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女人(四)第6章 善於用情應酬(2 / 3)

梁曉聲一怔,提問竟如此之"刁",他靈機一動,立即反問:"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沒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著名的作家那你您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好是壞?"

回答是如此的巧妙,使英國記者一愣,攝像機立即停止了拍攝

3.說話要有明確的目的性

話要說到點子上。每一個言辭和說話的方式,都要為目的服務。有時候,要開門見山,把談話的要求簡明地說給對方聽,切忌拖拖拉拉,廢話連篇,言不及義。有時,又要轉彎抹角,喧賓奪主,在對方不知不覺之中,恭聽你的妙論,從而達到你的目的。交際語言如同作文,首先必須確立說話的主題,即目的。無目的無主題的談話,就是廢話。

4.要善於隨機應變

交際中的對話是一種動態過程,事先的設計固然也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要隨機應變。該從容的應從容,該讓步的就要讓步,該轉彎時須轉彎。

5.話是講給對方聽的,那就應當注意掌握對方聽話的習慣和心理

要講究說話的分寸,掌握語言的適度。在掌握對方聽話心理時,應當從關心對方和利益這個角度來進行交談。利益,是交際行為的根本原則。很多人在交際談話中,往往忘記了這條根本原則,隻知一味談論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事情,而對於對方切身相關的問題,卻很冷淡。這樣的結果是,各人隻談自己關心的事,談話貌合神離,導致交際失敗。成功的談話應當是:少談自己,多談對方所關心的事,這樣,言語才會投機。

6.注意談話時的空間姿態

首先,是空間距離。交際談話的空間距離,應視雙方的情感關係情況而定。麵對麵的談話,如果是知己或戀人,距離可以近一些(也可以遠一些),其他對象則不應太近,而應保持適度。其次,是身體的空間角度與姿勢。與長輩或領導,應當麵對麵,眼睛看著對方,端坐身子,不翹腿,不叉腿,不指手畫腳。與知已、戀人說話當然可以隨意些,但起碼的禮貌也不可少。與其他人談話,一般說來,端莊的姿勢,注視對方的神情,都是必不可少的。

走近彼此

白領女性想要在社交中取得成功,就要學會製造親密感。

在當今世界,日本商人是最能夠製造親近感和親密感的。

舉例來說,河野一郎是日本的一位政治家,他總是會利用人們想念離別親人的心理而恰到好處地給人們送去問候。

一九五二年他在歐美旅行,在紐約遇到了多年不見的好友米倉近先生。兩人互道近況,留下了在國內的住址和電話,知道彼此都已成了家。當晚,河野一郎回到旅館第一件事,便掛了個長途電話給米倉近太太:"我是米倉近的老朋友,我叫河野一郎。我們在紐約遇到了,他一切都很好。"

米倉近太太感激莫名,一時熱淚滂沱。米倉近後來知道了,特地專程去謝了他。

任何人總是關心著自己最親近的人,如果一旦發現了別人也在關心著自己關心的人,大都會產生一種親近的感覺。而政治家們正是可以利用這種共同的心理傾向,使人有親切感,增進人際關係。

我國古代文學家蘇軾能寫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樣豪邁的詞章,是和他豁達爽朗的性格分不開的。他的朋友也很多,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善於溫情交友,因而朋友滿天下。下麵這個故事很能說明問題:

宋哲宗年間,蘇軾出任杭州太守。剛處理公事時,適逢稅務官送來一名逃稅的人。這人叫吳味道,是南劍州的鄉貢生。他將兩大包東西冒充蘇軾的名字,假說是運往京城給侍郎蘇轍的。蘇軾問他包內有些什麼東西,吳味道很害怕,惶恐地說:"我被推薦參加今年秋天的禮部考試,臨行時鄉親們送了些錢給我作為在京城的花費。我用這些錢買了二百端建陽紗。因為路上各個關卡都要抽稅,如果那樣,到京城紗布就剩不下一半。我心想當今天下有大名氣而且又愛惜讀書的人,惟有太守大人你和侍郎大人了。小人縱然敗露,也必定能得到原諒。於是就冒充先生的名銜,將貨物封好運來。不知先生已經光臨此地,我的罪行實在是無法逃脫的了。"蘇軾朝吳味道看了很久,隨即笑著招呼屬吏將貨物的舊封條去掉,換上自己的真名銜,上寫"至東京竹竿巷"。又給他弟弟蘇轍寫了一封信,交給吳味道,說:"你這回就是上天去也沒有關係了!"第二年,吳味道考中了進士,特地來拜謝了蘇軾。

這個有趣的故事讓人讀後,不禁感到蘇軾此人是多麼富有人情味,多麼會替別人著想啊,要想成功地結交朋友,蘇軾真是一位好榜樣。

生活中,不論怎樣回避,都會碰到不喜歡的人或事,但為了達到某個目的,卻必須和自己心裏厭煩的人和事打交道。那麼怎麼減輕這種心理上的負擔呢?

根據心理學的實驗,平素喜歡古典音樂的人,在常聽到民族歌謠的環境中,也會成為歌謠愛好者。這就是所謂的"親密性"效果。人對於接觸次數較多的東西,就帶有親密性,也就容易產生好感。

在百貨公司裏,常可以見到推銷員利用這種原理。他們很大聲地鼓勵顧客:"請拿到手裏仔細瞧瞧!"顧客真地拿起來,就不知不覺地陷入一種因為接觸而變得喜歡親近的心理學計謀裏。

人與人的關係也是這樣。李先生被周圍的人公認為朋友多、善交際的典型。有人問他有什麼秘訣。他說:"如果有人討厭我,我一定與他交往到被他喜歡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