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做一個會“忍”的職場人
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有時候不要過分去計較麵子、身份以及得失。更不要動不動就想著急於出頭,雖然這樣做你可能會沉不住氣,但是隻要你能夠忍一時之氣,那麼就有可能獲得出人頭地的機會。
特別是職場當中,“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話非常流行,甚至已經成為了很多職場人士的座右銘。可見,那些獲得大成就,擁有大抱負的人,他們往往不會去斤斤計較所謂的個人得失,更不會在一些小事上麵糾纏不清,他們有著開闊的胸襟和遠大的誌向。隻要這樣,他們才能夠成就偉大的事業。
其實,忍受失敗的目的就是為了以後東山再起,一個人如果想要有所作為,那麼就必須要做到頭腦冷靜,千萬不能夠逞匹夫之勇。
著名的企業家張榮發的發家經曆,雖然不能說有多麼的屈辱艱難,但是我們也能夠從中看出“忍”的大智慧。
張榮發從小在中國台灣基隆長大,由於家境不好,他在18歲的時候就讀完了商業學校,並且開始去社會上謀生。他雖然也上過商業學校,但是卻沒有找到一個對口的工作,不得已隻能夠在一艘日本商船上麵打工。張榮發從小就懷有偉大的夢想,盡管懷才不遇,但是他並沒有灰心,他決定要好好奮鬥,而且他相信隻要工夫用到位了,自己一定會成功的。
張榮發從一名雜工最後做到了船長,整個過程經曆了二十三年的時間。當然,在這當中他也忍受了二十三年艱苦和單調的海上生活,到最後,他積攢了一些錢,在1968年,他決定自己進行創業。
在剛開始的時候,他買了一艘非常破舊的洋船,航行於美國和遠東之間。可以說他既是老板,也是船長,而且還需要自己親自指揮航行。就這樣,在經過了二十多年的海上“臥薪嚐膽”的生活之後,他成立了長榮海運公司,由於他非常了解貨主的需要和當時的市場行情,張榮發的公司服務讓客戶非常的滿意,他的生意也非常紅火。
沒過幾年時間,張榮發公司的貨輪就增加到了三艘,而且還開辟了遠東到波斯灣的定期航線。到了1975年,這個時候的張榮發已經積累了不少的資本,當時他又注意到了海上航運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於是他決定拋棄舊式的貨船,開始建立一種新式的快速貨運船隊,並且是通過快速、安全、廉價的優勢與別人進行競爭。張榮發的這次轉變,讓他的生意越做越大。
在1982年至1983年,世界航運業開始進入冰期,很多航運公司都難以維持,最後都倒閉了。可是張榮發卻認為這僅僅是短期的現象,於是他利忍用這個機會,以7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了二十四艘全廂的遠洋貨輪,開始迅一忍速壯大自己的隊伍。經過這麼一番人退我進、人棄我取的激烈競爭,張榮,靈發最後成為了世界著名的船王。他現在擁有十多家大型的公司,而且在世活工界五大洲的幾十個國家都設立了分公司,屬下擁有66艘大型的貨輪,總噸作位數高達210萬噸。
張榮發經過了自己二十三年的努力奮鬥之後,又用了二十年的時間來進行創業,最後終於成為了世界頂級的富豪。
可見,在職場當中一個“忍”字是多麼的重要,任何時間、地點都會有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有些問題對於我們來說可能是無法解決的,有的問題可能是我們一時半會解決不了的,所以,在這個時候一定要學會忍。
古語曰:“齒剛則折,舌柔則存。柔必勝剛,弱必勝強。好鬥必傷,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為上。”這句話說的正是一個人想要成就大事,就一定要懂得小忍的道理。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夠成就自己的夢想,而成就夢想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這就需要我們不要以一時的不順為障礙,更不要被一時的失敗所困擾,麵對挫折與失敗的時候,必須要忍一時的氣憤和痛苦,努力奮鬥,去勇敢地實現自己的夢想。
如何與同事和睦相處
同事之間即使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相互幫忙。隻要你願意幫助同事,那麼同事肯定會記住你的好意與善舉。
人的一生當中,除了與家人相處之外,同事之間便是相處頻率最高、時間最多的了。所以,增強與同事的交流溝通,促使同事相互之間的關係和諧,便顯得非常重要了。
第一,保持距離
有人把同事交往的距離準則比做“刺蝟理論”,就是太遠了不能相互溫暖,太近了則會互相傷害。這其實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同事之間觀念、文化、知識、性格等方麵的差異,必然會影響到自身的處世態度和交際方式。
如果同事之間交往過於親密,有的時候相互的個性差異就會發生碰一忍撞,反而會損害彼此之間的關係。同事之間雖然是事業上的合作者,卻又,靈是利益的競爭者,在名和利的麵前,往往會充當掣肘者。因此,同事相活工處,既要密切配合,又應該保持適當的距離,這樣才能夠減少不必要的摩作擦,使彼此之間少一點傷害。
第二,“心熱腦冷”
“心熱腦冷”,就是說對同事要有一顆溫暖的心,相處的時候充滿著熱情,而在同事麵前說話處事又需要有一顆冷靜的頭腦,千萬不可以憑著自己的個性,心血來潮、為所欲為,隻有這樣才能夠贏得良好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