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沒有固定目標的人,他的言行舉止很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也會讓他煩惱、恐懼、憂慮。他的承受力就像一根葦草一樣脆弱,任何的風吹草動,都足以使他摧折。幹任何事情,他總是要左顧右盼,前怕狼後怕虎,他不可能有堅強的毅力和頑強的鬥誌,最終,他也不能逃脫失敗和不幸。
因此,軟弱無能往往是和生活沒有目標聯係在一起的。實踐出真知,鬥爭長才幹。隻有樹立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並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自己變得越來越有力量,才能使自己逐漸成熟起來。
堅持一貫的目標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人即使遲鈍愚蠢,隻要他鍥而不舍,持之以恒,也會取得一定的成績。莎士比亞指出:“一棵質地堅硬的橡樹,即便用一柄小斧去砍,那斧子雖小,但如砍個不停,終必把樹砍倒。”
迪士累利先生說過:“不向上看的人往往向下看,精神不能在空中翱翔就注定要匍匐在地。”喬治·哈伯特極有見地地寫道:“職業低下的人,如果把目標定得較高,他也可以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不要讓精神消沉,一個壯誌淩雲的人肯定會比一個胸無大誌的人有出息。 ”
一個具有崇高生活目的和思想目標的人,毫無疑問會比一個根本沒有目標的人更有作為,有句蘇格蘭諺語說:“扯住金製長袍的人,或許可以得到一隻金袖子。”那些誌存高遠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必定遠遠離開起點。即使你的目標沒有完全實現,你為之付出的努力本身也會讓你受益終生。
合理的目標也就是創造的力量。如果你不想虛度此生,那麼就應當從現在做起。如果你還沒有確定一個恰當的目標,那麼,先不折不扣地完成手頭的工作,不管這一工作是多麼微不足道。隻有通過這樣的方式訓練,你才能逐漸地注意力集中,才能養成果敢的性格,才能有充沛的精力,為你將來完成更高的目標打下基礎。
人命定是自由的。我們通過我們所作的自由選擇創造我們自己,我們有能力選擇不同的行動路線。
但是,我們常常如此深深地沉溺於成規之中,陷入到現實的例行要求和從眾的壓力之中,以至於我們都看不見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其它的選擇,更談不到這樣去做了。我們的抱怨常常遠遠超過我們的行動,我們傾向於把注意力放在那些阻撓我們意圖的人身上。
“隻要那個人沒有毀掉我的前程,我就要……”
“要是我有機會遇見那個好人……”
“要是我能碰到好運氣……”
“隻要我能清除掉我習慣的傾向,我就……”
“要是其他人像我一樣的可靠和體貼……”
“要是我具有多種經曆的優勢……”
“要是世界不變得如此激列的競爭……”
“要是給我提供了展示我才能的機會……”
這些抱怨以及其它無以數計的類似抱怨,與“我是我命運的主人,我是我靈魂的主宰”的觀點格格不人。人們普遍地認為命運主宰著他們,他們從未有足夠的機會按照“他們自己的方式”生活。我們從未感到自由、從容地把握著我們的命運之舟沿著正確的航向前進。相反,我們常常感到被人控製,不顧一切地試圖防止我們命運的小船在生活的驚濤駭浪之中傾覆。
最終的結果是,當人們想“自由”時,他們常常憑幻想作出浪漫的結論,認為自由就是“擺脫”擔憂和責任,想象存在著一個任何事都是可能的,有錢能使鬼推磨的世界。然而,盡管這個幻想可能是吸引人的,但是,這卻是對自由的錯誤和不現實的理解。真正的自由意味著:從可供選擇的多種可能性中作出深思熟慮的選擇,這個選擇反映了你真正的願望和最深刻的價值觀,堅決抵製迫使你的意誌自由向外部的或內心的力量妥協的壓力。
個人自由最重要的因素是,它必然要涉及到個人的責任,個人的責任是人們為什麼不願意擁有自由,而積極地去“逃避”自由的主要原因。如果你承認你的選擇是自由的,那麼,你必須承認你對你選擇的結果負責任。當你獲得成功時,對你的成功承擔全部責任很容易,但是,當失敗發生時,人們就傾向於躲避掩蓋,或責備他人,或譴責他們無法控製的力量。
我們上述所列的“要是……”的幾種抱怨,就很準確地表現出了這種心態。許多人都表現了這樣的信仰:如果不是外界原因的幹擾,我們就能達成我們為自己設定的目標。然而,在許多情況下,這些解釋不過是借口而已。設法逃避自由的努力是不合邏輯的,它們代表了否定自由和責任的軟弱和不真實的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