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水到渠成,生命本該順其自然(1 / 3)

第十六章 水到渠成,生命本該順其自然

生命中沒有那麼多的“必須”

智者不強求。——英國民諺。

人淡如菊,才能與世無爭。人淡如菊,說的是菊的內斂和樸實。人淡如菊,不是淡得沒有性格,沒有特點,也不是“獨傲秋霜幽菊開”的孤傲和清高。人淡如菊,是清得秀麗脫俗,雅得韻致天然的一種遺世獨立的從容與淡定。

生活是一件藝術品,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為最美的一筆,也都有不盡如人意的一筆,關鍵在於你怎樣看待。與其整天以強硬的姿態麵對,不如以一種順其自然的態度淡看世間一切,一如徐誌摩所說:“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在博客裏有篇日誌叫《像一隻海螺一樣生活》中有這麼一段話:

“我隻是一個小女子,卻曾有過多麼大的抱負,我要成為北大高才生,我要做居裏夫人第二,我崇拜希拉裏的睿智,我也有著足夠吞噬世界的野心。可是我發現,漸漸我也習慣了沒有紛爭,沒有爭搶的日子;習慣了一個人看著窗外的風景,喝著咖啡;習慣了一個人享受寂寞的黑夜,看著影片。其實這樣的日子也很好,會讓我放下很多東西,放下思念,放下淩亂的思緒,去重新開始一段新的生活!”

年少時,我們總喜歡給自己定一個偉大的目標,到中年以後才發現那些目標卻是偉大得不著邊際,然後覺得人生開始變得不安。其實,人生中並沒有所謂的20歲之後必須怎樣做,30歲之前必須成功的規定。

暖規則:不要在一開始就樹立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標,生命中沒有太多的“必須”,一切都可以在變化中調整。

心不亂,一切都安然

喜不應喜無事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三國政治家諸葛亮。

心情煩躁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選擇換一種環境來調整心情。可是真的換了一個環境,再看新環境裏的人,才發現他們也有和自己一樣的煩惱。

其實,決定一個人快樂與否,不在於環境,而在於心境。

一個現代學生和一個宋朝書生在夢中碰了麵,宋朝書生問他:“你來自一千年後,想必是十分快樂的了。”

現代學生說:“我並不快樂,因為我的生活有很多限製。”

宋朝書生問他:“此話怎講?”

現代學生說:“我去市中心參加同學的生日晚宴,可是坐車得花兩個小時;我想當‘三好學生’,可是同學們都不選我;周末我想和爸爸媽媽到風景區遊玩,結果人多得像螞蟻一樣,讓我寸步難行。你說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還有什麼快樂?”

宋朝書生聽完他的訴說,說道:“我不曾吃過什麼宴會,每天吃點母親做的飯菜,便覺得很可口;我不爭什麼名譽,平時和朋友下下棋,輸了喝幾杯酒,也很快樂;我晚上點一盞燈,讀幾本書,睡覺了就把燈熄掉;我也不去什麼風景區,我家周圍的稻田、小橋就是很好的風景。我不知道你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欲望,但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你有再豐盛的晚宴、再美的風景區,總有吃膩看膩玩膩的時候,你的快樂無非是建立在吃喝、爭鬥之上,如果沒有這些,你該怎麼辦呢?所以你不快樂的真正原因,不是外界的限製,而是你內心對外界的依賴。”

現代學生說:“可是別的同學都是這樣,我不這樣行嗎?”

宋朝書生說:“那在你這個軀殼裏的,是別人的心,還是你自己的心呢?”

現代學生恍然大悟:“原來這個世界之所以不寧靜,隻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心平靜不下來,真是‘致虛極,守靜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