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擁有永恒的追求(1)(1 / 2)

西德尼·史密斯說:“讀書讀到廢寢忘食的地步,而且覺得吃飯的時間都提前了兩個小時,這種讀書的方式是最可取的。比如,拿一本李維的曆史書坐下來,就好像親耳聽到嘎嘎叫喚的鴨子拯救了首都,親眼看到隨軍小販揀起羅馬騎士們的戒指把它們放在自己的鐵盒裏。在讀書時,你仿佛真的身臨其境,感覺自己在倫巴底的草原上饒有興趣地觀察漢尼拔飽經風霜的麵容,或是看他的一雙眼睛放射出熠熠的光芒。這時候如果有人敲門,你在幾秒鍾後才能夠醒悟過來,自己原來是坐在書房裏。”

英國作家查爾斯·金斯利說:“我朝著自己確定的目標義無返顧地前進,就好像這個世界不存在任何更美妙的東西一樣。這也是勤奮工作者的秘密所在,當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並沒有把這種精神帶到娛樂活動中去。”

查爾斯·狄更斯曾經說:“心誌專一可以使任何一種學習取得成效,這種方法是唯一有效並經得起考驗的方法。我可以坦誠地告訴你,我自己構造的小說或進行的想象,都得自於我所養成的工作習慣。我對非常普通甚至最不起眼的事情進行全神貫注地思考,並且一天都不間斷,再將寫成後的稿子改了又改,反複斟酌推敲。”一次,人們問狄更斯,他是怎樣取得成功的,狄更斯回答說:“我從來不對那些應該全力以赴的事情掉以輕心,這就是我成功的秘訣。”

約瑟夫·格魯尼在給他兒子的信中寫道:“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全身心地投入,不管是學習、工作還是遊戲。”

因此,年輕人一定要記住:做任何事情都不要三心二意,更不要見異思遷。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同時涉足了太多的領域,致使精力分散,阻礙了他們的進步,使得他們一事無成,最終無法實現少年時代的夢想。事實上,他們應該采取一種更明智的做法,那就是集中心誌於某一個領域,咬定青山不放鬆,最終成為該領域所向無敵的行家裏手。但是,他們的選擇卻與此相反,他們選擇了在許多領域成為三腳貓似的人物,他們四處出擊,什麼東西都有所涉獵,但又淺嚐輒止,浮光掠影,隻懂得些皮毛罷了。

愛德華·利頓是英國政治活動家、小說家,有許多人看到他整日忙忙碌碌,事無巨細無不顧及,竟然還能有時間來從事學問研究,於是都免不了奇怪地問他:“你怎麼會有那麼多時間來完成這麼多的著作呢?你究竟有什麼分身之術,可以完成這麼多工作呢?”他回答說:“我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我從來不同時做幾件事情。”這個回答令問他的人大吃一驚。一個能從容自若地安排好工作的人肯定不會讓自己過於勞累,換句話說,如果他在今天疲於奔命,那麼隨之而來的必定是疲勞和困乏,這樣他在第二天就不得不減慢工作節奏,所以結果往往是得不償失。

愛德華·利頓認為,他真正專心致誌的學習是從離開大學校園跨入社會之後開始的。直到現在,他還覺得在生活閱曆和各種知識的積累方麵,他毫不遜色於與他同時代的絕大多數人。在政界和各種各樣的社會事務中,他收獲頗豐;他遊曆了大量地方,所見甚廣;除此之外,他還在各地出版了大約60卷著作,其中涉及到的許多課題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那麼在一天中,他通常拿出多少時間來研究、閱讀和寫作呢?他可以告訴你,不到3個小時,而且在國會的開會期間,可能連3個小時都沒有。然而就是這短短的3個小時,他卻能夠全神貫注地投入到他的工作中去,用心極專,心無旁鶩。

英國散文家查爾斯·蘭姆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道:“柯爾律治死了,據說他的一生中留下了4萬多篇有關形而上學和神學的論文,但是其中卻沒有一篇完整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