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勤勉做事,今日之事今日畢的七條潛規則
認真工作才是真正的聰明
在職場上隻有認真工作才是真正的聰明,因為認真工作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佳方法。任何一件事情,無論它有多麼的艱難,隻要你認真去做,全力以赴去做,就能化難為易的。一個人比較成功,一定是他比較認真。假如一個人還沒有成功,那他一定還不夠認真。
在職場上隻有認真工作才是真正的聰明,因為認真工作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佳方法。美國零售業大王傑西·彭尼說過,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最明智的辦法就是選擇一份即使報酬不多也願意做下去的工作。暫時的放棄是為了未來更好地獲得,因為你在為公司工作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的未來工作。
一家大型公司要裁員了,張莉和陳露都不幸上了解雇名單,被通知一個月之後離職。兩個人都在公司待了近十年。張莉回家後,一整夜沒有睡著,第二天更是十分氣憤,逢人就大吐冤情:“我在公司待了這麼多年,平時兢兢業業,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憑什麼解雇我呢?”剛開始的時候,其他同事出於同情,還會安慰她幾句,可張莉老是嘮嘮叨叨,就讓人煩了。尤其是她竟然含沙射影,仿佛自己被人陷害了似的,看誰都不順眼,對誰都沒有好臉色,鬧得大家都怕碰到她,見她來了就遠遠躲開或繞道而行。張莉還把氣發泄在工作上:“反正我在這兒隻有一個月了,幹好幹壞一樣,不如幹壞一點,讓陷害我的人遭受損失,讓老板遭受損失。”結果,她的工作做得相當糟糕。
陳露在看到自己的名字上了解雇名單後,當然也難過了一晚上。但她的態度和張莉截然不同:“既然隻有一個月時間了,不如給大家留下個好印象。”於是,她從不說自己被解雇的事,別人偶爾提起時,她便說自己能力不足,應該淘汰。她還逢人就道別:“再過些日子,我就要走了,不能再與你們共事了,請多保重。”大家見到她這麼重感情,反而更親近她了,這讓她的心情好多了。在工作上,陳露的想法是:在崗一天就應該負責一天,給公司、老板和同事留下美好的回憶,即使我走了,也會有人誇我、想念我。
一個月很快到了,張莉如期離職,陳露卻被老板留了下來。老板說:“像陳露這樣對工作認真負責的員工,正是我們需要的,我們怎麼舍得她離開呢?”
無論在什麼地方,那些糊弄工作的人往往會成為裁員的“熱門人選”。職場中提升最快的往往是那些工作認真、踏實肯幹的人。而那些表觀欠佳、應付工作的“最差”員工,也往往是公司最先考慮的辭退對象。
認真就是你用生命,用真實的感情,用全部的熱情,堅持不懈地去做一件事的態度。我們大家可能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據此我們也可以作出這麼一個推斷:今天你糊弄工作,明天工作就會“糊弄”你。如果今天你糊弄了自己的工作,那麼明天你就有可能成為公司裁員的對象。
糊弄工作的人往往隻知道為工資而工作,對自己的工作和事業缺乏長遠的規劃。這樣做不但對老板無益,長此下去對自己的生命也是一種摧毀,會使自己事業的生命日漸枯萎,白白斷送自己的前程。相反,那些踏實工作、認真做事的人卻往往能夠從自己的工作中獲得最大的益處和提升。當然,他們也常常是老板眼中的“紅人”。
1992年初,摩托羅拉剛在中國起步。崔潔毅然放棄一份高薪工作,去了一個月拿700元的摩托羅拉。
那時,中國移動通訊勢頭剛剛興起,大磚頭似的模擬手機,售價三四萬卻依然供不應求。崔潔進公司6個月後,手下已經有幾個員工了。滿1年時,她開始做銷售,順順利利地發展了3年。在這時,崔潔遇到了一個香港上司,他毫不掩飾自己重男輕女的傾向。
