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注重成長的修養(5)(1 / 2)

你怎麼能知道你應該進行什麼樣的選擇,什麼樣的選擇最有利於創造你想象中的自我,並實現幸福生活呢?隨著你達到了心理的自由,你的直覺就變得越來越可信,因為它們反映了你內心深處的價值觀,你真正的願望和你真實的自我。當我們受到內外強製力對我們自己的阻礙時,我們的直覺就會受到曲解,其結果常常是自我毀滅。如前所述,你需要對自己作明晰的思考,有一個樂觀的解釋風格,因為它能使你盡可能地用最有成效的方式來對待生活。當你達到了這種思想明晰和精神和諧的境界時,“感覺不錯”——你的反映意識和常識的證明——就是對你應該進行的選擇的一個有力的和可信賴的指導。在這種良好的狀態中,所進行的選擇將有助於你創造一種豐富的、令人振奮的、具有挑戰性的、有激勵作用的、有意義的和有所作為的生活。它將使你不斷地發展自己,發揮出自己的潛能。

良好的心態是成功的標誌

來自於精神病理學的研究是對這一現象的最好描述。例如霍尼的惡性循環概念,就是循環決定的一個特殊例子。霍尼的概念試圖描述症候群內部動力性相互作用的不斷波動之流的運動,任何部分都以此來不斷地以某種方式影響所有其他的部分,而這一部分反過來又被所有的其他部分所影響,整個行動就這樣不停地同時進行。

極度的神經症依賴必會受到預期的阻撓。完全的依賴本來就內含著對軟弱無能的承認,而這種必然的挫敗則可能就是在早就存在的怒火上加油。然而,這種怒氣的發泄對象往往正是他們所依賴、所希望通過其幫助而避免災難的人,因此,這種憤怒的感情馬上就會導致內疚、焦灼不安和對報複的恐懼。而且,這些心理狀態原來正是造成對完全依賴的因素之一。

對這樣一位病人的檢查將會表明,不管在什麼時候,這些因素中的大多數都是共存於不斷波動和彼此加強的長河中。如果遺傳學的分析可以證明一個特征較之另一特征在時間上領先,動力學的分析卻永遠也不會證明這一點。同樣的,所有的因素都既是因又是果。

或許可以這樣說,一個人可以采取一種傲慢專橫、高人一等的態度以求保持自己的安全地位。除非他感到被遺棄、被厭惡(不安全),否則他決不會采取這種態度。然而,這種態度卻恰恰使人們更加厭惡他,但這又反過來增強了他對專橫傲慢態度的需要。

在種族歧視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類的循環決定。懷有種族仇恨者會表露出很多讓他們討厭的性格以發泄自己的仇恨,但這些厭惡性種族的性格卻恰恰又全都要被部分地歸結到這種仇恨和遺棄上。在此注明一點:在這些例子中,我們描述的隻是同時動力學。

整個症候群的起源或決定的問題,首先是循環決定是如何形成的問題,是一個曆史性問題。

即使這樣一種發生分析證明一個個別因素在鏈條中一直處於首位,也根本就不能保證這同一種因素在動力分析中會有基本的或首要的重要性。

如果我們想用更熟悉的因果理論來描述這一概念,我們就應該說甲與乙是雙向關係——互為原因,互為後果,或者我們也可以說它們相互依賴或相互支持,或是相互補充的變量。

不管安全的水平如何,但要想將結構良好的症候群提高或降低都是困難的。這一現象有點像被弗洛伊德描述為抗拒的那種東西,但卻可以得到更廣泛、更普遍的應用。

在健康的人中,我們也會發現在不健康人身上發現堅持某種既定生活方式的傾向,傾向於相信人本善的人和相信人本惡的人將會對改變各自的信念表現出同樣的抵抗力。

在臨床上,可以根據實驗心理學家試圖提高或降低一個人安全感程度來界定這種對變化的抵抗。

在最驚人的外部改變條件下,人格症候群有時也會保持一個相對的恒常量。在流亡者中,有許多經曆了最痛苦的折磨但卻仍在保持著安全感的例證。對被轟炸地區士氣的調查也向我們證明,大多數健康人對外界的恐怖具有驚人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