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則7
從商者必須具有街頭生存智慧
“商業才智”的更深一層的東西在於,知道錢在哪兒,這可能更多的是一種直覺或本能,沒有計算機的輔助,沒有複雜的預測技術,更無須借助專家雲集的研討會;能夠透過表麵現象,直擊生意核心。
周轉率對戴爾固然重要,但戴爾成功的最大訣竅,首先來自於他對直銷模式的領悟。
從商者必須具有“街頭的生存智慧”(StreetSmarts)。在企業裏,我們可以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具有良好的MBA知識,但他就是缺乏商業常識。”
曾經有一位著名的民營企業家對一家著名的商學院的副院長說:“別看你到處講企業,如果你搞企業的話,我能騙得你傾家蕩產,你信不信?”
《數字化生存》作者尼葛洛龐帝講過一個故事:
尼氏在他的兒子14歲生日的時候,為他和他的同學安排了一天的波士頓探險:孩子們被分成小隊,隻準隨身攜帶固定數目的錢和一張不受限製的地鐵車票,然後展開一場尋寶比賽。
尼氏花了幾個星期的時間來安排各種線索:跟飯店的前廳接待員打招呼,把線索藏在公園的長椅下,有些地點則必須靠解開電話號碼的謎題才能找到。
每個小隊都拿到不同的線索,然後就出發去波士頓各個地方,沿路隻要完成任務就可得分。
結果怎麼樣呢?你也許能夠猜到,在學校功課拔尖的孩子不見得會贏。情況往往相反:街頭頑童和“聰明”學生之間,總是有很大的差別。
舉例來說,在尋寶比賽中,有一次必須解開一個填字遊戲,才有辦法找到其中一個線索。一般的聰明學生會衝進圖書館找資料,或打電話向他們的聰明朋友請教。
街頭頑童則在地鐵裏到處詢問路人。結果,他們不但更快找到答案,而且他們一麵詢問,一麵從A點移到B點,前進了較多的距離,也在比賽中拿到了較多的分數。
這個例子是什麼意思?今天獲得一個MBA並不難,有了優異的學曆背景在企業中謀得一份不錯的職位也是能夠做到的,但“商業才智”卻不那麼容易培養。商學院可以大批出產“聰明”的學生,但他們卻不一定是合格的商業人士(所謂“高分低能”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都知道,一流商學院的畢業生首選去做投資銀行家,而不是去當麥當勞的店麵經理;寧可到谘詢公司裏“同CEO們一起工作”,而不會在創業企業中從頭幹起。
那麼,他們的“商業才智”從何而來?
從淺層次上來講,他們如何學會完成銷售、搞定交易、領導團隊?
從深層次上來說,他們能否做到僅憑商業直覺就作出大膽決策,看準變革風頭迅速調整方向,在正常的經驗範圍之外獨辟蹊徑?
很多人舍得花幾萬、幾十萬元去獲得MBA,卻不願在實踐中一步步磨練自己的“街頭生存智慧”;很多人在公司的某個領域建立起自己的事業,如銷售領域、財務領域或生產領域,可是卻不了解全盤生意所蘊含的基本原理,這些人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商業人士。
它所導致的結果是,許多MBA在生意上的精明程度還不如街頭小販;外企的不少高級白領一旦離開了劃分清晰的業務領域而掌管某一公司的全局時,立刻顯得手足無措、進退失據。
因此,在實踐中培養商業敏感,學會商業語言直至最基本的商業原理,成為自身的一條必經之路。
行動筆記
不必羨慕街上那些有錢人,他們隻不過比你多了一點點膽量和行動而已!敢做敢為、勇往直前的人常常能在人群中脫穎而出,獲得更多的財富和快樂。做別人不敢做的事,現在就開始記錄下你偉大的成功筆記吧。
1.你的身邊有比較成功的親戚或朋友嗎?你覺得他們都具有哪些致富的特質?簡單地說,是什麼讓他們擁有了財富、名譽和地位?
2.你的身邊有比較失敗的親戚或朋友嗎?是什麼導致了他們的失敗?
3.通過對《膽量決定財富》的學習,你會用什麼方法幫助失敗的朋友找回自信,尋得智慧,達到成功?
4.你要如何避免他人的失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