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韋匆匆趕來,三個人把劉俊升送到了醫院。劉俊升就是這麼固執,經過和他爸爸的反目,他太急於展示各方麵的能力,包括他一竅不通的室內裝飾。

劉俊升在住進醫院的這個年頭27歲了,是家裏的“寶貝太子”。按照年齡是到了接替家族生意的時候了。可是時代終究還是不同了,“子承父業”這個說法在劉俊升的心裏還真是可笑透了。

劉俊升的爸爸叫劉金磚,這名字是劉俊升的爺爺起的。劉俊升的爺爺劉福貴是個土生土長的農民。劉家世世代代的人名字都很華麗,都是希望大富大貴的,可是卻都是盼了一輩子,窮了一輩子。終於到了劉俊升父親這輩,守得雲開見月明了。

劉福貴12歲的時候,趕上了自然災害,地裏顆粒無收。爹娘為了這個獨子,把能吃的都給了富貴,撐了沒多久,二老就歸西了。從此劉福貴就成了孤兒,成了那幾年村子裏新生的許多孤兒中的一員。

科技越來越發達,年輕的劉福貴很與時俱進,他是千河村裏最先用機器耕地的人。對於這一創造性的舉動,當時村子裏的人都以為富貴定是瘋了,花了那麼多的錢買個一個完全不會使喚的東西,硬邦邦的,還不把苗子都弄壞了。劉福貴很堅持,他想著自己都眼瞅著三十了,還沒個家那,屋裏那房子還不如人間的牛棚子那,這要窮到啥時候啊?於是他向村裏要好的哥們一個人借點,湊湊就買了種子和機器。他是奮力一搏了,成不成就看老天是不是眷顧了。

劉福貴活著的這三十個年頭裏,幾乎每天都過著有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溫飽是他的頭等大事了,祖上留下來的好地,一年又一年的翻種,土質一年年差下來。可是他還是得靠那塊地的,“增加產量”這個詞當時的劉福貴並沒有明確提出來,不過他確是要做這件事情。

用上了高科技,自然就是不一樣,一年之後,那地裏的產量就翻了一番。富貴修葺了他的茅屋。

又過了一年,他感覺自己該成個家了,於是上門提了親,嶽父大人,看他“財力雄厚”,可自力更生。就把女兒許給了富貴,也希望自己能借點兒光。

又過了兩年,劉金磚出生了。劉福貴在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是希望這孩子知足常樂,名字裏有金磚了,必定命好,可是要見好就收啊,不能太貪心了。村子裏的人看著富貴有錢了,也都紛紛仿效著,製備新的機器,村子裏慢慢也富起來,可是這富也是有比較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總體來講還是貧窮的。

劉金磚和村子裏的娃子們瘋跑到第八個年頭,劉福貴開了竅,娃子不讀書是不行的,村東頭兒吳來家的大兒子書讀的好,現在已經成了教書先生了。劉福貴想,讓金磚讀讀書也有出息。

劉福貴盼望的沒錯,劉金磚果真是抱著“金磚”回來的。金磚很聰明,上了學成績一直就很優異。他順利的考上了大學,第一次離開家的時候,他偉大的父親站在門口看了他很久,然後在他再次回家的時候,他年邁的父親,已經病入膏肓,說不出話了。

過了一年,金磚大學畢業,帶著大學交往的女朋友回老家見父母的時候。富貴見了兒子、未來兒媳婦最後一眼,就走了。那未來的兒媳,見到金磚家竟是這樣的貧窮,也走了。

金磚懷揣著對父親的思念,失戀的痛苦,開始創業。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就在金磚事業最艱難的時刻,他遇到了劉俊升的母親。

世界上有那麼一種女人是值得人們稱道的,劉俊升的母親就位列其中,她明知道劉金磚窮的叮當響,還是義無反顧的嫁給了他。有很多現實的女人說她是個傻瓜,女人過得好就是嫁得好,嫁得好就是有錢的好。然而後來你再怎樣評價這樣的說法那,劉金磚成了這裏響當當的地產界大亨,那些女人又說是劉俊升的母親命好,賭贏了一個穩賺不賠的股票。

那些說長道短,自以為聰明的女人總是最不現實的。愛情,怎麼就成了股票,但凡那人要是一個“色盲”,看不懂“股票的漲停”,還嫁不出去了。她們看中了一隻正在狂漲的“股票”,就孤注一擲了,甚至都不去考慮那隻“股票”的背景。後來,她們中間不斷地傳來噩耗,不是被老公虐待了,就是處不好婆媳關係,要不就是“戎馬一生”,可是一個子兒都分不到。

伴隨著這些消息,劉俊升的母親生下了劉俊升,和劉金磚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結婚紀念日。劉金磚的遺傳很好,劉俊升依然很聰明,雖然他們倆都沒有再做出劉福貴開創性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