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爭爭氣,努力工作(2)(1 / 3)

工作的苦難其實是對你的磨煉,他人的輕視其實就是上進的動力,當你停止抱怨、平息怒氣,開始樂於吃苦、勇於爭氣的時候,成功也就離你越來越近了。

在西方,有一句話說得好:“上帝愛你,才叫你吃苦。”而在中國也有一句古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吃苦也是資本,苦難更是人生的最好老師。許多成功人士在談起自己的人生經曆時,總是對曾經的苦難念念不忘。吃苦,對於他們來說,反而成為了一筆難得的財富。

慧聰集團的創始人郭凡生在少年的時候曾經上過山下過鄉,十八九歲的時候還當過兵。到了後來,這段充滿苦難的經曆給他的人生以莫大的激勵。

他在一次采訪中說起了當年創業時的心態:“1988年,我已經是副教授了,已經很有學術成就,晚上我就看著一牆的書,心裏的感覺反而比較酸楚。等到了35歲,不得不走另外一條路,心裏雖然難受,但是卻並不怕,原因就是少年時代的經曆,那段生活經曆讓我真正具有了自信心,如果創業失敗了,我也可以扛麻袋,也照樣可以養家糊口,而當一個人願意扛麻袋維持生活的時候,也就什麼都不會害怕了。”

時任荷蘭銀行中國區主席的邱致中也有過類似的經曆,他曾經說:

“如果沒有在崇明農場務農六年,沒有經曆這些人生苦難,那麼也成就不了我後來的思想和處世哲學。我希望我的小孩將來也知道我過去的故事,知道我曾經做過農民。通過這些,讓他們了解生活當中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知道世界並不總是一帆風順。”

任何人在獲得成功之前,都遭遇過失敗。在每一個成功人士的背後都有無數失敗的故事。

曾經的苦難為他們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無疑,吃苦就是他們人生當中最有價值的資本之一。高爾基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他吃不了的苦,那麼就沒有他做不成的事情。”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古人語:“天道酬勤”。可見,隻要我們自強不息,勤奮地工作,那麼就會在人生當中獲得一些成就。

很多獲得偉大成就的人,他們也是非常平凡的,他們成就的獲得是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最後才讓自己從一個平凡的人變成了一個不平凡的人。

很多經驗都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巨大的潛力,而且在很多時候,我們隻有發奮努力,勤奮工作,才能夠把我們的潛力釋放出來。

一個人在自己成長的道路上,最為重要的就是對自己所學到的經驗、能力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春天播種秋天收獲這是自然界的法則,而我們成功的法則也就好像是這自然界的法則。做任何事情想要獲得成功,都需要我們付出艱辛的努力,也隻有當我們養成了勤奮工作的習慣,我們的每一分耕耘才會有所收獲。

在台灣有一位著名的電腦大師,他也是一位詩人,名叫範光陵。範光陵曾經獲得了美國斯頓豪大學的企業管理學碩士,以及猶他州立大學的哲學博士,在這之後,範光陵又開始攻讀計算機專業。

範光陵很早就寫出了一本《電腦和你》的通俗讀物,當時在整個台灣地區和東南亞非常暢銷。由於他在電腦方麵的突出貢獻,英國皇家學院授予他國際傑出成就獎,而且泰國國王也親自向他頒發了電腦成就獎。可是誰也想不到,就是這樣一位電腦天才,在剛剛來到美國的時候也是靠著打工才有了今天。

在剛剛開始的時候,範光陵曾經在一家叫湯姆·陳的餐館做一份雜工的工作。他每天都需要工作11個小時,而一周需要工作六天,並且當時餐館當中最髒、最重的活都需要他去做,比如倒垃圾,刷廁所,洗碗盤等等。

範光陵在餐館裏麵,可以說任何人都是他的領導,任何人都可以把他呼來喝去,誰都可以對他指手畫腳,甚至是惡語傷害。而範光陵如此辛辛苦苦地工作,一周也僅僅能夠得到280美元。

在中國有句俗話:“龍遊淺灘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範光陵沒有憤憤不平,他將這一切都忍了下來,這靠得不僅僅是他的毅力,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在他心中的大理想,立誌靠雄心成就大事的力量。

範光陵在兩年的時間裏做過很多種工作:賣咖啡、送水工、售貨員等。在他最窮的時候曾兜裏拿不出一毛錢,每天隻能夠靠著喝清水,吃別人不吃的麵包來度日,但是在他的心中理想就好像是一座燈塔,驅散了前途的黑暗,讓他有一種頑強的毅力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前進。爭到了後來,範光陵依靠自己一分分積攢下來的錢考上了大學,範光陵爭氣在大學期間認真學習,勤奮讀書,最終獲得了企業管理學碩士、哲學博士,努學位,而且也成為了著名的詩人和偉大的電腦天才,可以說是完成了自己力工的心願。

在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是一分耕耘才會有一分收獲的。一個怕吃苦,整天想著享受安逸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夠至始至終有一個勤奮工作的態度呢?

第一,我們要振奮精神,克服畏難發愁的情在現如今的社會當中,工作變得越來越複雜,工作難度也越來越大,我們每一個人都麵臨著許多新出現的情況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