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教育藝術篇:智慧父母要領悟的教育之道3-1(1 / 3)

第三篇 教育藝術篇:智慧父母要領悟的教育之道3-1

第三章 有些事,引導比禁止更明智

請給愛美的女兒一塊錢

愛美是女孩的天性,所以她們從小就會悄悄地偷穿媽媽的高跟鞋,一個人在房間用媽媽的化妝品化妝,看到阿姨帶著耳環,忍著痛也要讓媽媽帶她去穿耳洞。

開明的父母覺得這真正常啊,沒什麼,而保守的父母總會杞人憂天地說,“這孩子不行啊,將來準是一個隻注重外表而沒有出息的人!”

安妮的父親失業後,全家靠吃羊市上賣剩的羊雜碎過活。

一天,她在一個商場的櫃台內看到一隻帶紅色塑料花的小發卡,便發瘋地迷上了它,她趕緊跑回家去央求媽媽給一元錢。

“媽媽,給我一塊錢吧!我看到一個漂亮的發卡,想買!”安妮帶著祈求的目光向媽媽說道。

母親歎了口氣,心理嘀咕著,“一元錢能買半斤羊雜碎呢!“卻沒什麼反應。

安妮垂頭喪氣地走開了!

“給她錢吧,要知道這麼便宜的價格能為孩子買到快樂,我即使不吃羊雜碎也是願意的,這樣的機會她以後不會再碰上了。”父親偷偷地對母親說道。

“親愛的安妮,過來,給你錢,喜歡發卡就去買吧,一定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接著,父母對走遠的安妮大聲說道。

和安妮父親不同的是,有些父母當聽到女兒伸手問他們要錢去買與學習無關的東西時(如女孩子天生就鍾愛的小飾品,首飾,洋娃娃等),便會咬牙切齒地罵道,“小小年紀,不好好讀書,盡忙著收拾打扮,長大了還得了,過去,過去,別來煩人”。

也許,他們也不是舍不得錢,隻是不想女兒為這些瑣事分心,但他們怎麼會想到,再小的女孩也愛美,也懂得打扮,若是這種與生俱來的愛美之心被扼殺,對將來培養成一個完美女孩不知有多大危傷害。

而安妮父親知道女兒愛美,哪怕一元錢也能買到女兒的快樂,這樣何樂而不為呢?同時他也知道,隻有在富足的情感和關愛下成長的女兒,二十歲時,才會溫柔賢惠、善察人意而又心地善良、純真誠實、多情而不軟弱,近代才女林徽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的父親和注重對她的培養。

林徽因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林長民曾經留學日本,是積極的新派人物。林長民非常喜歡女兒,他思想開明,把掌上明珠林徽因送進教會學校讀書,使她接觸西方文化,學一口相當流利的英語。

16歲的時候,林徽因隨侍父親旅居歐洲,遊曆遊曆倫敦、巴黎、日內瓦、羅馬、柏林、布魯塞爾等地,並在途中結識了很多好友。

父親鼓勵她參與學校的活動,也支持女兒的創作。林徽因就在一個莊重而又開放的環境中成長,為她以後廣泛的學習和交友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在中國近代史上,林徽因是出了名的才女,自重自愛,彬彬有禮,樂觀進取,活潑而不放蕩,頭腦靈活,虛心好學,談吐不俗,熱情開朗,而且有自己的事業,在建築和文學造詣上都令後人讚歎,而這些都歸功她的父親。

談到這裏,有的家長會認為,那些都是有錢人做的事啊,讓女孩從小就過奢華的生活,彈鋼琴看畫展、吃山珍海味、穿高檔衣服,把她像小公主一樣教養長大這怎麼可能呢,哪有條件呢?

當然,他們的這種想法絕對錯了。這裏有一位家境並不富裕的母親就說出了自己的育女經驗:

家裏的經濟條件一直不好,看著自己可愛聰慧的女兒不能擁有漂亮的衣服、更多的玩具,我也曾經暗自垂淚。

和其他同齡女孩子比吃穿的昂貴,我們是比不起的。於是我就暗自發誓,一定要把女兒培養成一個真正的小淑女,讓她具有其他女孩都不具備的品質與氣質。

穿著上,雖然不能給女兒買高檔時裝,但我編織的手藝卻是一流的。因此,女兒的服裝雖不昂貴,卻件件博得了眾人的羨慕。女兒也很為自己的“時尚而不庸俗”感到自豪。

日常習慣上,我更是嚴格要求女兒。為了讓女兒養成幹淨整潔、有節製的習慣,我甚至定了這樣一條家規——寧可不吃飯也要幹淨!

為了增強女兒的知識修養,我帶領女兒一同去圖書館辦理了一張借書卡,每個月我都會陪女兒一同去圖書館一次或兩次。在我的嚴格教育下,女兒不僅在學校是老師同學眼中的榜樣,更成為了左鄰右舍眼中標準的小淑女。

如果,女兒同你要一塊錢去買飾品,並不意味她的思想有何問題,但如果你生硬地拒絕肯定是錯誤的教女方法。

女孩是需要“富著養”的,但這不代表僅僅是金錢的充裕和物質生活的絕對滿足,這是一種教育的投資,一種教育態度,通過這種正確的教育,你的女兒將來會變得乖巧快樂,優雅溫柔,懂得美和愛護自己。

不要太介意女孩“頂嘴”

父母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應該聽自己的話,總希望他們百依百順,尤其女孩子,更要小鳥依人似的,不能和父母頂嘴,一旦女兒“頂撞”就認為是不是翅膀硬了,想要飛走了,認為簡直反了,不得了了。

其實有時候不是這樣的,孩子僅僅是想和父母討論一下問題或者在討論中得出答案。

一個有思想、喜歡同父母進行爭辯的女孩,她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可能會表現得比較自信、有創造力並合群。

父母不要介意孩子“頂嘴”,耐心引導,使爭辯變得有意義。

比如,有一位媽媽抱怨說:

“最近我女兒特別愛頂嘴。那天她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們到一個公園去玩了一會兒。

當我說‘咱們回家吧’,她不幹,還會反問我:‘為什麼我非要聽你的,而你就不能聽我的?’

女兒特別喜歡小動物,總想養一隻小狗,我不讓,說小狗身上有細菌。

但是她卻說:‘你說得不對!電視裏說過,小朋友和小動物多接觸可以提高抵抗力。’

每當這時候我都會很著急,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對待孩子。”

爭辯能夠幫助孩子變得更自信、自立。在爭辯的過程中,孩子會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視,知道怎樣才能貫徹自己的意誌力。

那麼,你的孩子“頂嘴”時,你是不是有如下的情況呢:

你的孩子突然“頂嘴”,你感到氣憤的同時是否反省過自己對孩子的態度應該改變一下?在與孩子爭辯時,你是否注意控製自己的語氣與耐心,給孩子以空間讓他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之後再加以合理引導?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有的家長漸漸覺得女兒不如以前聽話了,變得難管了,動不動就與家長頂嘴,家長說東,她偏說西。

這令家長十分為難和惱火。孩子頂嘴該怎麼區別對待呢?

孩子頂嘴是有其原因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進入青少年時期,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所以,從這時起,她們不再願意別人把她當小孩子看待,不願意處於被照顧的從屬地位。

這時,如果對她過多地幹涉,就可能出現兩種結果:一種是與成人對立,幹脆一切都不聽你的;或者是影響獨立性的發展,養成依賴性,形成依賴的不良習慣。

所以,家長大可不必為孩子頂嘴而生氣惱火,倒不妨為此而感到高興。

因為孩子開始頂嘴就意味著孩子長大了,她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不正是家長所期盼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