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巧幹勝過蠻幹,找到忙碌的捷徑
第八章 巧幹勝過蠻幹,找到忙碌的捷徑
磨刀不誤砍柴工: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這樣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一個以砍柴為生的老人有兩個兒子,老人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他希望在臨終前讓兩個兒子學會養活自己。
於是,老人拿出兩把鈍斧頭,給兒子們一天時間,讓他們去砍柴,看看他們到日落時能砍多少。
大兒子為了讓父親高興,急急忙忙地拿著斧頭進了樹林,二話不說便開始砍樹。可惜斧頭實在太鈍了,他累得滿頭大汗,一天下來也沒有多少成果。
小兒子比較聰明,一動手就發現問題所在,他停下來,不慌不忙地把斧頭磨得鋒利無比,再砍樹就輕鬆多了……
日落之時,老人看著兩個大小不一的柴捆,搖了搖頭,對大兒子說:“難道你不覺得斧頭很鈍呀?”大兒子吞吞吐吐地說:“我也知道斧頭鈍,我……我是為了抓緊時間,才沒顧得上磨。”老人語重心長地說:“時間是要抓緊,可是磨刀不誤砍柴工,蠻幹是不行的。”
同樣的技術、同樣的力氣,如果斧頭不一樣,工作效率肯定不同,小兒子的斧頭足夠鋒利,工作效率就高;大兒子怕耽誤時間而不磨斧頭,費的力氣更大,浪費的時間更多,工作效率卻很低。
很多員工一生都在兢兢業業地努力工作,不敢讓自己有絲毫的停歇,這樣的人,我們不能說他們不夠忙碌,也不能說他們不夠敬業。但是無論他們怎麼努力都無法取得好的成績,得到豐厚的薪水,這恐怕跟他們沒有隨著時間推移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蒙牛老總牛根生在博客中這樣寫到:“對於任何一個人而言,行動的基本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四肢先行式’,一種是‘大腦先行式’。
“兩種模式導致的結果也不一樣。前者‘有勇無謀’,做了10件事,可能有6件有毛病,既浪費資源,又付出了巨大的機會成本;後者‘謀定而動’,也許隻做了8件事,卻有6件做成了,既節約了資源,又比前者多做成2件事。
“我們的觀點是:‘一兩智慧勝過十噸辛苦。’直接去舉一千斤的人,笨蛋;四兩撥千斤的人,聰明。一個人做了十件事,取得了100%的成果,而另一個人隻做了一件事,就取得了90%的成果,那麼這個做事少的人就是聰明人,那個做事多的人屬於‘相對較笨’一族。就財富的創造而言,腦袋決定口袋。
“怎樣做到‘大腦先行’呢?學習!磨刀不誤砍柴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把“刀”磨快了,才能砍到更多的柴。通過學習提升能力如同磨刀之於砍柴,不僅不會浪費時間,而且還會大大提高自身的各項素質,從而達到充實自我、提高自我、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在某公司的車間裏,有一位從農村來的小夥子,在車間裏做些雜活。這個小夥子憨憨的,平時也不愛說話,每天隻是悶頭幹活。
員工們平時在工作之餘會坐在一旁聊天,說些笑話,或者打鬧一番,但這個小夥子卻很少在休息時間與人聊天。他總是會站在一些生產設備前看個不停,一會兒動動這兒,一會兒摸摸那兒,即使說話,也是問工人一些生產的問題,有時候還饒有興趣地和工人討論一些產品生產中的問題。
他的行為起初遭到了同事們的嘲笑和不屑:“怎麼?難道你還想做技術工人不成?”“怎麼?還想自己開公司造這東西?”但他每次對這樣的嘲笑和奚落都隻是笑笑,並不在意。
沒想到,兩個月後的一天,車間的一台機器出了問題,技術師傅忙了半天也沒修好,小夥子過來收拾了一會兒,機器居然又正常運轉了!這讓人大吃一驚。原來,小夥子已經在這兩個月中學習了產品生產的全過程,並且對機器的把握和操縱也非常熟練了。
