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法為王,有序忙碌讓效率提速(2 / 3)

培根說過:“選擇時間就是等於節省時間,而不合乎時宜的舉動則等於亂打空氣。”沒有一個合理有序的工作秩序,必然是浪費時間,低效率地工作。試想,如果一個搞文字工作的任資料亂放,就是找個材料都繪畫上半天,哪有效率可言?

工作的有序性,體現在對時間的支配上,首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很多成功人士就指出:如果能把自己的工作任務清楚地寫下來,便很好地進行了自我管理,就會使工作變得條理化,因而使個人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我們周圍也有許多這樣的人,走進辦公室就開始忙於工作,從早忙到晚,也不分工作的輕重緩急,一天下來總是覺得身心疲憊不堪,卻又不知道自己這一天幹了幾件要事。

真正的高效能人士要為效率而“忙”。而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四處打轉,越忙越“盲”,把工作搞得一團糟。

在一家大公司工作的小文一下班就向老媽訴苦,說自己每天從一上班就開始忙個不停,一會兒幹這,一會兒幹那,天天忙得暈頭轉向。一起進公司的同學兼同事小李雖然和自己是做同樣的工作,看起來卻總是從容不迫的樣子。更讓小文心理不平衡的是,到月底工作量一統計出來,自己還不如小李高。

一位著名科學家說:“無頭緒地、盲目地工作,往往效率很低。正確地組織安排自己的活動,首先就意味著準確地計算和支配時間。雖然客觀條件使我難以這樣做到,但我仍然盡力堅持按計劃利用自己的時間,每分鍾地計算著自己的時間,並經常分析工作計劃未按時完成的原因,就此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通常我在晚上訂出翌日的計劃,訂出一周或更長時間的計劃,即使在不從事科學工作的時候,我也非常珍視一點一滴的時間。”

在我們的周圍,我們常常能發現一些行動盲目、毫無計劃的人,整天忙忙碌碌、暈頭轉向,結果卻因為做了大量無意義的事情而使得忙碌失去了價值。我們可以忙,但絕不能在盲目中忙碌。忙一定要有計劃有順序,早上開始工作時,如果並不知道當天有什麼樣的工作要去做,就很容易小文一樣,把時間浪費在不該做的事情上。

很多時候,忙碌都是白忙。因為盲目的忙碌,忘了工作細節;忘了工作創新;忘了工作圓滿完成。因為無謂的忙碌,隻記得應付工作任務;隻記得要做上級安排的工作;隻記得每天重複的程序。這樣的忙碌是毫無意義的忙碌。

努力不等於成功,忙碌不等於效率,用時間來堆積利潤的時代早已經過時。隻有有秩序的忙,忙到點子上,這樣才能忙出效率,忙出成績。

IBM公司的總裁托馬斯·沃森在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時說:“我的助手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這也是我一直沒有替換他的主要原因。他有一本形影不離的工作日記,每天早晨,他都會把前一天寫好的工作計劃再翻看一遍,而在一天的工作結束後,他要對這一天的工作進行總結,同時把第二天的計劃再做出來。”這是一個多麼好的習慣。同時,也是我們提高做事的目的性所必須養成的習慣。

助手能得到沃森的欣賞就在於他是一個有序的行動者,不盲目行動。有的人日理萬機,但他們會拒絕出席那些無關緊要的應酬,也能夠通過判斷,從一大堆需要花心思處理的事務中,挑出最具價值的幾項,而把大部分時間投注在其中。他們往往擁有既定的目標,並且預先設定達到目標所需的時間,而在說話時,也能一針見血地戳破重點,選擇恰當的時機說出結論。

綜上所述,一名落實型員工應該明確自己的工作是什麼,並使工作組織化、條理化、簡明化,有秩序的忙碌這樣才能最有效地利用時間。

抓住問題的關鍵點

眉毛胡子一把抓,結果往往是事事著手,事事落空,即使事情能做成,也要付出很大的時間和精力。與此相反,有的人不管遇到多棘手的問題,都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問題的要點,並采取相應的手段,這樣,再棘手的問題也能很快解決

