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這個學生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李聖珍就鼓勵她去做實驗,去探索、去發現更多的為什麼。
這個學生的智慧火花一下被點著了。後來,這個學生考上了一所高校的生物化學專業,畢業後又考上了另一所高校的研究生。
家長要包容孩子,包容就是不去指責孩子的缺點,更不要拿孩子的缺點與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這樣做隻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更不要以別的孩子的標準來苛求自己的孩子。當孩子老拿自己跟別人比的時候,做家長的應引導孩子做正確的比較,比出動力來。
多給女孩一點積極的心理暗示
許多女孩在演講的時候,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切都準備好了,剛要上台,但看到台下人一多,便亂了陣腳,小手捏得緊緊的,攥出一把一把的汗。
她會不停地張望,像在尋找一個,肯定的眼神,鼓勵的手勢。
這時,隻要台下父母輕輕對她肯定地點點頭,或者近距離走過去,拍拍她的肩,說“你能行的”,她原本不敢邁出的步伐就會向前邁進。這是一種多麼美妙,多麼偉大的心理暗示啊!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父母若以正麵的信念期望孩子能成為什麼,將來孩子就會成為什麼。
父母對女孩的期待與評價經常會在言語及日常生活中有意無意地顯現出來。積極正麵的期待會使女孩感受到愛與支持,從而充滿自信,生氣蓬勃;相反的,負麵的、消極的評價會使孩子失去信心與發展機會。
有一位母親非常注意對女兒進行心理暗示。
一天晚上女兒下晚自習回來後,一邊進臥室一邊不經意地說:“媽媽,我終於被評上三好學生了。”
這位母親立即迎上去笑盈盈地說:“祝賀你!”緊接著母親又說:“我的女兒這麼優秀怎麼會選不上呢!”
女兒回答:“好學生也有選不上的啊。”
“是誰啊?”
“我們班長,她好打扮,還處男朋友。”
“我是堅決反對處朋友的,肯定會影響學習,尤其是女孩子,感情太容易投入,分散學習精力,我們瑩瑩是不會處朋友的。”說著話這位母親就走上去抱住女兒親了一下。
???? 這位母親感覺自己很幸運,女兒從小學到高中從不用操心,無論是學習還是與人相處。雖然不是很聰明,但是塌實、勤奮、上進。
所以學起來不是很輕鬆,但還算順暢。現在上高二,算是學習好的學生。
??? 女兒不小了,但這位母親還是喜歡把她當小孩子,每天要10點到家,這時家裏的窗簾是拉開的,為的是讓女兒從外麵就看見家裏的燈光?,一進家門,母親總喜歡迎上去,緊緊抱著她,親親她,聽著女兒嗲聲嗲氣的說話。
???? 女兒有時候會跟母親學學學校發生的新鮮事,比如,哪個同學和朋友離家出走了,哪個同學新處個朋友了,哪個同學怕考試失利請假回家了,母親邊認真聽著邊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後適時地插上:“我們瑩瑩多規矩,多聽話。”
??? 如果女兒考試成績好的話,她會說:“不錯,再努力!你還有很大的潛力。”
學校有時補課,要很長時間放假,女兒就會發牢騷:“不知道什麼時候放假!”母親就會說:“咳!別人堅持的了,你更堅持的了,學習有時候比的就是毅力!”
通過這位母親適時地給女兒一些鼓勵和積極的心理暗示,女孩充滿了自信。
這位聰明的母親正是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給了女兒生活和學習的信心,使她不受外界因素的幹擾,一路領先。
蕭伯納在他90歲壽辰時曾說過:“要記住,我們的行為不是受經驗的影響,而是受期待的影響。”這種期待心理,淺顯的理解便是“心理暗示”。特別是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常常懷疑自己能力的時候,如果得到的心理暗示是積極的,她就會增強自信心,反之就會更加自卑。
曾經有這樣一則小故事:
公園裏,兩位年輕的媽媽分別帶著自己的孩子玩耍。當看到美麗的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時,兩個孩子都奔跑著去追趕,卻一不小心摔倒了。
其中一位媽媽趕緊跑過去,抱住孩子心疼地說:“乖乖,摔疼了吧?”
隨後,孩子“哇”地一聲大哭起來:“我好疼啊。”
而另一位媽媽則站在一旁,淡淡地說:“沒關係,自己爬起來。”這位孩子若無其事地爬了起來,又繼續奔跑著玩去了。
這則故事裏的兩個孩子同樣是摔跤,為什麼有的孩子顯得脆弱嬌氣,而有的孩子卻表現得堅強勇敢呢?
其實,這跟兩位媽媽不同的表現有關。前一位媽媽緊張不安的態度在暗示孩子,摔跤是很疼痛的,從而在心理上增加了孩子疼痛的感覺,使孩子變得嬌嫩,這是消極的暗示。而另一位媽媽淡然平靜的態度卻暗示著孩子,摔跤沒什麼大不了,自己應該勇敢爬起來,這是積極的暗示。
有的家長經常罵自己的女兒“笨豬、“弱智”,那麼當這個女孩在學習上、生活上遇到困難的時候,她就會想起這句話,從而懷疑自己,破罐子破摔了。如果聽到的是鼓勵和表揚,她自己就會相信我能行,就能夠不斷克服困難,取得勝利。
我們在日常生活應該多給女孩一點積極的心理暗示,無論是一句肯定的言語,還是在關鍵時刻的大力支持,女孩都會感受到來自心底的力量。比如家長不要在別人麵前說自己的孩子的缺點。每當女孩遇到困難時都誠心誠意地說:“孩子,你能行!”發現女孩的閃光點時,並反複暗示。 教育女孩時,曉之以理的“理”,不一定非要直白地說出來,有時可以通過設喻、講故事、做遊戲、角色體驗等點撥啟發女孩。經常這樣去做,你會看到女孩越來越出色的表現。
有一位苦惱的母親問心理谘詢師:
我的女兒現在讀初中三年級,即將麵臨中考,這次期末考試考砸了,雖然我也很上火,但並沒有批評她。可是,孩子的心理壓力特別大,我該如何幫助孩子恢複自信呢?
心理谘詢師分析說,通常把這類學生的問題稱之為“心力萎頓”。主要表現為:對自己喪失信心,失去對自己情感和思維的控製能力;常常感到被疏遠和孤立,不去關注他人,變得專注於自我,看不到長遠目標,時刻擔心下一次的失敗。父母要抓住寒假假期這一良好機遇,學習一些心理疏導戰術,進行心理教育,打開孩子的心結。
心理谘詢師建議家長學會用“我行”、“我一定能”等心理暗示方法,挖掘孩子內在的潛力,如送給孩子一個微笑,說一些鼓勵上進的話,讓孩子有信任感,用信念去戰勝挫折。
同時,還通過建立學習型家庭,以大人的勤奮學習精神感染孩子,激勵學生自強、自立、積極向上的學習氣氛;鼓勵支持孩子多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在集體生活中得到鍛煉和成長。
法國有句諺語說:“自以為是鼠輩的人定被他人輕視、欺侮。”這從一個側麵反映了“心理暗示”給人帶來的影響。經常性地給孩子一些積極而正麵的“心理暗示”,孩子便會沐浴在自信的光暈之中,產生無比巨大的推動力,瞬時朝著心中既定的目標邁進,為一步步攀向人生高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