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領導的方圓智慧(1 / 2)

第64章 領導的方圓智慧

人生就像大海,處處有風浪,時時有阻力。是與所有的阻力做正麵較量,拚個你死我活,還是積極地排除萬難,去爭取最後的勝利?清華人告訴我們:事事計較、處處摩擦者,哪怕壯誌淩雲,聰明絕頂,也往往落得壯誌未酬淚滿襟的結果。

我這一生,同別人差不多,陽關大道,獨木小橋,都走過跨過。坎坎坷坷,彎彎曲曲,一路走了過來。我不能不承認,我運氣不錯,所得到的成功,所獲得的虛名,都有點名不副實。

——季羨林(畢業於清華大學,國學大師,語言學家)

方、圓是中國文化中常見的一對概念,其含義因討論的對象不同以及論述的層次、角度不同而有所區別。一般地說,“圓”有動態、整體、圓滿、靈活性等含義,“方”則相對地具有靜態、部分、規則、原則性等含義。

古人說“智欲圓而行欲方”,意思是說人的智慧要圓融無礙,不僅要能堅守原則以不變應萬變,而且要有高度的靈活性,具體分析此時、此地、此人的具體情況,以求得最佳的解決方式。也就是說,為人處世外形宜圓,要能與人融洽相處;為了不流於庸俗,則內心宜方,即對大是大非的問題仍需有主見、講原則。

下麵有兩個關於曾國藩的小故事,說明了曾國藩內方外圓的處世技巧。

曾國藩與左宗棠曾鬧過很深的矛盾,鹹豐八年(1858年),鹹豐帝看到形勢又緊張起來,於是下令曾國藩率兵支援浙江。曾國藩決定與左宗棠和好如初,這樣力量才會強大一些。於是在路經長沙的時候,他專門登門拜訪了左宗棠。曾國藩在離左家較遠的地方就下了轎,既不穿官服,也沒帶隨從,徒步走向左家。左宗棠見狀,十分感動,忙以禮相待。曾國藩以無比真摯的態度與左宗棠交談,毫無掩飾之情,使左宗棠非常感動,消解了心裏的疑團,又和曾國藩和好如初了。

胡林翼是曾國藩在軍事上很重要的合作夥伴,但有一段時間,曾國藩很看不慣他,因為貴為湖北巡撫的他竟然會討好官文的姨太太,以求得與官文的合作。當時,曾國藩覺得胡林翼太軟弱了,一點也沒有大丈夫氣節。但曾國藩後來經過認真反思,看到了胡林翼的高明之處,若想成大事,必須得有左右逢源的手段,爭取到一切可以爭取的力量,而一味清高,隻會使自己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方”,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指一個人做事有自己的主張和原則,不被人所左右。“圓”,圓滑世故,八麵玲瓏,指一個人做人做事態度不鮮明,行為不果斷,止步不前,故步自封,永遠讓人琢磨不透。

能夠把圓和方的智慧結合起來,做到該方就方,該圓就圓,方到什麼程度,圓到什麼程度,都恰到好處,左右逢源,那就離成功不遠了。圓融處世要學會四“不”:

1.話不說滿

有的人在說話時,為了強調自己的觀點,動不動就說“絕對”怎麼樣,把話講得斬釘截鐵,不留半點餘地,以致在特定情況下使自己進退維穀,頗為尷尬。而有外圓內方個性的人就不會感情衝動、頭腦發熱,也不會把話說得過於果斷,避免把自己的退路全都封死。

他們永遠不會說這樣的話:“看著吧!你會知道誰是誰非的。”這實際上是一種挑戰,在還沒證明對方是錯誤的之前,對方已經準備應戰了。外圓內方的人絕不會無端地為自己樹敵。因而,他們在遇事時多用“可能”、“也許”、“力爭”,少用“絕對”、“肯定”、“保證”,以便使自己遇到特殊情況時有個回旋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