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獨具的色彩,別於他人的特征,不能類比,新穎,可感受到的特性,就是那樣,不像任何別的東西。
完善:沒有什麼是多餘的,也不缺少任何東西,一切都在合適的位子上,無須改善,恰當,正是如此,適宜,正當,完全,不可超越,應該。
必需:逃脫不掉的,隻有與那保持一致,不能有一絲不同那樣就很好。
完成:結束,結局,符合規定,事情宣告結束,格式塔不再改變,目的實現,終點和末端,沒有缺失,全體,命運的實現,終止,頂點,圓滿封閉,生命還沒開始,生命的結束。
公道:公正合理,應該,適宜,成體係的性質,隻有,不能脫離,無偏私,不偏袒。
秩序:合法則,正確,沒有多餘的東西,完善安排。
單純:專一,純真且稍有無知,基本構造,問題的中心,不轉彎抹角,僅僅必需的東西,無修飾,沒有多餘的東西。
豐富:分化,複雜,錯綜,全體,無缺失或隱藏,都在眼前,“無所謂重要或不重要”
,什麼都是重點部分,沒有非重點,一切順其自然,無須改善,簡化,抽象,重新安排。
不費力:從容鎮定,不慌亂,容易,輕輕鬆鬆地完成。
歡娛:玩笑,歡樂,有趣,高興,幽默,生氣勃勃,不費力。
自足:獨立性強,需自己,不需別的人或工具突破環境,超越環境,分立,依據自己的法則生活,同一性。
用愛心充實人生
愛帶有很大的盲目性、清晰性、迷惑性,但什麼時候才體現?又體現哪種呢當愛變得對於對象本身非常深切、非常純潔(無矛盾心理)時,對象的善就成為我們所需要的,而不是看它能為我們做些什麼,這時對象由手段而跨越到目的這一階段(有了我們的容許)。這裏可以舉蘋果樹為例:我們能非常喜愛它,不想讓它成為任何別的東西;它成為那樣子我們就很高興。任何對它的修理(包括善意的)都使它變得不像蘋果樹或違反了原來固定的生活。它看來是那樣的完美,我們甚至怕碰它,怕削弱了它。自然,假如它被看成是完美的,便沒有改善它的可能了。但實際上,事物往往是不完善的,是需要加以改進的,改革者頭腦中的“完美發展”畫麵。據他看,要比蘋果樹自身的最終結局更好;即他能比蘋果樹做得更好,他懂得的更多;他能比它自身更好地塑造它。所以我們認為要把狗改變成另外樣子的人不是真正喜愛狗,而且這樣會引起那些實實在在愛狗者的怒氣,或按照來自某一雜誌的形式有選擇地育種,弄得它神經質、病病懨懨、不懷胎、不能正常生育、患癲癇病,等等。但這樣的人確實自稱是愛狗者。那些培育矮樹的人,或訓練熊騎自行車或訓練猩猩吸煙的人也一樣。
真正的愛體現在不作要求、不求回報,能從奉獻中得到樂趣,當然更不能帶有狡詐和預謀。這有利於較少的抽象(或選擇對象的局部或某些屬性或個別特征),較少的對於整體的觀察,較少的原子化或分解。這等於說,這裏有較少主動的或強求一致的結構、組織、鑄型、或削足適履,以求符合理論或先定概念。也就是說對象應服從整體性,要有自己獨特的一麵,換句話說要留有本來麵目。對象較少按照有關或無關、重要或不重要、形或基、有用或無用、危險或不危險、有價值或無價值、有利或無利、好或壞、或其他自私的觀察標準被測定。對象也不那麼容易被成規化、類化,或納入某一曆史序列,或隻看作一類的一員,作為一種類型的一個樣品或一例。
而這無疑代表著有關對象的整體和局部都受到了同等待遇的關注。每一部分都會成為有趣的和奇妙的;存在愛,不論是對愛侶、對嬰兒,對一幅畫、或對一朵花,都幾乎總是能保證這種普遍分布的,以強烈和著迷的關心進行的觀察。
帶整體印象看有缺陷的局部就會發現缺陷原來也很迷人,也充滿魅力,因為它們賦予對象以特性和個性,因為它們使它成為它本身而不是什麼別的東西,也許恰恰是因為它們是不重要的、外在的、非本質的。
從中不難發現,存在愛者往往不忽略一些細節,相反的是非愛者或缺乏愛者會忽略這些細節,他會更容易地看到對象自身性質的本來麵目,接受它本身的資格和存在方式。它自己嬌嫩的、軟骨的結構更容易屈服於承受的觀察,這種觀察是非主動的,非幹預的,不那麼傲慢的。這也就是表明,它是被人所熟識的,從認知角度看,要比一種結構被認知者強加於它時更由它自身的形態所決定。後一種認知者會更容易成為太粗魯、太不耐心的,太像屠夫肢解動物屍體一樣,為了他自己的口味挑挑揀揀;太像霸權者要求一切聽他號令;也太像雕塑家,隻是按照雕像而去填充粘土。
不可在生活的海洋中“隨風漂流”
每個人都應該把擁有良好的人格作為人生的最高目標之一。良好的方法是一個人獲得不竭動力的保證。而剛毅頑強的精神,作為一種向上的因素,使他的動機保持穩定並受到刺激。人生最好是有一個較高的目標,但是這一目標的重要性,並不是我們每個人都能認識到的。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就是在生命的海洋“隨風漂流”,他們沒有考慮這種生活方式究竟意味著什麼。要知道,漫無目的的生活是十分危險的,每一個不想遭遇災難和毀滅的人,都應該立即警醒,終止這種漫無目的的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