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教育藝術篇:智慧父母要領悟的教育之道2-2(2 / 3)

這樣的話,這些聽話的好孩子的青春期就沒有一個正常的“叛逆期”,這會造成兩個惡果:

一是叛逆期推遲。有的孩子從小就很聽話,從不反抗父母、老師,但是卻在成年之後出現了強烈的叛逆心,開始和父母作對。

另外一個就是缺乏生命力。一般來說,太聽話的孩子,都有一種通病:缺乏激情。因為她們不管是學習還是做別的事情,都不是發自內心,而是為了滿足父母及家人的期待。

事實上,這種刻意的努力,是一種強迫性的努力。但是,她們對於自己努力得來的結果,比如好成績等獎賞沒有什麼熱情,她們的口頭禪是“無所謂”,仿佛沒有什麼能引起她們的興趣。

所以,親愛的父母,別再強求你的孩子太聽話,允許女孩有不聽話的時候,這樣培養出來的女孩才是最健康最快樂的。

把握好女孩對父母的依戀

有時候,女孩就像是父母甩不掉的小尾巴,父母到哪都跟著。隻要有一會兒見不著父母,女兒就會變得焦慮不安,甚至哇哇大哭。

有些父母開始煩惱了:女兒這麼黏父母,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有一個例子:

周末的一天,豔豔的媽媽正在廚房燒菜,而豔豔像條小尾巴似的在媽媽身邊蹭來蹭去,媽媽擔心不小心傷著她,於是耐心對豔豔講:“豔豔,你先出去玩會兒,廚房裏很危險的,一會媽媽做好飯就陪你,好不好?”

“我不!我要跟媽媽在一起!”豔豔撅著小嘴。

“豔豔乖,你看廚房裏這麼小,萬一媽媽不小心碰著豔豔了怎麼辦?”

“不!我就不!”

無論好說歹說,豔豔就是不肯出去玩。

因為在平時,豔豔就跟媽媽特別親,無論是吃飯、玩耍還是睡覺都要媽媽陪著。一見媽媽不在,她就會到處找,甚至媽媽洗澡時,她也要守在門外,寸步不離。

豔豔剛上幼兒園時,她根本就不願意離開媽媽,無奈之下,媽媽在幼兒園陪了她整整一周,她才慢慢地肯去幼兒園了。

現在,即使每天去幼兒園,豔豔也對媽媽依依不舍,從幼兒園回家後,她就會寸步不離地守著媽媽。

豔豔的爸爸因為工作忙,平時都是早出晚歸,因此,豔豔的吃喝拉撒都是由媽媽操持的,這無意中養成了豔豔特別依戀媽媽的習慣。

女孩對父母的依戀,是與父母之間一種積極的、充滿深情的感情連接。它能激發父母更好地地照料女孩,對形成女孩最初信賴和不信賴的個性特點有著重要的影響。

女孩在出生後的第一年對她是至關重要的,父母的接納、喜歡、擁抱、軀體撫慰和精神關注,將促進女孩與母親形成信任、安全、溫暖的關係,這樣的依戀關係能讓女孩變得健康、活潑、開朗、自信和自尊。

如果母親性格強硬,動作粗糙,情緒不好,對孩子疏於照料(讓孩子處於饑、渴、冷、濕等不安狀態),或不願意親自陪伴孩子,把孩子寄養在別處,甚至虐待孩子,那麼孩子就可能很難與人形成良好的依戀,心理發展延緩甚至出現自閉傾向。

有很多不能形成依戀的孩子,在成長中會慢慢出現邊緣型人格障礙或自戀型人格障礙等。

與父母形成良好依戀關係的女孩具有以下的特征:

能正確解讀父母教育自己的信息,打得也罵得,女孩不會記恨父母,一般也不會讓父母太傷心。依戀不夠的女孩打不得也罵不得,因為父母這樣做會激發女孩內心深處對父母的不信任。

人際關係中,開朗活潑,有自信和自尊,懂得愛別人,能與人“共情”,沒有暴力傾向,善良,寬容,知道自我的邊界,不對別人過度要求。

一般來講,依戀是女孩出生後最早形成的人際關係,是成人後形成的人際關係的縮影。因此,父母要與女孩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有利於女孩的健康成長。

當女孩表現出對父母依戀的時候,父母最好不要趁機對女孩身上的某些行為、特征、習慣表示不滿意,忙著糾正女孩,這樣會讓女孩感覺很糟糕,沒有安全感。

不要隨意批評女孩,如果什麼事非說不可,也要這樣說:“女兒你這樣做很不錯啊,不過,媽媽還有一種方法,你想不想試試?”家長還可以拒絕原來曾與女孩形成依戀的人(如老人、阿姨、鄰居等),嫉妒女孩對那個人太好,讓女孩在客體關係發展中產生混亂的感覺。有時,可以隨意扔掉女孩隨身攜帶的舊手帕、毛絨玩具、漫畫書,給她買更好的東西,這些東西對女孩內心平靜很重要,是一種對父母依戀的替代品,要暫時保留,耐心地等待女孩自己失去興趣。

父母要用一種平和、堅定、溫暖的方式去引導女孩,女孩會慢慢地完全投入父母的懷抱完成兒童時期心理發展任務——依戀。

父母應明確各自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

細心的父母一定會發現,女孩扮演最多的是媽媽的角色,她們會學著媽媽的樣子,奶聲奶氣地對洋娃娃說:“寶寶,該吃飯了,來,媽媽喂你吃飯。”

