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很早就燒製出了琉璃,人們把各種顏色和造型的琉璃製品當作裝飾品來使用,但是由於配方和燒製溫度的原因,中國古代一直沒能生產出透明的玻璃,趙劍寒現在做出來的就是普通的鈉鈣玻璃。
接下來趙劍寒向工匠們介紹了玻璃窯池各部分和退火爐的功能,也向他們講解了這種玻璃的特性和主要用途,尤其強調了退火對於玻璃質量的重要性,工匠們都覺得受益匪淺,這也是他們死心塌地跟著趙劍寒的原因之一。
趙劍寒設計的這座玻璃窯池並不大,一次隻能出產大約半個立方米,主要是用來做實驗的,通過這座玻璃窯池,可以燒製出平板玻璃和一些特定的玻璃器皿,滿足山莊自身的需要,還可以培養一批熟練工人,為以後大規模生產奠定基礎。
有了北方建工和萬家樂貿易商行,趙劍寒目前並不擔心資金的問題,再加上臥虎山莊地處偏僻,即便不考慮原料的來源,光是玻璃製成品的運輸就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所以趙劍寒目前並不準備將玻璃製品推向市場。
另外,玻璃製品的加工也是一大難題,沒有金剛石,玻璃就難以切割,玻璃又硬又脆,一般的砂輪也沒辦法對其進行加工,從模具裏出來是啥樣,最後的成品就是啥樣。
趙劍寒指定了幾名工匠專門負責玻璃的生產,還對他們進行了分工,有的專門負責原料加工,有的專門負責配料,有的專門負責爐火的控製,分別向他們傳授了各個階段工藝的要點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鼓勵他們盡快掌握各自的工藝流程,並帶出一批能熟練掌握生產工藝的徒弟來。
能親手生產出這些亮晶晶的東西,工匠們的熱情很高,他們每天都要開爐一次,鍛煉手藝的同時,也不斷地向山莊提供各種玻璃製品,用量最大的還是平板玻璃,趙劍寒指揮工匠們逐步將山莊裏房屋的窗戶改造成大方格的式樣,然後裝上新出爐的平板玻璃,室內變得亮堂了很多。
喜歡喝茶的人用玻璃杯代替了陶瓷杯,看著碧綠的茶葉在玻璃杯裏上下沉浮,喝起來似乎別有一番風味。
每當下雨的時候,許多人都喜歡端著玻璃茶杯,站在窗戶跟前,笑看外麵的風雨。這一刻他們切切實實感到了什麼叫幸福。
受益最大的就是孩子們了,以往每到陰雨天氣,不管是上課還是讀書做作業都要點蠟燭,對他們的視力影響較大,效果也不是太好,現在新建的教室窗明幾淨、寬敞明亮,學習條件大為改善。
“這才像個教室的樣子嘛。”趙劍寒站在新教室的講台上,為自己的成果感到非常自豪,看著教室後麵空餘的幾十個座位,他開始考慮擴招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