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教育方法篇:培養完美女孩的關鍵方麵4-2(1 / 3)

第二篇 教育方法篇:培養完美女孩的關鍵方麵4-2

回答女孩的問題之前讓她多思考一會

父母可以陪女孩發現問題、探討問題,但是應由女孩自己解答問題,因為答案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女孩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她才能享受發現事理的喜悅。

水露4歲時,家門口新訂製了一個大魚缸。

一天午後太陽正斜照著,水露開心地向著魚缸走去。突然,水露指著倒映在地上的彩虹說:“媽媽,你看,亮亮耶!”

講得有深度一點是說:“怎麼會有這種現象?”媽媽也充滿疑惑地問她:“真的耶,好奇怪喔,它是怎麼來的?”

水露轉著她的小腦袋,看著看著,然後說:“是太陽公公讓它亮亮的!”

媽媽問:“為什麼呢?”

水露說:“對呀!太陽公公照到水裏麵,水再照到地上呀!”雖然水露不懂反射的原理,但是她已經在思考、觀察並且推理,無形中已經啟動了大腦的運作,為她日後培養對抽象事物的學習和觀察能力做了很好的準備。

這個故事對你有啟發嗎?每次你的女孩向你提問題時,你都是怎樣應對的呢?

女孩若問得多了,你有沒有不耐煩的表現?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學家,直覺渴望研究周圍的世界。你不需要許多科學術語或昂貴的實驗儀器,隻需跟她一起尋根究底就行了。”

不要總認為女孩什麼都不懂,其實,女孩的心靈深處絕對不是一片空白,不同年齡的女孩常常會向父母提出一串串精彩的問題。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女孩上小學時,在班上成績很好,但是,上初中和高中後成績下降,這種例子屢見不鮮。反之,有的女孩小學成績不太好,進中學後成績斐然的亦隨處可見。

這是什麼原因呢?

一些女孩成績下降後,父母為此迷惑不解。“孩子怎麼突然趕不上進度了?”這其中的奧妙,或者說,事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小學功課比較容易,隻要順從父母“好好用功”,女孩就能獲得好成績。

初高中課程難度逐漸加大,需要個人思考的成分日益增多,這時是女孩本人的意誌,而不是父母的意誌,父母便無法再左右女孩成績的好壞了。

這是因為單純的死記硬背已不能解決學習中的一切問題,學科的功課越來越多地要求女孩獨立思考。因而女孩對所學的課程不感興趣,不肯動腦筋,就會學不懂、學不精,更不要談做作業了。反之,如果女孩對新鮮事物能抱有強烈的興趣、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就會去自尋答案。

麵對這些無休止的發問,父母應不失時機地幫助女孩找到比較滿意的答案。培養女孩愛問的習慣,家長要有意識地鼓勵女孩多思多問。

當女孩向我們提出問題時,應盡量讓女孩自己思考,並不失時機地肯定、表揚女孩愛動腦筋的習慣。鼓勵和表揚一方麵滿足了女孩的求知欲,另一方麵更激發了女孩的好奇心。

如果女孩提出的問題較深奧,家長自己也弄不明白,遇到這種情況,也要正確處理,而不能打擊女孩愛問的積極性。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謙虛地告訴女孩:“你提的問題真好,但這個問題我也不懂,等我查完書再回答你,或者你自己查書找答案,好嗎?”

目前在家庭教育中,一些父母在無意中扼殺了女孩可貴的好奇心,這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創造性的形成。

保持女孩好奇心的訣竅是大人要有童心,要會換位思考。大人對女孩的好奇心不能理解,甚至不耐煩,是因為女孩問的問題,大人早就知道了,站在大人的角度,沒什麼可問的。

一旦家長發現女孩居於強烈的好奇心,建議家長首先要尊重女孩的好奇心,允許她提問,更要給她思考的時間。回答女孩的問題時不要敷衍女孩,要給孩子的提問以滿意的回答,如果自己不懂,就帶孩子一起去找答案。

家長要學會說這樣一句話:“我真喜歡你提問題。”有時對孩子的提問,還可以不馬上提供答案,而是進一步提出一個疑問和懸念,激起她更強烈的好奇心。如果家長一時不能提供問題的答案,但你的聆聽和好奇,就能引發孩子的好奇和觀察天賦。平時多指點、多給她時間思考,不要塞給她現成的答案。同時注意彈性思考。女孩跟你討論問題時,避免脫口就說“對”或“很好”。

讓女孩盡早參加家務勞動

現在不少家庭有這樣一種女孩:她們穿著寬鬆肥大的韓式褲子,留著冷酷另類的新潮發型,耳朵裏塞著隨身聽耳機。別看她們在外風風光光,在家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享樂派,她們不會做飯,不會洗衣服,不會釘扣子,甚至不知道家裏的拖把放在哪裏,更不用說在母親生病時幫助倒熱水喝。麵對“有手好閑”的女兒,勤儉持家的母親常常陷入困惑,她們常常在一起倒苦水:女兒和自己差距怎麼這樣大?