帶著滿腹抱怨,崔潔當機立斷提交了換部門的申請。
但是離開後,崔潔開始反省自己:“後來我回想,當時其實我也有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我很任性,有時出了問題我甚至會直接跟老板發脾氣。他們以前給我的外號是崔大小姐,我真的是一個有脾氣的人。但從那以後我改變非常大。”
轉到尋呼機部後,大家都在談marketing,她也十分感興趣。在這裏,她遇到了讓她終身獲益的上司。這是個黑人上司,很願意教給別人東西。
以前隻是為好玩工作的崔潔,在與黑人上司的共事中漸漸明白,自己更需要努力,以明確未來的方向。
“他交給我們任務的時候,不會告訴你怎麼做,隻說他要達到一個什麼目的。然後你可能尋找了一個方案給他,這時他卻又會提出,你有沒有給我另外一個選擇呢?”崔潔傻眼了,因為以前很少這樣想過。
“不要到我麵前說我有一個問題,而要說我有一個問題,而我的解決方案有1、2、3,這是你要做的工作。”上司的一番提醒使崔潔覺悟了,原來工作應該是這樣做的。她感覺自己從一個機械的手指頭,變成了主動思考的大腦。
反省和認真的習慣,最終將她推向了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市場推廣部經理的位子上。
像崔潔一樣, 你可以把工作當作一個學習機會,從中學習業務知識、提升個人修養、積累行業經驗……長此下去,你不但能夠獲得很多知識,還可以為以後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工作中投機取巧或許能讓你獲得一時之利,但它會在你以後的工作中埋下隱患,從而造成拖延和被動。
任何一件事情,無論它有多麼的艱難,隻要你認真去做,全力以赴去做,就能化難為易的。一個人比較成功,一定是他比較認真。假如一個人還沒有成功,那他一定還不夠認真。毛澤東說過:“無論做什麼事,怕就怕在‘認真’二字。”
專心專注,一事一清
當你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時,你就會隨時工作,隨時學習。那麼新的創意,新的工作方法就會使你的工作變得簡單而又易於完成。
化學家告訴我們,如果把一英畝草地所具有的全部能量聚集在蒸汽機的活塞杆上,那麼它所產生的動力足以推動世界上所有的磨粉機和蒸汽可。但是,因為這種能量是分散存在的,所以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它基本上毫無價值可言。這也說明,能量一旦聚焦於一點,將會產生多麼大的動力。
世界上最緊張的地方可能要數隻有10平方米的紐約中心車站問詢處。每一天,那裏都是人潮洶湧,匆匆的旅客都爭著詢問自己的問題,都希望能夠立即得到答案。對於問詢處的服務人員來說,工作的緊張與壓力可想而知。可櫃台後麵的那位服務人員看起來一點也不緊張。他身材瘦小,戴著眼鏡,一副文弱的樣子,顯得那麼輕鬆自如、鎮靜自若。
在他麵前的旅客,是一個矮胖的婦人,頭上紮著一條絲巾,已被汗水濕透,布滿了焦慮與不安。問詢處的先生傾斜著上半身,以便能傾聽她的聲音。“是的,你要問什麼?”他把頭抬高,集中精神,透過他的厚鏡片看著這位婦人,“你要去哪裏?”
這時,有位穿著入時,一手提著皮箱,頭上戴著昂貴的帽子的男子,試圖插話進來。但是,這位服務人員卻旁若無人,隻是繼續和這位婦人說話:“你要去哪裏?”“春田。”
“是俄亥俄州的春田嗎?”“不,是馬薩諸塞州的春田。”
他根本不需要行車時刻表,就說:“那班車是在10分鍾之內,在第15號月台出車。你不用跑,時間還多得很。”
“你是說15號月台嗎?”“是的,太太。”
女人轉身離開,這位先生立即將注重力轉移到下一位客人——戴著帽子的那位身上。但是,沒多久,那位太太又回頭來問一次月台號碼。“你剛才說是15號月台?”這一次,這位服務人員集中精神在下一位旅客身上,不再管這位頭上紮絲巾的太太了。
有人請教那位服務人員:“能否告訴我,你是如何做到並保持冷靜的呢?”
