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教育方法篇:培養完美女孩的關鍵方麵5-2(3 / 3)

嚇得孩子和兩個小夥伴慌忙溜走了。到了晚上,女孩回到家,沒有吃晚飯。盡管父母輪番相勸,女孩還是滴水未進,而且一連幾天食欲大減,情緒低落,打不起精神,沒有笑容……父母著了急,將女兒平時最愛吃的東西擺滿桌子,可是還是沒有調動孩子的興趣。

家長要知道,尊重女孩的朋友,也就是尊重女孩本人,女孩會在家長的尊重中得到自身的欣慰和心理的滿足,也會得到小朋友、夥伴的認可和接納。不然在迎接心靈中會留下陰影和創傷,受到同伴的嘲笑譏諷。如果父母不尊重女孩,不尊重女孩的朋友,對女孩夥伴、朋友的冷落,會使女孩感到父母不給自己留麵子,使女孩的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使女孩感到對不起朋友,甚至感到無顏見夥伴。

女孩需要夥伴、理解和尊重,善待女孩的朋友,就是善待女孩本身。當然,善待女孩的朋友要出於真誠。善待不能停留在表麵上,而是要真心誠意。

有的父母對女孩的朋友來家玩,表麵上很客氣,讓座、倒茶、請吃水果等都有,可等她一走,就會向女孩提出警告:“以後跟這樣的人少來往!”

“同這樣差的人交朋友,你有什麼好處?”有的甚至這樣批評女孩:“我看你是在學壞,你怎麼同這樣的人打得火熱?”這種兩麵派的做法,不但會影響父母在女孩心目中的形象,也會損害女孩與朋友的感情。

巧對青春期女孩的叛逆

女孩長大了,突然變得“叛逆”了,讓她做的事情偏不去做,不讓她做的事情她非要去做。父母費盡心思,不知如何是好。

實際上,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一個叛逆期,尤其是青春期的女孩思想相比以前,開始有了很大的轉變,而且這個時候的小女孩都很叛逆,建議父母多和她溝通,有意無意地告訴她一些應該懂得的事情,多給她一點鼓勵,少一些嘮叨。

最近一段時間,麗群的父母正在為養了一個“叛逆”的女兒而煩惱呢。

自從上了初中後,麗群就越來越不聽話了,經常頂撞父母,有時候父母說多了,她甚至理都不理他們,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隨他們怎麼說,自己依然我行我素。

麗群活波好動,講哥們義氣,她特別喜歡打乒乓球,一有空閑,她就會和幾個小夥伴一起去體育場打球。

麗群的父母對她給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她現在一心學習,以後能考上好的大學,有出息。因此,平時對麗群要求很嚴格。

麗群上小學的時候,比較聽話,爸爸媽媽不讓她玩耍,她隻好忍著。但她在課下喜歡上了乒乓球運動,偶爾征得父母的同意也去打打球。

上初中後,父母為了讓她能夠考進重點中學,對她的管教更嚴格了。但是,麗群覺得自己打球並沒有影響學習,慢慢地,她與父母的矛盾越來越大,而且還常常鬧情緒,打乒乓球的次數反而越來越多了,學習成績也是直線下滑。

這天,麗群放學後打了一會兒乒乓球才回來,一進家門,父親就質問她:“你又去打球了?”

麗群隻是看了父親一眼,沒吭聲,徑直朝自己的房間走去。

“我跟你說話呢!你這是什麼態度?真是越大越不懂事了!”

“我怎麼了?不就是打了會兒球嗎?小時候我什麼都聽你的,可現在我長大了,我有自己的主見,你別再幹涉我,行不行?”

“你還有理了?看看你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還不都是因為天天打球?”爸爸越說越氣。

“我打球從來就沒耽誤過做作業,也沒有影響到學習!” 麗群理直氣壯。

“還不承認,那你的成績怎麼越來越差了?”

“還不是你們整天這不行,那不許的,我心情不好,學不下去!”說完,麗群走進了自己的房間,重重地關上了門,門外,是目瞪口呆的父親。

女孩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一個叛逆期,這是每個人從兒童向成人過度的關鍵時期,所以經常兼有兩個時期的特點:

一方麵,這一時期的孩子缺乏適應社會環境的獨立思考能力、感受力和行動能力等;

另一方麵,初步覺醒的自我意識又會支配她們強烈的表現欲,即處處想體現自己,想通過展示自己和別人不同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這一時期的孩子喜歡打扮得與別人不一樣,喜歡做一些引人注目、與眾不同的事情,也愛說一些令人吃驚的話,希望別人能夠對她們另眼相看,這都是她們想要的效果。如果了解到這些,相信很多家長就不難理解孩子這一時期的叛逆表現了。

此外,父母的教育方法不當,也是孩子產生叛逆的主要原因。比如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的人格,隨意對孩子進行諷刺、挖苦、辱罵,甚至毆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從而使孩子對父母產生對抗情緒。

有的父母對女孩的期望值過高、要求過嚴,當孩子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時,父母就大發雷霆,甚至打罵孩子。

還有一些父母由於缺乏心理學知識,不按照女孩的心理發展規律施教,說話過頭,愛擺長輩的架子等,這些父母不注意的行為,都會導致女孩的叛逆。

同時,有壓製就會有反抗、就會出現叛逆,反抗是女孩成長的軌跡,是孩子正在順利成長的標誌。當女孩出現反抗言行時,做父母的應放心:孩子在順利成長呢。

可是令人遺憾的是,很多父母一遇到孩子反抗,馬上就發起火來:“怎麼能對父母這樣,真是不聽話的壞孩子。”

反抗,是與自我成長同步出現的自然表現,對於女孩的發展來說是不可欠缺的重要一環,所以,歐美等國非常重視孩子說“NO(不)”,在反抗期裏不會反抗的女孩才是令人擔心的。

對於女孩的反抗和叛逆,父母不要與之對抗,而要巧妙地應付。

這時家長最好能記住四個關鍵詞:一是“無知”,二是興趣,三是放權,四是溫柔地堅持。這是許多心理學專家共同的認識。

所謂“無知”,就是裝傻,不要老覺得自己懂得孩子的一切,總是告訴孩子怎麼做,而應啟發她,放手讓她自己做,讓她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有的家長事業非常成功,這對孩子會構成壓力,不如你裝傻,讓孩子能感到她自己的成功,對超越父母更加有信心。

所謂興趣,就是不要隻對孩子的學習感興趣,要學會對她生活中的所有細節感興趣。比如她愛唱歌,你要學會欣賞她。賞識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有效的法寶。

所謂“放權”就是適當地讓“權”。在孩子慢慢長大時,她需要在家庭裏尋找自己的空間,這時候父母要學會閉嘴。比如孩子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了,和原來你給她的生活方式發生衝突了,不要那麼快就作出反應,可以用“等待的藝術”。

所謂溫柔地堅持,就是有時候對原則性的問題要堅持,但要講究方法。比如孩子早戀或者整夜泡網吧,這時候你就要溫柔地堅持,說這樣做對你是不好的。記住,是對她不好。不要強製她不出去,但隻要她出去,你就用這種方式來提醒她,這些行為對她的身體、品行和人生發展,都可能會造成很大的負麵影響。

父母們應記住,四個關鍵詞的核心是平等。

反抗期的孩子是最難“對付”的孩子,不過家長不必擔心,孩子就是在反抗中逐漸長大,完善自我意識,形成獨立人格,為將來適應社會打下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