美國華盛頓廣場有名的傑弗遜紀念大廈,因年深日久,牆麵出現裂紋。為能保護好這座大廈,有關專家曾進行了專門研討。

一開始,大家認為損害建築物表麵的元凶是侵蝕的酸雨。專家們進一步研究,卻發現每天衝洗牆壁所含的清潔劑對建築物有酸蝕作用。而每天為什麼要衝洗牆壁呢?是因為牆壁上每天都有大量的鳥糞。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鳥糞呢?因為大廈周圍聚集了很多燕子。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燕子呢?因為牆上有很多燕子愛吃的蜘蛛。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蜘蛛呢?因為大廈四周有蜘蛛喜歡吃的飛蟲。為什麼有這麼多飛蟲?因為飛蟲在這裏繁殖特別快。而飛蟲在這裏繁殖特別快的原因,是這裏的塵埃最適宜飛蟲繁殖。為什麼這裏最適宜飛蟲繁殖?因為開著窗陽光充足,大量飛蟲聚集在此,超常繁殖……

結果,辦法很簡單,隻需拉上整座大廈的窗簾。

此前專家們設計的一套套複雜而又詳盡的維護方案最終成了一紙空文,是因為都沒有找到問題的關鍵。

解決問題不能一味地靠決心和蠻力,最重要的還是要發現問題的關鍵。就像人們常說的那個“鑰匙圈”的故事說的,任意抽出一把鑰匙,並問道:“這是什麼地方的鑰匙?”“開家門的。”“它可以用來開你的汽車嗎?”“當然不行。”“為什麼不能用這把鑰匙開車門呢?”答案顯而易見,問題不在鑰匙本身,而在你的選擇和使用。解決問題也一樣,最為緊要的是要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眉毛胡子一把抓,結果往往是事事著手,事事落空,即使事情能做成,也要付出很大的時間和精力。與此相反,有的人不管遇到多棘手的問題,都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問題的要點,並采取相應的手段,這樣,再棘手的問題也能很快解決。

在日本,保險公司林立。千萬個業務員,使出渾身解數,兜攬保險生意,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桂木一郎遊說客戶購買人壽保險,十之八九總能獲得成功。奧秘何在?原來他隨身總帶著一個錄著有趣對話的錄音機,工作時總對顧客放這段錄音。

錄音的內容是這樣的:

死者:“我生前總是做有利於他人的好事,一心向善,死後應當升上極樂天堂,為何把我發配到地獄裏來呀?”

閻王:“你死了,遺囑成了問題。你哪有資格上天堂呀?”

死者:“我並非自殺,而是橫遭意外而死,我是沒有責任的嘛!”

閻王:“假如你生前投了意外死亡的人壽保險,你的家屬就不會忍受苦日子了。”

死者:“哎呀,看來我不能升天國還是咎由自取嘍,我一定要托夢給親友,讓他們不能忘了投保啊!”

這段對話不過幾分鍾,然而效果卻讓人叫絕!凡是聽過這段錄音的客戶,都很爽快地購買了人壽保險。

朋友曾經問起桂木一郎這一段發跡的往事:“為什麼一段對話能吸引原來不想投保的客戶?”

桂木一郎笑道:“因為我抓住了人的天性,一旦撒手歸天,丟下家人怎麼辦?平時並非人人都很注意,而一旦把問題挑明了,人人都覺得重要了。為此當然要早作打算,萬一有意外,也可做到死而無憾。其實呢?真正遭到不測的災禍,其概率很小,我和我服務的保險公司當然就發財了。”

桂木一郎能夠成功的推銷保險,是因為他抓住了人性的弱點,抓住了人們為什麼買保險的關鍵點,所以他能夠獲得巨大成功。

不能抓住問題的關鍵和症結,結果是‘治標不治本’。解決複雜的問題,正如一句廣告詞“認準病根治胃痛”,隻有對症下藥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在工作中,沒有人不希望能最快、最有效地解決問題。但有的人能做到,有的人卻做不到。這其中原因有很多,而是否懂得抓要點、抓根本是關鍵。

