩子玩了。" 但在寶寶這方麵,盡管總是被打哭,但因喜歡他的朋友,所以一般都是抹抹眼淚,就又和他們一起玩了。最應避免的算是父母的袒護了,在兄弟姊妹的場合,單純地指責哪一方都是不應該的,因為他們尋求父母袒護的競爭意識都很強,如果父母單純地偏袒哪一方,其後果隻能使他們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惡化,越來越緊張。通過讓強壯的寶寶飼養狗、貓、金魚等,誘導他們學會如何對待弱者的方法,這一點非常重要。

批評寶寶的原則

2-3歲的寶寶自我意識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如果寶寶犯了錯誤,父母可能要對他進行批評,但父母在批評寶寶時一定要有策略,以免影響其心理的正常發育。首先不要對寶寶要求過高,如寶寶尿濕了,穿反了鞋子,吃飯撒了一地飯粒等情況,不要過分批評。因為寶寶的年齡還小,尚不能控製排尿,分不清左右腳,而且動作也不能完全準確協調。批評寶寶時,應該單獨和他說話,不要讓他在小朋友們及其他人麵前丟臉,以此保護他的小小自尊心。

批評寶寶前,可先說一些他的優點,然後再說缺點,讓他能樂於接受。父母批評寶寶時,要蹲下來和寶寶講話,態度要和善,不要站在寶寶麵前,居高臨下,語氣咄咄逼人,讓寶寶感到害怕,這樣會使他內心產生反抗心理。但父母的表情要嚴肅,讓寶寶知道這樣做確實不好,讓父母不高興。批評時要對準錯誤的要害,簡明扼要,不要羅嗦,要對寶寶說明這樣做為什麼不對,怎樣做才是好孩子,批評寶寶的時間不要超過5分鍾。不要過分強調寶寶的過失,而要將重點放在今後如何改正錯誤上,父母批評寶寶都要以愛護寶寶、培養寶寶良好品行為出發點,並要充分相信寶寶能改正錯誤。批評寶寶時不要將家人連帶上,如"你怎麼和你爸一個樣。"

一旦寶寶有錯,就要馬上進行批評,如果錯誤已經發生很久後才進行批評,寶寶會感覺莫名其妙。不要以為批評了一次,寶寶就會改正錯誤,當他重犯時,要耐心說服教育。隻要寶寶知道自己錯了,又有悔改之意,父母就要原諒他。

當寶寶說謊時

寶寶說謊的原因很多,父母不能因為寶寶說謊就批評他,或者打罵他,而是要先弄清楚寶寶說謊的原因,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恰當的方式幫助他改正。

此時寶寶的思維和想象力是無拘無束的,他們把現實生活和文學作品中美好的人物、形象分不開,對於這樣的謊言最好的做法是讓寶寶享受故事中的幻想,否則會削弱他的想象力和學習上的潛能,但也要注意引導寶寶從幻想世界中走出來關心現實。

有些寶寶說謊的目的是為了討父母歡心,如寶寶在繪畫方麵較差,為了讓父母高興,可能會告訴父母: "老師今天表揚我,說我畫得最好。"父母如能確認寶寶說的不真實,也不要對他責罵,因為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這時的孩子很喜歡得到大人的表揚,所以父母可以對他說:"隻要你努力學習畫畫,媽媽就很高興,今天老師沒表揚你,這沒關係。"以此來增強寶寶的信心。

有的寶寶犯了錯誤,為了逃避懲罰,就會對父母說謊,寶寶會有這樣的做法,說明父母以前的教育方法已經在他的心裏留下了陰影,所以父母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父母可換用一種方式,如父母應說:"這裏的餅幹少了,媽媽說過,你不能自己拿著吃!"而不是說:"你有沒有拿餅幹吃?"如果父母已正麵指出問題,寶寶仍堅持自己沒錯,父母應進一步證實所說的事實:"你說沒拿餅幹,可是家裏隻有你和我,但我沒拿。"然後讓寶寶獨自呆一會兒,等他說出事實,承認錯誤,一旦他承認了錯誤,父母應立即稱讚。

還有一些寶寶說謊的目的是由於期望或恐懼,如當寶寶在向別人吹噓他那根本不存在的豪華玩具時,他是正在幻想中,過有這種玩具的"癮",父母不要當著別人麵糾正他,等到和他單獨在一起時再對他說:"你是不是很想要這種玩具,所以你說你有,其實我們家沒有這種玩具。"有時寶寶會因昨天在托兒所被老師批評,第二天早晨就謊稱肚子疼不肯去托兒所,父母可幫他分析原因,解除他心中的壓抑,讓他輕鬆地忘掉"謊言"。

總之,隻要父母注意自己教育孩子的態度和方式,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他就不會說謊。

空調使用不當對幼兒健康的影響

現在很多的家庭中都裝了空調,由此引出了一組被稱為"空調病"的症狀,表現為頭昏、心痛、胸悶、心慌、睡眠不安、身體沒勁、食欲不佳等,而且很容易患傷風感冒以及反複發生呼吸道感染。引起這些症狀的根本原因並不是由於空調本身,而是由於外部因素處置不當而導致的對健康的影響。

