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新領導上任三把火
清華人認為,“新官上任三把火”,其動機是好的,但對“燒火”的時機和方式的把握,要謹慎對待。該不該燒,什麼時候燒,都要審時度勢,從實際出發,該燒則燒。不然的話,有可能不但燒不出好的光景,反而給企業造成損失。
成功大易,而獲實豐於斯所期,淺人喜焉,而深識者方以為吊。
——梁啟超(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和史學家。)
1931年12月3日,北平清華園。一位神色俊逸、氣宇軒昂的中年男士,以他一貫沉穩平靜的口吻,向已經10個多月沒有校長的清華學生,發表了就職演講:
“本人能夠回到清華,當然是極高興、極快慰的事。可是想到責任之重大,誠恐不能勝任,所以一再請辭,無奈政府方麵,不能邀準,而且本人與清華已有十餘年的關係,又享受過清華留學的利益,則為清華服務,乃是應盡的義務,所以隻得勉力去做,但求能夠盡自己的心力,為清華謀相當的發展,將來可告無罪於清華足矣。”
就職演講是梅貽琦校長的第一把火。學校如此,企業也是如此。
當你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來到一個陌生的單位時,麵臨著一個陌生的環境,任何人都有一種不安全感,本能地想要尋求友誼,謀求支持。這種不安全感、孤單感、緊迫感組合成了新環境下的工作壓力。
新入職領導者的性格各不一樣,做法也大相徑庭。
急性子的人,一上台就想做出一番成績來,於是,還沒弄清楚自己所處的局勢、環境,就憑著老經驗和以往的行事規則,在新的崗位上“拚命三郎”似的幹了起來。他們對舊的規章又砍又削,對新的變革大吹大擂。如果能夠成功倒也罷了,一旦失敗就歸結為下屬不努力、同事嫉賢妒能,永遠意識不到這是自己的魯莽所鑄成的錯誤。不了解新部門、新單位的遊戲規則,貿然行事,風險太大,很有可能頭破血流。這種“沒學會爬就想跑”的做法實際上犯了職場大忌。
有的人由於之前有屢次碰壁的教訓,開始變得小心翼翼,一到新的環境,就變得特別害怕,特別謹小慎微,就像劉姥姥初進大觀園一樣,全身無所適從。他們處處按規則行事,抬不動腳,邁不開步,走不上路;沒有創新的舉動,沒有改革的想法;擔心出問題,害怕犯錯誤。這樣的人,在下屬的眼中,是一個老好人;在上司的眼中,是一顆無足輕重的小棋子。時間長了,他們因碌碌無為,成績平平,受不到上層的重視,最後被淘汰出局,或擺在一個小角落裏,棄之不用。
有的人為了證明自己銳意改革的魄力,一到新崗位後,便匆匆忙忙修建自己的新渠道,製定新的工作規程,演練新的工作模式,然而,由於對新上司的脾氣、愛好、性格了解不深,對新下屬的性情了解不透徹,對舊有的“遊戲”程式、規則不熟悉,因而自己的做法不是打翻了鍋碗瓢盆,就是撞到了東牆西壁。就好比一個老司機開新車一樣,對新車方向盤擺動間隙的大小、踩油門的力度、踩腳刹的幅度茫然不知,就匆匆忙忙開車上路跑長途,不翻車倒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