創新幫你解決棘手難題

“如果有個檸檬,就做一杯檸檬水。”檸檬太酸,不能稱作美味。把檸檬做成檸檬水,卻可以使它比許多甘甜的果汁飲料都更有味道。問題猶如檸檬,隻要創新成檸檬水,棘手的問題就變成明朗的結果。

羅天以前經營著一家小規模的皮鞋廠,隻有十幾個雇工。當皮鞋工廠一多起來,做皮鞋的技工便顯得供不應求了。其他的工廠都出重資挽留住自己的工人,即使羅天提高工資,也難以把工人從其他工廠拉過來。沒有工人,工廠將難以維持,這是最令羅天頭疼的事了。他接了不少訂單,但如果在規定的期限內交不上貨,那麼他將賠償巨額的違約金。

羅天為此煞費腦筋。

他召集18家皮鞋工廠的工人開了一次會議。他堅信,3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眾人協力,定能把問題解決。

羅天把缺少工人的難題告知大家,並宣布了那個動腦筋有獎的辦法。

一個不起眼的小夥子舉起了右手,在羅天應允後,他站起來發言:“羅天先生,沒有工人,我們可以用機器來造皮鞋。”

羅天還未表態,底下就有人嘲諷說:“小夥子,用什麼機器造鞋呀?你能給我們造台這樣的機器嗎?”

那小夥子聽了,怯生生地坐回了原位。這時羅天走到了他的身旁,然後把他拉到了主席台上,朗聲向大家宣布:“諸位,這小夥子說得很對,雖然他還造不出這種機器,但這個想法很重要,很有用處。隻要我們沿著這個思路想下去,問題肯定會很快解決的。

“我們永遠不能安於現狀,不能把思維局限於一定的框架之中,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創新。現在,我宣布這個小夥子可獲得500元獎金。”

通過4個多月的大量研究和實驗,羅天的皮鞋工廠中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已經被機器取代了。

人做不了的還可以借助工具做。“窮則思變,變則通”,打破思維定勢,創新不僅僅是為企業創造效益的工具,更是實現個人發展的良方。員工要生存,企業要發展,就要求員工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隻有員工善於創新、勇於創新,才能在工作中創造非凡的結果,與企業不斷地達到雙贏。世間沒有死胡同,就看你如何尋找方法。俗話說:“沒有笨死的牛,隻有愚死的漢。”積極地開動腦筋,給自己的思維來場革命。山不轉,水轉;路不轉,人轉。

腦袋空空口袋空空,腦袋轉轉口袋滿滿。人與人的最大差別是脖子以上的部分,有人長期走入賺錢的誤區,一想到賺錢就想到開工廠、開店鋪。這一想法不突破,就抓不住很多在他看來不可能的新機遇,真正想一想,成功與失敗、富有與貧窮隻不過一念之差。

1956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推出了一款性能優越、款式新穎、價格合理的新車。但這款新車的銷售業績卻平平,完全沒有達到當初的預期效果。公司的經理們焦急萬分,但絞盡腦汁也沒有找到讓產品暢銷的辦法。

剛畢業的見習工程師艾柯卡是個有心人,他了解了情況後就開始琢磨怎樣能讓這款汽車暢銷起來。終於有一天,他靈光一閃,於是徑直來到經理辦公室,向經理提出了一個創意,在報上登廣告,標題是:“花56元買一輛56型福特。”這是個很吸引人的口號,很多人紛紛打聽詳細的內容,原來艾柯卡的方法是:誰想買一輛1956年生產的福特汽車,隻需先付25%的貸款,餘下部分可按每月付56美元的辦法分期付清。

他的建議被公司采納,而且成效顯著。“花56元買一輛56型福特”的廣告深入人心,它打消了很多人對車價的顧慮,創造了一個銷售奇跡。艾柯卡的才能很快受到賞識,不久他就被調往華盛頓總部成為地區經理,並最終坐上了福特公司總裁的寶座。

這個極富創意的廣告不僅解決了福特56的銷售危機,更成為艾柯卡成功人生的起點,這就是尋找方法的好處。不懼困難,相信自己,找到方法就能令你做到日事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