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個檸檬,就做一杯檸檬水。”檸檬太酸,不能稱作美味。把檸檬做成檸檬水,卻可以使它比許多甘甜的果汁飲料都更有味道。問題猶如檸檬,隻要創新成檸檬水,棘手的問題就變成明朗的結果。
正確地做事與做正確的事
常言說得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也就是說我們做了正確的事就要得到正確的結果。所以,我們不僅要選擇做正確的事,而且要正確地做這件事,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正確地結果。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正確地做事,更要做正確的事,這不僅僅是一個重要工作方法,更是一種很重要的工作理念。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在《有效的主管》一書中簡明扼要地指出:“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是‘做正確的事’。效率和效能不應偏廢,但這並不意味著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樣的重要性。我們當然希望同時提高效率和效能,單在效率與效能無法兼得時,我們首先應著眼於效能,然後再設法提高效率。”
在這段論述中,彼得·德魯克提出了兩組並列的概念:效率和效能,正確做事和做正確的事。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企業的商業行為,還是個人的工作方法,人們關注的重點往往都在於前者:效率和正確做事。但實際上,第一重要的卻是效能而非效率,是做正確的事,而非正確的做事。正如彼得·德魯克所說:“對企業而言,不可缺少的是效能,而非效率。”
“正確地做事”強調的是效率,其結果是確保我們的工作是在堅實地朝著自己的目標邁進。換句話說,效率重視的是做一件事的最好方法,而效能則重視時間的最佳利用——這包括做或是不做某一項工作。麥肯錫卓越工作方法的最大秘訣就是,每一個麥肯錫人在開始工作前必須先確保自己是在“做正確的事”。
“正確地做事”與“做正確的事”有著本質的區別。“正確地做事”是以“做正確的事”為前提的,如果沒有這樣的前提,“正確地做事”將變得毫無意義。首先要做正確的是,然後才存在正確地做事,試想,在一個工業企業裏,員工在生產線上,按照要求生產產品,其質量、操作行為都達到了標準,他是在正確地做事。但是如果這個產品根本就沒有買主,沒有用戶,這就不是在做正確的事。這時,無論他做事的方式方法多麼正確,其結果都是徒勞無益的。
正確地做事,更要做正確的事,這不僅僅是一個重要工作方法,更是一種很重要的工作理念。任何時候,對於任何人或者組織而言,“做正確的事”遠比“正確地做事”重要。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而言,“做正確的事”是由企業戰略來解決的,“正確地做事”則是執行任務。如果做的是正確的事,即使執行中有一些偏差,其結果可能不會致命;但如果做的事錯誤的事情,即使執行得完美無缺,其結果對於企業來說也肯定是災難。
對企業而言,倡導“正確做事”的工作方法和培養“正確做事”的人,與倡導“做正確的事”的工作方法和培養“做正確的事”的人,其產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保守的、被動的,而後者是進取創新的、主動的。
保證工作高效能,我們要正確地做事,更要做正確的事。如何能夠做到,有以下幾點建議:
1.找出“正確的事”
工作的過程就是解決一個個問題的過程。有時候,一個問題會擺到你的麵前讓你去解決,問題本身已經相當清楚,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很清楚,但是,不管你要朝哪個方向,想先從哪個地方下手,正確的工作方法隻能是:在此之前,請你確保自己正在解決的事正確的問題——很有可能,它並不是先前交給你的哪個問題。
2.開始時就心懷最終目標
每一件事和每一項工作都會有其特定的最好結果,這個最好結果就是我們做一件事和一項工作所期望達到的最終目標。在開始做事之前,隻要明確地記住了最終目標,就能肯定,不管哪一天幹哪一件事都不會違背你為之確定的最重要的標準,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會為這個最終
結果而奮鬥。
如果沒有目標,就不可能有切實的行動,更不可能獲得實際的結果。高效能人士最明顯的特征就是,他們往往在做事之前,就清楚地指導自己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清除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哪些事是必須要做的,哪些事往往看起來必不可少,其實是無足輕重的。他們總是在一開始時就懷有最終目標,因而總是能事半功倍,能卓越而高效。
3.學會說“不”
一個人要做正確的事,就應當學會說“不”,不能讓額外的要求撓亂自己的工作進度。對於
許多人來說,拒絕別人的要求似乎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拒絕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職場溝
通能力。在決定你該不該答應對方的要求時,應該先問問自己:“我想要做什麼?或是不想
要做什麼?什麼對我才是最好的?”
在做決定時我們必須同考慮,如果答應了對方的要求是否會影響既有的工作進度,而且會因
為我們的拖延而影響到其他人?而如果答應了,是否真的可以達到對方要求的目標。
4.善用溝通的力量
溝通在提高工作效率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工作中你可能會出現“手邊的工作都已
經做不完了,又丟給我一堆工作,實在是沒道理。”這樣的抱怨,這時候如果你保持沉默,
很可能會給老板留下辦事不力的印象,所以,如果你的工作中出現了這種情況,你且不可保
持沉默,而應該主動溝通,清楚地向老板說明你的工作安排,主動提醒老板排安事情的優先
級,並認真聆聽老板的意見,這樣可大幅減輕你的工作負擔。
老板是需要被提醒的,在工作中,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與老板的溝通是否充分,我們有
沒有適當地反映真實情況?如果我們不說出來,老板就會以為有時間做這麼多的事情。況且
,他可能早就不記得之前已經交待給你太多的工作。
5.有效過濾信息
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被鋪天蓋地的電子郵件搞得疲備不堪,更可怕的是,它們常常會分散我們
工作的注意力,為我們做正確的事帶來很大的幹擾,為此,我們應該學會如何有效過濾次要
信息,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信息上。一般說,正確的過濾流程分為兩個步聚,第
一步是先看信件主旨和寄件人,如果沒有讓自己覺得今天非看不可的理由,就可能直接刪除
。這樣至少可以刪除50%的郵件。第二步開始迅速遊覽其餘的每一封信件的內容,除非信件
內容是有關近期內(例如兩星期內)必須完成的工作,否則就可以直接刪除。這樣又可以再刪
除25%的信件。
變通:不隻一條大路通向羅馬
一個卓越的人,必是一個注重尋找方法的人。當他發現一條路不通或太擠時,就能夠及時轉換思路,改變方法,尋找一條更為通暢的路。
當你走在路上,眼看就要到達目的地了,這時車前突然出現一塊警示牌,上書四個大字:“此路不通!”這時你會怎麼辦?
