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師之所以能夠戰勝劍道高手,是因為茶師達到了忘我的境界,知死而求死是一種大境界。這種行為和最近心理學家發明的“意向法”心理治療技術相象,它用來解除人們的矛盾焦慮感。
其具體做法是:讓焦慮者去做那些導致他們產生焦慮的事情,雖然這和自己的真正願望相反,但其目的在於讓他們把對某種事情的焦慮用相反的願望所取代,從而使焦慮者的注意力轉移到正常的活動中來。
矛盾的事情很容易讓人產生憂鬱感,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心情。情商高的人是不容易被外界無法改變的事情所幹擾的,是會依舊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這件事情你無法逃避,我們就用坦然的心態去麵對,就像故事中茶師用忘我的精神嚇退對方一樣。每個人都會不定時的產生矛盾心理,我們要學會克服這些矛盾心理,或許我們心裏的矛盾並不像我們自己想象的那樣糟糕,用平常心麵對這些矛盾,它們就會遠離我們。
要調節自己的心態,選擇正確表達你情感的方式。矛盾心理,也要懂得表達出來,不要壓抑在自己的心裏。否則很容易就把自己的脾氣給搞壞了,心平氣和才能做好事情,提高你的工作效率。你才不會在追尋自己的夢想過程中浪費寶貴的時間。
54.說功勞不說苦勞
表達你情感的時候,千萬不要隻拿苦勞說事,把功勞擺一邊。本末不要倒置,功勞才是應當首選的。有的職員在職場中,不但表達自己不滿的情感,還提出加薪升職等要求,非但沒有得到領導的允許還遭受了批評。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隻拿苦勞說事。
職場上有好多職員自己工作不細心,經常出現錯誤,在看到自己的同事升職加薪了,心裏就產生了不滿,也向老板提出加薪升職的要求。當遭到老板拒絕時,他們就會拿自己苦勞說事。實際上,這是種最愚蠢的行為。倘若你拿苦勞來說事,老板就會指出你工作的錯誤,慢慢跟你“算賬”。拿出成績讓老板加薪,才是最實際最有效的方法。這樣表達你的情感才是最準確的。
很多人在一件事情沒有辦成功的時,喜歡說這麼一句話:我沒有功勞,總有苦勞吧。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是一些沒有把事情做成還想讓別人給自己記功的人喜歡強調的理由。如果最終的目標沒有達到,隻談客觀原因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工作中沒有苦勞隻有功勞,經驗與資曆固然重要,但這並不是衡量一個人能力的標準。社會需要的是全方麵型人才,我們不能機械地去工作。那樣隻會扼殺掉我們的才華,阻礙我們的成長。我們要懂得運用正確的方法去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不要隻是埋頭苦幹,更要抬頭看路。不要抱怨社會沒給你機會,我們自己也要把握機會。
靠業績講,比較實際(業績突出,職位晉升)
李大叔經過數10年努力,終於從一名普通財務人員坐上了財物總監的位子,享受著優厚的待遇。仗著資曆老,李大叔逐漸養成了居功自傲的惡習。後來,公司陸續引進了一批新人,其中一個名牌財經大學的畢業生小趙也被分到了財務部。為了讓新員工盡快適應工作崗位,公司要求老員工要盡量幫助新人。身為負責人的李大叔也口口聲聲說要多幫助剛到財務部的小趙。但很快李大叔感到了一種壓力,因為小趙工作能力很強,對財務和營銷都較為精通。這讓老張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別說幫助小趙了,自己有時還得向小趙請教一些問題呢。於是李大叔處處刁難小趙,盡量不讓小趙接觸核心業務。可這也沒有難倒小趙,一枝筆、一把算盤,經手的賬目依然做得漂亮。幾年下來,小趙忍辱負重,創造的業績十分優秀,功勞想抹殺都抹殺不了。相反,李大叔自己做的一些項目卻頻頻出錯。公司新領導忍無可忍,便決定由小趙擔任公司財務總監,李大叔負責內務,這讓他處在下崗的邊緣。
案例中李大叔在單位辛苦工作了十幾年,靠功勞升到了總監的位置。但後來工作效率低下,功勞沒有,隻剩下苦勞,自然就會被小趙後來居上。由此可見,有理想的職員要在職場中得到重用,就得切實作出應有的業績,而不是空口說白話,苦勞再多也沒有。公司是盈利機構,要看的是你創造的價值,看的是你的功勞。用業績說話,這是最實際的。
工作多年的人,特別是一些公司的老員工,大多都抱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想法做事,他們十幾年如一日地做著重複且沒有效率的工作。這種員工遲早會被公司淘汰的。公司的機製是要讓一大群人一起集合過來賺錢。你不能幫公司賺錢,除非你是老板,否則任何職位人選都很有可能會被有能力的人給替換掉。
運用你的頭腦,作出應該有的成績。用你的業績說話,那樣才能讓其他人信服實際。不然你說破嘴皮子也沒有用。老板不是傻子,你所得到的報酬都是和你為公司創造的價值相掛鉤。你做出多少成績就會換回相應的回報。如果功勞得到回報了,就得再拿出新的功勞。功勞過時就變成苦勞,你拿再多也沒用。你沒有為公司創造新的功勞,就沒有資格多拿公司一分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