越來越多的家長喜歡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形容如今的獨生女,父母總會盡其所能地為孩子包辦一切,致使孩子生活能力低下,缺乏獨立生活能力。

究其原因,多是孩子養成了依賴父母的習慣,缺乏自立能力。

佳佳是一個品學優秀的孩子,一次學校組織一個活動,讓大家回家幫媽媽做點家務活,然後用照片的形式表現出來,佳佳回家後就與爸媽說她選擇洗碗,佳佳爸媽馬上就答應了。

佳佳洗幹淨後,爸媽又適時對她的勞動成果進行了肯定,同時告訴她:從今天開始,各人洗各人用過的碗筷(中間附帶著講了一些道理),佳佳想了一下點頭了。

就這樣從那張家務照片開始,佳佳在爸媽的引導下都是自己洗自己用過的碗,現在,這件事已成為了一種習慣。

當然,佳佳的爸媽還考慮可以讓佳佳疊被子,洗小衣服等等,盡量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雖然教育孩子已成為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望女成鳳的父母真的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把孩子保護得過於“無能”了呢?那麼從現在開始,你就要做出改變:不要再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讓孩子自己動手鋪床、洗衣物。每天為孩子留出一件他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讓她去做。告訴孩子勞動的意義。每次孩子做完家務勞動,表揚或小小鼓勵她一次。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語重心長的告誡父母們:“不要把孩子保護起來而不讓他們勞動,也不要怕孩子的雙手會磨出硬繭。要讓孩子知道,麵包來之不易。這種勞動對孩子來說是真正的歡樂。通過勞動,不僅可以認識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勞動是最關心、最忠誠的保姆,同時也是最細心、最嚴格的保姆。”

有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的首要任務是學習,隻要完成好學業,其他的能力低一點兒也可以忽略不計,這實在是眾多家長的教育誤區。孩子生存能力低下,對他們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在國外,許多父母都注重從小讓他們的孩子做點家務,幹一些給花園除草、倒垃圾或者修剪草坪等力所能及的事。這樣長大的孩子成年以後,往往身體比較健康,生活得也很幸福,就連美國總統也不例外。

奧巴馬有兩個女兒,瑪利亞和薩莎,一個7歲、一個10歲。

雖說現已是總統女兒,但她們並沒有被父母嬌生慣養,奧巴馬和妻子對她們姐妹的要求都非常嚴格,和別人家的父母一樣,他們也會要求孩子做家務,如布置餐桌、清洗碗盤、打掃自己玩的地方和壁櫥,擦桌子等。

隻要瑪利亞按時完成某些家務活,我們每周就會得到1美元。

讓女孩盡早參加家裏力所能及的勞動,可使孩子的生活充實、有趣。同時,在勞動中也能培養起孩子許多寶貴的品質,如責任感、獨立性、自信心,以及珍惜時間和愛惜勞動果實等。做家務的益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1、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孩子從小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就會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步認識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應該而且必須完成一份家務勞動,為家庭集體承擔一份責任,從而逐步形成一種家庭責任感。這種家庭責任感,便是今後社會責任感的基礎。

2、有利於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好品德。勞動,是創造和獲取物質財富的根本途徑;勞動,是謀生的基本手段。現在的孩子,大多不了解物質財富的來之不易,不了解父母工作的艱辛;但是卻花錢大手大腳,不愛惜財物。孩子參加勞動後,明白創造財富的艱難,就會逐步改掉胡亂花費的不良習慣,養成愛惜財物的好習慣。勞動就是一種品德教育。

3、有利於鍛煉孩子的意誌和毅力。堅強的意誌和堅韌的毅力,是事業成功的必備品質。孩子在參加家務勞動中,在親自經曆克服各種困難中,就能鍛煉意誌和毅力。

4、有利於孩子養成勤勞的作風和培養勞動技能。懶惰笨拙的人,是不受人歡迎的。從小參加家務勞動,不但能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而且會養成勤勞的作用。一旦走出家庭,走向社會,這些技能和作風,就會在集體生活中表現出來,受到大家的歡迎。

5、有利於增強孩子的智力。孩子學做家務,可以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家庭是個小社會,家庭生活的內容涉及到各種知識。許多孩子的小發明、小創造、大多是在家務勞動的實踐操作中受到啟發而產生的。多做家務,肯定有利孩子的智力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