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事件使艾森豪威爾慘痛地認識到,第三世界對美國的重要性。他告訴美國公眾說:“沒有人能獨自生存,如果第三世界的生活條件得不到改善,它就要變成共產黨。如果其他國家不繁榮,美國的繁榮甚至也不能維持下去。”他要求民主黨和共和黨必須正視現實,采取適應當前鬥爭的新的對外政策。艾森豪威爾最關心的是,如果第三世界“赤化”,西方將得不到原料,美國的經濟也將受到嚴重的削弱和影響。

為了維護美國壟斷階級的利益,1957年3月9日,艾森豪威爾總統簽署了國會所通過的美國對中近東的政治綱領,它的具體內容就是所謂“艾森豪威爾主義”。艾森豪威爾在致國會的谘文裏,企圖把它說成是美國對外政策中一個新的、“被迫”采取的步驟,是為了“保證”和平和自由免受所謂“共產主義的威脅”而由美國政府承擔起來的沉重“負擔”。其實,這個政策是美國爭奪世界霸權鬥爭中的第二個新階段。在美國的擴張計劃中,中近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國近東問題專家霍斯金斯,早在1954年出版的一本書裏就說明了美國對待民族解放運動的態度。他曾露骨地宣稱:“中近東各國人民的政治趨向,對於任何想奪取世界霸權的集團說來,都是一個首要問題。”

近東對美國所具有的意義還在於,這個地區不僅擁有資本主義世界石油蘊藏量的2/3,而且地處歐亞非的中心,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為了奪取這一地區的石油資源,美國和英國的壟斷組織之間,早就進行著劇烈的鬥爭。美國統治集團很早以來就夢想在近東的主要陣地上將英國排擠出去;取代這個老牌的殖民國家的地位,建立自己的獨占統治。

艾森豪威爾主義的綱領規定:(一)同中東一般地區的任何一個國家或國家集團進行經濟合作和援助以發展他們的經濟;(二)對這個地區希望獲得軍事援助的任何一個國家或國家集團執行軍事援助的計劃,(三)在近東使用美國的武裝部隊以“保護”這個地區的國家免受“國際共產主義的侵略”。為了這個目的,美國撥出兩億美元由總統支配。艾森豪威爾宣稱,美國“對於任何其他國家人民並不謀求建立政治或經濟的統治,而隻是關心中近東各國人民的自由和獨立,隻是對他們提供援助”。

美國滲透中近東的曆史事實證明,美國對於這個遠隔幾萬公裏的地區興趣的增加絕不是偶然的,絕不是關心近東各國人民的“自由”和“安全”。這個興趣的發生不僅由於本地區的巨大的地下資源,也出於帝國主義的戰略考慮。

當“艾森豪威爾主義”剛出籠的時候,美國壟斷組織在近東擁有的石油資源總值計2750億美元。為了開發這些資源,美國壟斷組織已向近東國家投資20億美元。美國壟斷組織從其投資中攫取的巨額利潤,比之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區的石油公司的利潤要高出好多倍。石油壟斷組織獲得的利潤,在美國為10%,在南美為25%,而在中近東則為75%。正因為如此,艾森豪威爾政府對中東地區給予特別的關注。

美國統治集團竭力想利用英法兩國地位的削弱,而在近東出現“力量真空”的借口來為自己的侵略政策辯護。按照這種理論,如果在世界某一部分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因為各國人民的民族解放鬥爭而被迫撤退,那就會形成一個空白地帶,即一種“真空”。為了保持西方世界的勢力,美國就應當來填補這個“真空”。每當需要為美國的侵略意圖尋找論據時就提出這種理論,這是美國殖民主義的明顯反映。正因為如此,中東各國人民才把美國的“真空理論”看作是對自己的最大侮辱,是對他們內政粗暴的幹涉。

因此,“艾森豪威爾主義”一出籠就像瘟疫一樣遭到中東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反對。他們知道,這個侵略性的“主義”,既不是為了保護中近東各國人民,也不是為了幫助他們。

美國的政客們把艾森豪威爾給中近東國家以“援助”的諾言提到了首要地位。他們指望,剛取得政治獨立的阿拉伯各國人民都有著盡快消除自己經濟落後的願望。埃及總統納賽爾說:“我們的主要願望就是提高我國人民的經濟生活水平,反對外國的奴役和剝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