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多次施工的經驗之後,工匠們對趙劍寒畫出的圖紙已經比較熟悉了,不需要趙劍寒指點就能自行建造。經過前幾次的講解之後,工匠們逐漸認識到這種規範化的工程圖紙的好處,自覺地運用於自己的工作之中。
十幾天之後,河邊的堤壩上又豎起了一座大型水車,玻璃窯池建好了,使用的主要材料是矽磚,經過點火試驗,做了一些修補之後,趙劍寒認為可以投入使用了,於是讓工匠們認真地準備各種原料。
玻璃質量的好壞與原料的關係很大,趙劍寒對純堿、石英砂等主要原料做了非常嚴格的規定,光是礦石的粉碎、磨細、篩分等工序就費了很大的功夫,工匠們想盡各種辦法,也製作了許多工具,最後總算是完成了。
秦向武和吳青山他們按照圖紙製作的各種模具也到位了,趙劍寒經過仔細檢查,確認所有的環節已經準備好了之後,這才下令投料開爐。
水車帶動風箱,將蓄熱室的熱空氣壓入燃燒室,炙熱的焦炭發出紅藍色的火焰,融化池中的溫度不斷升高,按照嚴格的比例投放的各種原料慢慢地融合在一起,變成了膠狀物,最後變成了翻滾的玻璃液。
趙劍寒讓工匠們用長鐵棍不斷攪拌,加速原料的融化過程,又過了一會兒,趙劍寒下令打開成型池的閘門,讓融化池中的玻璃液流到成型池中來,讓玻璃液逐漸降溫,在這個過程中,趙劍寒讓工匠們不停地攪拌,減少玻璃液中的氣泡。
沒有溫度計,趙劍寒隻能靠自己的經驗估算,等到玻璃液快要凝固之前,讓工匠們將玻璃液導入事先準備好的模具中,再利用人工進行壓製,然後放到退火爐中慢慢退火。
在這期間,趙劍寒讓工匠們將玻璃窯池的爐火熄滅,然後指導他們操作退火爐。等了足夠長的時間之後,模具和玻璃降到了室溫,趙劍寒讓他們從模具中把成品拿出來,出現在工匠們眼前的是一個個晶瑩透亮的玻璃器皿,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煞是好看。
工匠們一個個驚呆了,過了好半天,他們激動地叫了起來:“水晶,透明的水晶啊!我們造出水晶來了。”
“這個是酒杯。”
“那個是茶杯吧?”
“還有那個,好像是托盤。”
工匠們指指點點,議論紛紛。趙劍寒設計的首批玻璃模具中,主要是一些日常用品和以後做實驗要用的器皿,包括酒杯、茶杯、玻璃托盤、燒杯、試管等,當然還有平板玻璃,此刻,他的手裏就拿著一塊平板玻璃,仔細觀察著。
由於製造模具的時候使用了磨床進行加工,模具的表麵平整度很高,壓製出來的玻璃板表麵非常光滑,平整度也很好,整塊玻璃是透明的,光線透過玻璃基本上沒有出現扭曲的現象,與他前世使用的透明玻璃差不多,用來做窗戶絕對沒有問題。
趙劍寒又把其它的器皿拿在手裏檢查了一下,滿意地點點頭,大聲說道:“工匠師傅們,今天我們做出來的東西不是水晶,實際上和琉璃差不多,不過它是透明的,我把這種透明的琉璃叫做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