那個人這樣回答:“我並沒有和公眾打交道,我隻是單純處理一位旅客。忙完一位,才換下一位,在一整天之中,我一次隻服務一位旅客。”
說得多好!“在一整天裏,一次隻為一位旅客服務。”這話堪稱至理。“一次隻做一件事”,這可以使我們靜下神來,心無旁騖,一心一意,就會把那件事做完做好。倘若我們好高騖遠,見異思遷,心浮氣躁,什麼都想抓,最終猴子掰玉米,掰一個,丟一個,到頭來兩手空空,一無所獲。
服務人員之所以永遠那麼輕鬆自如、鎮靜自若,就是因為他已經養成了一事一清的好習慣。就像他所說,“我一次隻服務一位旅客”。把一件事情做好了,再去做另一件,既沒有耽誤工作,還能更清楚,更專心地把麵前的事情做好。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所麵對的工作密度,永遠也不會像這個服務員那樣吧?可是,為什麼我們就總是感覺到工作太多,忙不過來呢?總有人天天風風火火,急急忙忙,還不斷地出錯誤。這一切,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我們沒能學會一事一清。
古往今來,凡是卓有成就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將注意力集體在一件事上,專心致誌,集中突破,這是他們做事卓有成效的主要原因。著名的效率提升大師博恩·崔西有一個著名的論斷:“一次做好一件事的人比同時涉獵多個領域的人要好得多”。富蘭克林將自己一生的成就歸功於“在一定時期內不遺餘力地做一件事”這一信條的實踐。
李果是一家廣告公司的創意文案。一次,一個著名的洗衣粉製造商委托李果所在的公司做廣告宣傳,負責這個廣告創意的好幾位文案創意人員拿出的東西都不能令製造商滿意。沒辦法,經理讓李果把手中的事務先擱置幾天,專心把這個創意文案完成。
連著幾天,李果在辦公室裏撫弄著一整袋洗衣粉在想:“這個產品在市場上已經非常暢銷了,人家以前的許多廣告詞也非常富有創意。那麼,我該怎麼著手才能重新找到一個點,做出一個與眾不同、又令人滿意的廣告創意呢?”
有一天,她在苦思之餘,把手中的洗衣粉袋放在辦公桌上,又翻來覆去地看了幾遍,突然間靈光閃現,想把這袋洗衣粉打開看一看。於是找了一張報紙鋪在桌麵上,然後,撕開洗衣粉袋,倒出了一些洗衣粉,一邊用手揉搓著這些粉末,一邊輕輕嗅著它的味道,尋找感覺。突然,在射進辦公室的陽光照耀下,她發現了洗衣粉的粉末間遍布著一些特別微小的藍色晶體。審視了一番後,證實的確不是自己的眼睛看花了。她便立刻起身,親自跑到製造商那兒問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得知這些藍色水晶體是一些“活力去汙因子”。因為有了它們,這一次新推出的洗衣粉才具有了超強潔白的效果。明白了這些情況後,李果回去便從這一點下手,絞盡腦汁,尋找最好的文字創意,因此推出了非常成功的廣告方案。廣告播出後,這項產品的銷量急速攀升。
可見,當你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時,你就會隨時工作,隨時學習。那麼新的創意,新的工作方法就會使你的工作變得簡單而又易於完成。
訂書針是工作中常用到的辦公用具,然而,你有沒有想過,上百張紙摞在一起,連鋒利的刀也不容易一次性穿過,為什麼那短短細細、看起來一點也不堅硬的訂書針,居然能夠一下子穿透?真正的原因,是由於它能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兩個點上,垂直用力。
愛因斯坦有一個朋友名叫貝索,被愛因斯坦稱為”在全歐洲都找不到第二個的知音”。他在相對論的創立過程中曾經給予愛因斯坦不少啟示,乃至被譽為“相對論的助產士”。他思維敏捷、鑒別能力強、知識淵博,但是他一輩子也沒有過自己的建樹。對此,愛因斯坦曾直言相勸:“我堅信,如果你具有專注的熱情,你一定能夠在科學領域中孕育出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高效是集中精力“鑽透”工作的結果。盡管一個員工的成就取決於公司、個人的毅力和智慧等多方麵的因素。但對每個人來說,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所以你應當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隨時工作、隨時學習。你集中的精力越多,工作起來也就愈覺得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