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善假於物,借權有妙招(1 / 2)

第66章 善假於物,借權有妙招

我們對於人生可以抱著比較輕快隨意的態度:我們不是這個塵世的永久房客,而是過路的旅客。

——林語堂(清華大學教授,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

在行使管理權力時,領導者有時會遇到阻力而無效,有時會因管理對象的排斥力太大而導致負效。這時,就不得不借用其他力量來實施管理,這就是借權。借權藝術是指建立在一定道德、見識、知識、製度和經驗基礎上的非規範化的有創造性的一種管理技能,它要解決的主要是矛盾的特殊性方麵的問題。

《三十六計》中所講:借局布勢,力小勢大。在中外軍事史上,假借他人之手,達到自己企圖的成功戰例比比皆是。

諸葛亮出師南征時,雍闓、高定派兵偷襲蜀軍大營,卻被殺得大敗,許多士兵都被蜀軍生擒活捉。

諸葛亮將雍闓和高定的士兵分別囚禁,然後讓人暗中散布謠言,說高定的人免死,雍闓的人一個不留,全部殺掉,然後命人將雍闓的兵士帶到帳前詢問。那些兵士都怕殺頭,便稱自己是高定的人。於是諸葛亮假裝相信他們所說,賞給他們酒食,還命人送他們回去。

這些俘虜回到雍闓營中,都說高定投降了敵軍。而諸葛亮又騙真正的高定的士兵說:“雍闓已經準備投降了,並要獻上高定、朱褒的首級。”

隨後,諸葛亮又故意把高定的密探誤認為是雍闓的人,讓他轉交一封信給雍闓。信中說,讓雍闓及早下手,殺掉高定。

密探把信交給高定,高定看後大怒,率兵連夜突襲雍闓大營,取下雍闓首級後獻給諸葛亮。而諸葛亮卻說高定是詐降,還說朱褒已經派人送信,說高定與雍闓是生死之交,不會殺掉他投降蜀軍的。

高定聽後怒火中燒,立刻回去帶人攻擊朱褒軍營,將朱褒首級獻給諸葛亮,率領全軍投降了蜀軍。

諸葛亮一連串的連騙帶嚇,挑撥離間,故意在敵人中製造矛盾,埋下猜疑的種子,誘使敵人內部自相殘殺,而對蜀軍真心投誠,不費吹灰之力就實現了目標,除掉了心頭之患。

借刀殺人,並不一定指的就是真正的刀,真的要奪人性命。現實生活中,“刀”的含義有很多。人際關係、信息、製度、形勢等,隻要是一切可以借助利用的外部條件,都可以成為一把鋒利的刀,借得巧妙,用得恰當,就可以獲得奇效。

1.由人際關係借權

一個領導者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這種有限性與領導者工作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是不相適應的。領導者不可能每事必躬。有時候即使親臨現場,也未必有效。因此,要成功地達到管理效能,領導者必須借用與自己有關係的人的力量來共同推進本單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