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由的第二個誤解,幹擾著人們進行自由選擇的能力,因為它鼓勵人們被動地接受他們所麵臨的可供選擇的條件。然而,充分地行使自由意味著你要積極主動地創造現實沒有提供的選擇的可能性。這種能力既涉及到通過采取積極主動的精神進行批判的思考,也涉及到通過創造獨特的可能性來進行創造性的思考。例如,如果你在工作中需要完成一個項目,你不應該隻考慮原有的條件來實現你的目標,而是應該積極地尋求更多的可能性。如果你與某人麵臨著一個困難的處境,你不應該把自己局限在這個範圍內來進行選擇,而是應該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法。人們往往滿足於坐在那裏,聽任環境決定他們的選擇,而不是采取積極主動的精神,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塑造環境。批判的和創造性的思考者把世界看成是一個他們有責任去塑造和改變的可鍛造的環境,這樣就能使他們放手去最大程度地行使他們選擇的自由。
“沒有人是自由的,他是自己的奴隸”。這句格言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雖然你可能認為你能進行自由的選擇,因為你不是能見到的外部強製力的受害者,但是,你的選擇可能的確是不自由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你的選擇可能是內在的強製力的產物,一些非理性的衝動限製奴役著你。即使你是按照自己的“願望”進行選擇,“願望”本身也不代表你最真實的自我——你內心最深刻的願望和價值觀。
盡管在社會生活中,沒有外部的威脅能強迫人們進行選擇,但事實的確存在。不過,在許多情況下,對人的限製不是來自外部,而是來自人的自身,這種內在的限製使人們無法進行源於他們真實的自我的選擇。你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的選擇是源於你真實的自我,或它是內在的強製力的產物呢?對此沒有簡單的答案。你必須批判地思考你所處的境遇,以對它有一個全麵的了解,但是,下麵的一些問題能指導你進行進一步的思考:你感到你能進行一個自由的和沒有限製的選擇,如果願意的話,你能很容易地“作出相反的選擇”嗎?或者在某種意義上,你感到你的選擇超越了你意識的控製,你受到一種不反映你真實自我的力量的“控製”,在某個方麵,某種衝動“支配”著你?
你的選擇豐富了你的經曆,為你的生活增加了成功、幸福等積極的品質了嗎?或者你的選擇為你帶來了消極的後果,損害了你努力要實現的許多積極的目標了嗎?
如果有人問你,你為什麼要進行選擇,你能給出一個有說服力的、合理的解釋嗎?或者你對解釋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感到不知所措,而隻是說:“我無法控製自己。”
當人們吸煙成病時,他們常常感到,他們不是在進行一個自由的和沒有限製的吸煙選擇,因為對他們來說,要戒煙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相反,他們常常感到他們被習慣所困擾,盡管他們也曾作過無數次的戒煙的嚐試。
吸煙給一個人的生活增加了許多消極的因素,包括對他自己及他周圍的人健康的損害、牙齒有鏽斑、呼吸困難等。從積極的方麵來看,人們認為吸煙能減少憂慮、抑製食欲、緩減社會的壓力等。但是,吸煙隻能是治標之舉,而不是治本之策。總的說來,吸煙最終的後果是消極的。
想戒煙的大多數人對解釋他們為什麼吸煙的原因感到不知所措,而隻是說:“我無法控製我自己。”
現在我們使用這些標準對吸煙進行分析。習慣性吸煙似乎明顯是一個內在的強製力的例子。當然,雖然吸煙可能不是你的問題,但是,你可能要考慮你生活中其它的事情。雖然你可能發現,作出別吸煙的勸告是很容易的,但是,當你麵對巧克力包奶油小蛋糕的誘惑,麵對缺乏安全的恐懼感或嚴重的消沉抑鬱時,你可能就不會很容易地接受這類簡單的勸告了。
有的內在強製力來源於他人的期望,而我們漸漸地在無意之中把這些期望“內化”為我們自己的一部分。例如,在你的生活中,某人可能要求你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依從,你可能逐漸地把這種期望內化,真的認為表現出這種自我克製是你自由的選擇。不過,雖然你在表麵的層次上可能能使自己確信,但在一個較深的層次上,很明顯你放棄了你的心理自由,而服從了他人的要求。這就是人們為什麼很難掙脫虐待的和破壞性的夫妻關係的原因:他們不把這種關係看作是虐待的或破壞性的,相反,他們可能認為這樣做是他們的自由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