房間內的空氣經空調器處理後,所吹出的冷風,大多是取自房間內原來的空氣。經過多次這樣的循環後,使空氣裏的負離子數極度減少,由於負離子對人體內新陳代謝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會使寶寶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此外反複使用的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會逐步升高,最終導致空氣中氧氣缺乏而使空氣變得汙濁,特別適合黴菌、病毒及細菌生長,為疾病的傳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另外室內外的溫差會刺激鼻、咽喉部的粘膜,使血管膨脹,分泌物增多,使空氣難以通過鼻腔,因此引起鼻塞等傷風感冒症狀。人類早已適應了早晚氣溫自然變化的規律,而空調所帶來的是固定不變的環境,會破壞人體固有的生物鍾,使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影響,從而使抵抗力下降。以上這些因素都可引起"空調病"的症狀。

為了預防"空調病"的發生,父母一定要正確使用空調器。可以引進"健康空調"的概念,選用新近推出的觸媒技術、負離子發生器和有換氣功能的空調器,以此改善居室內的空氣循環和質量,減少致病菌的孳生繁殖。空調的安裝和使用要適宜,如果空調器與房間麵積的匹配略顯緊張時,就會使室內空氣過幹、過冷。空調的溫度不可調得過低,一般情況下,室內外的溫差應保持在3-4度為宜,媽媽也不可讓寶寶在空調房內待得時間過長。空調器的出風口,不要正對著寶寶,使冷風直吹身體,這樣會使身體受冷過度。在開空調的房間裏睡覺,必須給寶寶身上蓋一條毛巾被,以免身體著涼。

為幼兒選擇驅蚊用品

到了炎熱的夏季,蚊蟲的叮咬是很令父母頭痛的事情,蚊蟲叮咬既影響寶寶的睡眠,又不利於寶寶的成長,而且由於寶寶的皮膚很敏感,被有毒的蚊蟲叮咬後會發生過敏反應,甚至皮膚感染。因此,媽媽要為寶寶選擇合適的驅蚊用品。

從安全和健康的角度來考慮,最可靠的方法是安裝紗門和紗窗,床上放置蚊帳等自然保護措施。除此以外,還可為寶寶選擇盤蚊香、電熱蚊香片、電熱蚊香液、氣霧劑或噴霧劑、驅蚊液、驅蚊花露水等。由於盤蚊香煙霧大,對人的呼吸道刺激較大,經常使用易使寶寶發生呼吸道感染,所以最好用電熱蚊香片和蚊香液。使用蚊香時一定要注意通風,放置的地方離寶寶的頭部遠一些。蚊香液對於寶寶可能是更為安全有效的高品質用品,不僅氣味好,而且毒性微弱,在使用上具有省力的優點,但價位比較高。"強生嬰兒驅蚊液"也是十分適宜寶寶的用品,其中的有效成分是符合國家標準的人工合成的氨基酸避蚊酯,毒性比較低,沒有任何不愉快的氣味,效果相當不錯,6個月以上的寶寶即可使用。如果給房間噴灑氣霧劑或噴霧劑時,應讓寶寶先到別處,待噴灑完畢,先打開門窗通10分鍾左右的空氣,等空氣清新後再讓寶寶回到室內。

人們習慣地認為隻有把蚊蟲殺死落地,才能達到目的。但驅蚊成分對蚊蟲的殺滅性越大,對人體的毒性也相應增加。現在國外,特別倡導"低毒有效"的做法,即不一定非要把蚊蟲殺死,隻要使它失去活性,不再具有叮咬人的能力即可。另外在選購驅蚊用品時,一定要去正規商場去購買,以保證產品的質量。

安全防暑行動

炎熱的夏季,中暑是很常見的一種現象,尤其是幼兒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成熟,如在日光下暴露的時間稍長,就會因不能及時有效地調節而使體溫快速升高,從而引起中暑。所以父母要采取一些措施為寶寶防暑。

室內的溫度和濕度不可過高,應保持在24-28℃,濕度以60-65%較為理想,並且要經常通風透氣。去戶外活動時,要給寶寶穿得清爽,薄厚要適度,避免在暴烈的陽光下長久的玩耍或劇烈的運動,適宜在陰涼處活動,而且還要給寶寶戴上一頂輕便的遮陽帽。媽媽帶寶寶外出時,不要把寶寶留在汽車內,或是放在床上、嬰兒車裏,因為汽車裏的溫度會急劇上升,盡管車窗開著,也會像烤箱一樣。同樣,床和嬰兒車也會變得特別熱,會導致寶寶中暑。

要讓寶寶按時起居,有的媽媽在天氣炎熱時,常常讓寶寶睡得很晚,而白天卻不好好睡覺,這樣就會擾亂寶寶的生物鍾,由此可使寶寶的體力下降,耐熱能力減弱,稍稍受熱就會發生中暑。要注意讓寶寶多攝入一些的流質,因為氣溫高,寶寶會出很多汗,所以要經常補充水分,除了多喝溫開水外,還可讓寶寶喝些清熱祛暑的粥類,特別是在戶外活動後,更要馬上給寶寶喝水,出汗太多時,可喝一點加鹽的飲料或吃西瓜,從而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

寶寶中暑前會有一些跡象,如口渴、注意力不集中、大汗淋漓、身體無力等。輕度中暑時,體溫可突然升高,且麵色發紅,皮膚幹熱;嚴重時寶寶麵色蒼白、脈搏細弱、呼吸加快、神誌不清甚至抽搐。一旦寶寶出現這些症狀,則應積極進行緊急救助,立即把寶寶移到陰涼通風處或有冷氣的房間休息,解開寶寶的衣服,用濕毛巾擦拭全身降溫,並補充足夠的水分和鹽分,如喝含鹽的飲料和涼白開,還可口服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