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律治的一生都沉溺於精神的幻想,而這種幻想卻消耗了他的精力,使他的生命過早地耗盡了,就如一隻腳踏在半空中一樣不切實際地生活著。柯爾律治原本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但是他意誌薄弱,缺乏勤勉的習慣,且厭惡長期連續性的工作,他空有萬般才華卻一事無成。在生活的許多方麵,他到最後麵對的都是悲慘的失敗。他在有生之年整日埋頭於自己臆想的荒謬絕倫的人生幻象之中,在當他麵對死神時,他仍然沉湎於幻想之中不能自拔。他的一生都在不停地下決心、定計劃,但直到他步入天堂的那一天,也仍然是紙上談兵而已,根本沒有付諸行動的決心。盡管他時時有新主意、新目標,但是他從未鍥而不舍地完成過一件事。他的生活正如秋風中的落葉一般,隨風飄零,任意東西,漂泊不定。
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成功者之所以能超越芸芸眾生,原因就在於他們能夠全身心地追求某一目標,全力以赴,矢誌不移。因此他們的成就往往與其集中精力的程度成正比。
英國油畫家賀加斯既沒有受過高深的教育,也不是那種天資卓越、才氣四射的天才人物,他的成功就在於他那勤勤懇懇、埋頭苦幹的精神和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他會將視線和注意力一直集中在某一張臉上,直到這張臉如照片般留在他的腦海中,以至於他可以隨時隨地將其複製出來。他能做到一絲不苟、謹慎細致地研究和觀察任何物體,仿佛他永遠沒有機會再看到它們一樣,這種仔細觀察的習慣使得他在研究工作的細節描述上令人歎為觀止。在他所生活的時代,他的著作幾乎影響到了所有重要的藝術流派。
在百老彙,人頭攢動,一列列浩浩蕩蕩的隊伍由此經過,樂隊在賣力地演奏著歡快的樂曲,就在這喧鬧嘈雜的環境中,坐在阿斯特大廈台階上的賀拉斯·格裏利先生卻以他的帽子為桌子,為《紐約論壇報》寫了一篇社論。後來,這篇文章在社會上引起了轟動,並被多家報刊、雜誌引用。
有一次,一位先生來到《紐約論壇報》要求與編輯見麵,因為他受到了一篇文章的辛辣嘲諷,覺得自己遭到了冒犯。於是,他被帶進了一間長7尺,寬9尺的狹小辦公室裏,編輯賀拉斯·格裏利先生正在奮筆疾書,而且他的頭幾乎垂到了寫字的紙上。那位憤怒的先生開口便問:“請問您是編輯賀拉斯·格裏利先生嗎?”“是的,先生,請問您有何貴幹?”格裏利先生迅速地回答,但是他的眼睛始終沒有離開紙麵,手也沒有停止書寫。
見此情景,怒火中燒的來客立即破口大罵,汙言穢語如決堤的河水般洶湧而至。他絲毫沒有顧及到自己的形象是否受損,自己的行為是否有失教養。但格裏利先生卻不為所動,仍然鎮定自若地伏案工作,仿佛沒有受到任何幹擾。他的筆尖在紙上迅速地劃過,自始至終沒有關注來客,至於那些惡言惡語,他更是充耳不聞,安之若素。大約20分鍾以後,那位憤怒的先生對自己的謾罵也感到有些厭煩了,他突然轉身,準備奪門而出。
這時,格裏利先生抬頭看了那位先生一眼,並從座位上欠身站了起來,像老朋友一樣拍拍那位先生的肩膀,以一種令人愉快的音調說道:“朋友,別走,坐下來放鬆一下你的心情,這樣做你會感到好受一點。此外,這對我思考應該再寫些什麼有很大幫助。”
所有成功人士的共同特性是,他們都擁有一個堅定不移的目標,而且這個目標一旦確立,他們就會為此破釜沉舟,不在奮鬥中成功,就在奮鬥中死亡。他們的這種品質使得他們所向無敵,無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