主管對他的學習精神非常欣賞,很快就把他提升為車間裏的負責人。然而小夥子對此並不滿足,依然像原來一樣,抓住各種機會學習產品生產的其他知識,還自學了外語,每個月自費去總部參加培訓。
如此半年後,這個其貌不揚的小夥子成了總公司生產製造部的主管,兩年以後又提升為經理,深得總裁信賴。
也許其他員工平時無論心裏想的還是夢裏想的都是如何能夠快速升遷,也許他們在工作時間裏都是既忙碌又敬業的,但是他們在關鍵時刻怎麼忙也無法將眼前的問題解決。而小夥子平時的學習積累卻使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工作中解決了問題,獲得了升遷。
每個人的人生都像一座金字塔,隻有往上攀登才能享受到最大的自由和空間。隻有不斷學習、勇於向困難衝刺的人才能不斷向上攀升。
在企業領導們看來,雇你來工作就是要你解決問題的。正如企業石油公司的總經理皮埃爾?榮格爾斯說:“通向最高管理層的最迅捷的途徑,是主動承擔別人都不願意接手的工作,並在其中展示你出眾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隻有不斷學習,磨礪自己能力的刀鋒,才能“恢恢乎遊刃於”問題之中,才能登上職業金字塔的最頂端。
田忌賽馬:以排序取勝
齊王和田忌賽馬,規定每個人從自己的上、中、下三等馬中各選一匹來賽;並約定,每有一匹馬取勝可獲千兩黃金,每有一匹馬落後要付千兩黃金。當時,齊王的每一等次的馬比田忌同樣等次的馬略勝一籌,因而,如果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馬與齊王的上等馬比,用自己的中等馬與齊王的中等馬比,用自己的下等馬與齊王的下等馬比,則田忌要輸三次,因而要輸三千兩黃金。但是結果,田忌沒有輸,反而贏了一千兩黃金。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賽馬之前,田忌的謀士孫臏給他出了一個主意,讓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馬去與齊王的上等馬比,用上等馬與齊王的中等馬比,用中等馬與齊王的下等馬比。田忌的下等馬當然會輸,但是上等馬和中等馬都贏了。因而田忌不僅沒有輸掉三千兩黃金,還贏了一千兩黃金。
如果把田忌賽馬的這種排序方法應用到工作中,其效果與不懂得應用排序的效果有著明顯的不同,其中最顯著的區別就是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混亂的忙碌、低效率的忙碌。
子敏和王佳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在同一辦公室裏做著相同的工作。這天,她們麵臨著同樣的事情:
(1)做出下季度的部門工作計劃,第二天上午交給老板;
(2)約見一個重要的客戶;
(3)11:30去機場接五年沒見麵的大學同學,並把他送到酒店裏;
(4)要去一趟醫院,診治花粉過敏症;
(5)去銀行辦理相關的手續;
(6)下班後和先生約會,因為今天是個紀念日。
先看子敏是怎麼做的:
因為前一天晚上睡晚了,所以子敏早晨起床有些遲,她匆忙打車到公司,還是遲到了5分鍾。一進辦公室的門,就聽到電話響,是老板,提醒她明天一上班就要交計劃書。
她打開電腦,上網到自己的信箱裏,開始一一回複客戶和公司的郵件,不停地打電話答複分公司的問詢。最後一個電話結束,已經11點了。向上司告假一小會兒,匆忙趕到機場,還好剛過十分鍾,打同學的手機看看,原來是飛機晚點。12點見到同學,送到酒店,一起吃飯。這頓飯有點心不在焉,因為14 : 30要和客戶見麵,所以一邊吃飯一邊打電話和客戶約定地點。14點跟同學告別,趕到約定地點。因為花粉過敏,和客戶約見的時候一個勁兒打噴嚏,連說sorry,真是狼狽。回到公司,剛剛坐定,想寫工作計劃,銀行打電話來催了。趕到銀行,銀行突然需加一份文件,氣得她跟銀行工作人員理論了半天,又返回公司。這時差一個小時就下班了,她覺得太累了,不想再寫那份計劃書了,先給同學打了一個電話,聊聊天感覺好了許多。放下電話,看到滿桌堆著的文件,忽然覺得特煩,決定整理已拖了幾個星期的文件。整理完文件,已經到了下班時間。18 : 00跟老公約會,一起吃晚飯慶祝紀念日,有點累,不斷打哈欠。回到家,老公休息了,她卻不得不泡了一杯濃濃的咖啡,坐在電腦前,繼續完成工作計劃。
