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勇氣成了企業尋找領導人最看重的因素之一。商務顧問克斯坦鮑姆認為:在評判領導者的思想與行為時,人們常用4個詞來稱頌一位領導人的偉大。那就是“遠見、務實、道德與勇氣”。
那麼,當勇氣這個詞用在領導者身上時,又該如何定義呢?
在聯邦快遞看來,優秀的領導者具有9個方麵的品質,其中一項便是勇氣。該公司還對勇氣進行了詳細定義:願意提出自己的觀點,哪怕這些觀點並不受人歡迎;不會為了規避衝突而屈服於壓力或他人的觀點;會做對公司與員工正確的事,即使這將給他個人帶來麻煩。
當企業尋找勇敢的領導者時,他們會對候選人的自信程度、知識與情緒的完整性作評估。海德思哲獵頭公司副主席湯普森出示了該公司使用的一份評估表:
他能否堅持自己認為是正確的東西?
能否根據現實的狀況,對自己的想法與思考方式做出改進?
他們能否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願意對自己的行為與想法承擔責任,並對此錯誤進行深入的探討?
另外,缺乏勇氣的領導人也很容易分辨。湯普森將這些人形容為情緒完整性較差,也不太敢於糾正糟糕的決策與錯誤。
他們常常會說,幹這行就隻能這樣了,這是競爭對手幹的,或我們不可能拿到想要的份額。顯然,這都是為自己開脫的借口。
由此可見,下定義是很容易的,辨別對象也相對比較容易。真正的難點在於,與其他領導者素質一樣,勇氣並不是一種個人的行為。它並不僅僅見之於領導者身上,還必須通過跟隨者的行為加以體現。
研究古羅馬史的學者最愛說的一句話是:西塞羅一開口,人們拍案稱奇;凱撒一開口,人們列隊前進。想要人們跟著你的想法走,就要付出極大的勇氣。
在很多情況下,人們需要勇敢的領導者。下麵列舉的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範例,相信會給你帶來一些啟示———發現新的市場或行業。
說到願景,隻有極少數的CEO被認為是有遠見的領導者。他們有勇氣堅持自己的判斷,發現尚不存在的或他人看不到的市場。
Google的CEO施密特就是其中之一。找到他之前,公司曾與許多CEO候選人接觸,但他們都說不清Google未來將去向何方。施密特則顯示出了與眾不同的能力,他對公司未來的設想甚至連Google的兩位創始人佩奇(Larry Page)與布林(Sergey Brin)都感到吃驚。
施密特說,當他最初與兩位老板交流時,他們對我說的每件事都不同意。例如,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麼公司就不能保持較小的規模,在施密特的設想中,Google的未來一定要做大。後來,公司在施密特的領導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數字也許最能說明問題:2001年施密特剛入主Google時,公司的年銷售額僅為8640萬美元。在他的帶領下,如今Google的年收入超過了30億美元,淨收入從700萬美元飆升至去年的4億美元。
設想一下你的產品或服務為客戶帶來的核心收益,以及這些收益將達到怎樣的規模,然後堅決地推行改革。
領導力法則5
信任你的員工,這樣他們才會更信任你。
逆流而上
亞洲最大的購物中心開發商之一SM集團的施至成回憶道:當他斥資數百萬美元買下大片土地,用以建造菲律賓最大的賣場時,批評之聲不絕於耳。那是在20世紀80年代,由於菲律賓國內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局勢動蕩不安,幾乎吸引不到外國投資,連國內的投資者也少得可憐。
所有人都說施至成瘋了,隻有他自己幹得熱火朝天:“我從自家店鋪的收入中發現,其實人們還是挺有錢的,”他回憶道,“那麼,你說我該聽誰的?自家店鋪的收入數字,還是別人的看法?”
答案很簡單:施至成堅持完成了這一項目,而這也為他帶來了極大的成功。此後他再接再厲,造出了更大的商品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