有時,她們還會為自己的娃娃組成一個家庭:這是爸爸,這是媽媽,這是寶寶,然後一家人一起吃飯、一起看電視、一起做遊戲。

在女孩的這些“過家家”遊戲中,雖然也有“寶寶”做錯事受到“懲罰”的時候,但更多的時候是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的場景。這是女孩把現實生活搬進了遊戲中,同時,這也是她的夢想:她希望爸爸媽媽永遠愛她。

女孩從一開始接觸最多的就是家庭關係,這是她思考的重點,她常常這樣想:“我是爸爸媽媽的女兒。”當漸漸接觸一些童話後,她又會這樣想:“我是爸爸媽媽的小公主。”

雖說父母對女孩愛的本質相同,但愛賦予父母各自的角色卻不盡相同。

在生活中,爸爸可以發揮自己身上本來的健壯、理性、創新的特質,讓女孩體會到主見、責任和原則。這些抽象的概念本身是很難對女孩有所啟發的,但是通過父親示範,女孩會將這些優秀的品質和人生必備的智慧,自然地納入自己的思維世界中,形成一個大體的框架。

於佳的爸爸常常自己鑽研新東西,並且總是邀請於佳做自己的搭檔。

有些時候,麵對一些看不懂的術語或是單詞,兩個人就商量著它可能的含義。有英語基礎的於佳教爸爸如何使用在線翻譯,她自己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也大大提高。

當鄰居遇到一些常見問題時,於佳爸爸也是毫不猶豫地出手相幫。正是這些經曆,使於佳漸漸變得思維活躍、富有創造力。

與爸爸的理性、富於創造力相比,媽媽也可以將自己最溫柔、秀美的一麵展示給女孩,媽媽是孩子最信賴的朋友,也是她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最為密切的人。

再沒有誰比媽媽更適合教育女孩如何與人接觸,因為女孩常會不自覺地將媽媽對待他人的方式運用到自己對待他人的過程之中。

小美麗的媽媽,在生活中勤勞、節儉。對於有困難的人,她從不簡單地施舍,而是顧慮別人的感受,想方設法給別人恰當的幫助。

但媽媽和小美麗說話時,媽媽從來不會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她向小美麗學習上網、聊天,並且學會了使用五筆打字,母女之間的感情變得非常融洽。

男人女人天然存在的差異,決定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有的放矢,運用不同的教育智慧,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女孩的成長助一臂之力。

同時,父母對女孩的不同態度,也能決定女孩天賦以及未來的發展。

兒童心理學家曾總結出了這樣一段話:“父母對女孩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它不僅塑造著女孩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描畫著女孩看自己的表情。如果父母眼中的女孩正直自信,女孩就不會辜負這份信任;如果父母眼中的女孩懦弱無能,女孩就會對自己產生懷疑。”

?????? 女孩唱歌跑調了,媽媽馬上糾正,並且還說:“別再折磨我們的耳朵了!”

女孩把剛從幼兒園學到的舞蹈跳給爸爸看,爸爸看完後笑得肚子都痛了,最後給了女兒一句評價:“寶貝,你的舞蹈好奇怪呀!”

女孩拿出自己畫的第一幅畫對媽媽說“看,媽媽,這是我畫的西紅柿。”媽媽馬上笑了,說:“寶貝,這怎麼是西紅柿呢,西紅柿是圓的。”

作為女孩最親近的人,女孩很注重他們對自己作品的看法,如果父母沒有明確自身角色對女孩的影響,這將會對女孩的心理將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嚴重地打擊她的積極性、也將阻止女孩沿著天賦的道路繼續走下去的腳步。

有些父母在家庭中沒有很好的轉換作為父母出現的角色,特別是在與孩子的關係處理上喪失了原本的父母角色,對孩子的愛要麼過於理性,要麼過於教育化,要麼成人化,對孩子的要求過高等等。至因為有這些個“過於”而導致了孩子的一些問題存在,特別是親子溝通上的問題顯現突出。

女孩的家長不管從事什麼職業,不管是個商人、教育工作者,還是個高級管理人員或是行政府官員。但在女孩麵前隻有一個角色:父親或是母親。

?? 當我們的家長以父母親的角色出現在孩子麵前的時候,孩子的問題也往往是解決了一大部分了,所以要呼籲家長朋友,在孩子麵前一定要把握好自己作為父母的角色。

一般說來,父親是家庭的保護傘,也是女孩走向社會的引路人,父親的示範和啟示,能夠幫助女孩樹立遠大的誌向,擁有一個完整堅固的精神世界,這也必將影響到她今後的人生。但是,現在的很多父親在家庭中往往隻是扮演著“讚助商”的角色,父親很少會關注女孩內心的真實感受,創造和女兒情感交流的機會,女孩除了從父親那裏得到金錢,很難感受到來自父親的關愛。

母親對女孩的悉心照料,能讓她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愛的美好,陪伴她健康成長,也勢必會讓她心懷善意,包容他人,成為值得信賴和托付重任的完美女孩,然而太過注重生活細節的母親們,卻很容易讓女孩變成不能動手、隻知享受的“小皇帝”。諸多的現實問題向父親和母親敲響了警鍾,父親的影響力、母親的親和力亟待回歸,也就是他們各自家庭角色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