看了子敏忙亂的一天,我們再來看看王佳是怎麼做的:
王佳在前一天晚上睡覺前就把第二天要做的重要的事情在腦海裏過了一遍。
準時上班後,開始打電話。先給各分公司打電話,請他們將相關材料通過電子郵件傳送過來,並且告知上午不再接受他們的其他詢問,下午她會給予答複,然後給客戶打電話約時間、地點,將客戶約見地點安排在同學預定酒店的樓下咖啡店裏。再給機場打電話,確定班機到達時間。最後給銀行打電話,確定相關手續及要準備的材料。打完電話後,抓緊寫工作計劃,因為前一周已經零星敲得差不多了,所以很快完成,並上傳給老板。中間除了幾個要接的電話,其他工作全部暫停。11點離開公司,順便拿上了到銀行的一切資料。因為知道飛機晚點半小時,所以路過醫院看花粉過敏症。從醫院出來,直接到機場接同學,在酒店吃了一個快樂的懷舊午餐,然後直接到旁邊的咖啡店和客戶談事情。去銀行辦完手續後,回到公司,將上午各分公司的事務集中處理完結。17 : 30,接到老公打來的電話,到洗手間把自己重新打扮一番,漂漂亮亮地約會吃晚飯,過了一個有情調的紀念日。
同樣的問題,子敏忙得焦頭爛額,而王佳卻能從容應付,還給自己留下了不少休閑時間。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王佳用排序的工作方法,根據工作的規律、性質以及工作之間的聯係進行了科學排序。我們在工作中也不能一忙起來就胡子眉毛一把抓,也要懂得排序,懂得用最快、最聰明的辦法來安排工作進程。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孫子?謀攻篇》中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意思是說,在軍事紛爭中,既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才能避免失敗;不了解敵人而隻了解自己,勝敗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敵人,又不了解自己,那隻有每戰必敗的分兒了。在工作中也一樣,隻有摸清“彼”方的情況,全麵地考慮到所有可能的情況,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保證任務能順利完成。
1985年7月25日,廣東省珠海特區光纖公司與美國ITT公司正式在一份合同書上簽字。根據這份合同,光纖公司引進的ITT型光導纖維成套設備及購買的技術專利達到80年代先進水平。在這次談判中,中方談判手莊敏女士運用知己知彼的戰略戰術把美方的報價壓到了186萬美元。
在談判前,為了充分掌握行情,莊敏及同伴先後同12家公司進行了試探性談判。搜集和篩選了許多有用信息,並和12家公司進行了試探性談判。試探性談判在談判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因為在商業交往中,經常會出現一家買主多家賣主,或一家賣主多家買主的情況,了解多家賣主的情況很有必要。中方光纖公司在試探性談判中了解了同類產品的供求狀況,相關產品與替代產品的供求狀況;產品的技術發展趨勢;主要競爭廠家的生產能力、經營狀況和市場占有率、市場營銷狀況、價格水平等情況。
在此基礎上,他們最後選定ITT公司進行實質性談。確定之後,莊敏女士和夥伴們又全麵了解了對手的情報資料。在談判中,對談判對手了解得越具體,越深入,估計越充分,越有利於掌握談判的主動權。ITT代表團的業務能力相當高,特別是主談手莫爾,談判時大量運用數字,所有計算無一差錯。但莊敏及同伴沒有表現出任何惶恐和被動,原因在於他們早已牢牢地掌握了行情和對方主談判手的談判特點,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