有人選擇仍走這條路過去,大有不撞南牆不回頭之勢。結果可想而知,已言明“此路不通”,那個人隻能在碰了釘子後灰溜溜地調轉車頭,返回。這種人在工作中常常因“一根筋”思想而多次碰壁,消耗了時間和體能,卻無法將工作效率提高一丁點,結果做了許多無用功。
有人選擇駐足觀望。不再向前走因為“此路不通”,卻也不調頭,想法有二:一是認為自己已經走了這麼遠,再回頭心有不甘且尚存僥幸心理;二是想如果回頭了其他的路也不通怎麼辦?結果駐足良久也未能前進一步。這種人在工作中常常會因懦弱和優柔寡斷而喪失機會,業績沒有進展不說,還會留下無盡的遺憾。
還有另一類人,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調轉車頭,去尋找另外一條路。也許會再次碰壁,但他們仍會不斷地進行嚐試,直到找到那條可以到達目的地的路。這種人是工作中真正的勇者與智者,他們懂得變通,直到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某地由於一些工廠排放汙水,使很多河流汙染嚴重,以至於下遊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威脅,環保部門每天都要接待數十位滿腹牢騷的居民。環保部門聯合有關當局決定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他們考慮對排汙水的工廠進行罰款,但罰款之後汙水仍會排到河流中,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條路,行不通。
有人建議立法強令排汙工廠在廠內設置汙水處理設備。本以為問題可以徹底解決了,卻在法令頒布之後發現汙水仍不斷地排到河流中。而且,有些工廠為了掩人耳目,對排汙喬裝打扮,從外麵不能看到有什麼破綻,可汙水卻一刻不停地在流。這條路,仍行不通。
之後,當地有關部門立刻轉變方法,采用著名思維學家德·波諾提出的設想:立一項法律——工廠的水源輸入口,必須建立在它自身汙水輸出口的下遊。
看起來這是個匪夷所思的想法,但事實證明這確實是個好方法。它能夠有效地促使工廠進行自律:假如自己排出的是汙水,輸入的也將是汙水,這樣一來,能不采取措施淨化輸出的汙水嗎?
此路不通就換方法。正是遵循了這個信條,才最終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個卓越的人,必是一個注重尋找方法的人。當他發現一條路不通或太擠時,就能夠及時轉換思路,改變方法,尋找一條更為通暢的路。工作中也是如此。一個優秀的員工必是一個善於變換思路和方法的員工,他不會固守一種思路,也不會迷信一種方法,他會審時度勢,適時突破,在變化中迅速拿出新的應對方案。他相信,方法總會有的,隻是自己還沒有想到。
有一天,江南春外出辦事等電梯的時候,聽到有人抱怨電梯很慢,等電梯的時間很無聊。這一句話馬上點醒了江南春:“如果有電視,人們在等電梯的時候就不會感到無聊了,效果也會比招貼畫好很多。”接下來他又想:“我在電視上播廣告怎麼樣?如果有比看廣告還無聊的時間,我想大多數人還是會關注廣告的。”
發現了空白,就必須馬上填補空白。江南春開始實施他的藍海計劃。2002年6月到12月,江南春說服了第一批40棟高檔寫字樓。2003年1月,江南春的300台液晶顯示屏裝進了上海50棟寫字樓的電梯旁。2003年5月,江南春正式注冊成立分眾傳媒(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局主席和首席執行官。此時的江南春決定繞開競爭慘烈的傳統媒體,走“分眾”之路,專攻樓宇液晶媒體。
短短19個月時間,江南春領導的分眾傳媒利用數字多媒體技術所建造的商業樓宇聯播網就從上海發展至全國37個城市;網絡覆蓋麵從最初的50多棟樓宇發展到6800多棟樓宇;液晶信息終端從300多個發展至12000多個;擁有75%以上的市場占有率。
從傳統的廣告代理到發現分眾傳媒的“大蛋糕”,在當今市場環境瞬息萬變的環境下,江南春善於變通,勇於突破常規思路,發現市場空白,運用藍海思維,發現藍海商機,創造了一個新的廣告市場。
可見,變通能夠讓員工、企業的靈活起來,從而產生超常的構思,提出不同凡俗的新思想、新觀點。“此路不通”就換條路,“這個方法不行”就換個方法,應該成為每一個員工的工作理念。學會變通,勇於做一些別人沒想到或不敢做的事情,比如反其道而行,比如走進某些禁區,這時我們或許就能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成為江南春那樣勇為天下先的開拓者、發展者和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