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從將軍到總統(3)(2 / 3)

在芝加哥代表大會上進行的錯綜複雜的政治賭博中,艾森豪威爾是手握王牌的:“頭號”戰爭英雄的威望和工商界的積極支持。大企業家的頭麵人物通常不親自參加黨的全國代表大會,而在幕後左右風雲,並以此自得其樂。在艾森豪威爾問題上卻是個例外。“汽車大王”福特二世和“通用汽車公司”董事長查爾斯·威爾遜等壟斷集團的頭目,都出席了共和黨代表大會,積極支持艾森豪威爾競選總統。

第一輪投票的結果,艾森豪威爾獲得595票,離取得勝利,他還差9票。他的主要對手塔夫脫獲得500票,沃倫獲得81票。但是,沒有經過重新投票,事情就得到了解決。因為明尼蘇達州代表團團長突然站起來宣布,該州代表票的9票改投艾克。競選運動中的第一道重要壁壘被順利攻克。芝加哥代表大會後,艾森豪威爾立即精力充沛地投入競選鬥爭。他身邊有經驗豐富、善於運籌的競選運動指揮,其中洛奇和亞當斯成了他最有力的競選助手。

但是,艾森豪威爾仍遵循美國的老習慣,對這項新的事業的一切細節考慮得盡量周到,並像對待軍事活動一樣組織得“天衣無縫”。有一次他說:“將軍的工作歸結到一點,就是糾正外交家們造成的混亂局麵,以便讓外交家們能夠將局麵重新攪亂。”而這一次,德懷特既是將軍,也是外交家。他親自組織和主持自己的競選運動,而沒有完全依賴由於政治閱曆而變得練達的助手們。

共和黨代表大會提出加利福尼亞州年輕的參議員理查德·尼克鬆為副總統候選人。尼克鬆沒有卓著功勳,但以他的全部政治傾向,特別是以他在眾議院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時的種種表現,證明了他是個狂妄的反共分子。共和黨打算在反共口號下開展競選運動。該黨的戰略家認為,艾森豪威爾所需要的副總統候選人正是一個有這種名聲的人。

常勝將軍這次又贏了

艾森豪威爾在競選運動過程中麵臨嚴重考驗。按照計劃,為了競選,他將乘飛機和火車行駛五萬英裏,還不包括乘汽車的路程。這相當於繞地球兩圈以上。按照計劃,他將訪問45個州的232個居民區。會見、演說、答記者問、談話和數千次握手,所到之處,日程都排得滿滿的。

6月4日,他在阿比倫首次向全國發表電視政治演說。總的來說是不熱鬧的。天下著雨,大看台上一半是空的,他穿著平民的雨衣,看起來有點奇特,他無表情又口齒不清地念著事先準備好的稿子;他的話來回重複,是人們所熟悉的。但是他所得到的效果比他出現在電視機前更重要,因為他使共和黨的保守派放心。他說,他是通貨膨脹的敵人,是高稅收,政府集權、欺騙和腐敗等等的死敵。尤其是,他對雅爾塔秘密協定和丟失中國表示痛惜。雖然他也確實譴責了“任何孤立政策之毫無益處”,但是他強調雅爾塔和中國,正是那些沒有表態的代表們想聽的。這篇演說也為以後的競選定下了調子。

第二天艾森豪威爾舉行了一次記者招待會。記者們一致認為,他與事先準備好的演說相比,艾森豪威爾對即席問題的回答是非常精彩的。詹姆斯·賴斯頓認為,艾森豪威爾是自羅斯福總統以來舉行記者招待會的大師。賴斯頓寫道:“他說話直截了當,平易近人,不使性子,不挖苦諷刺。同樣重要的是,在回答某些問題時,他好像比他實際上更為坦率。他說話簡潔,不像知識分子那樣繞彎子。”

在具體問題上,艾森豪威爾說,他沒有結束朝鮮戰爭的秘密方法,指出轟炸鴨綠江對岸的危險性。艾森豪威爾表示願意為“體麵的停戰協定”而努力。他擁護公民權利,但是艾森豪威爾認為這是各個州的責任,因此反對公平就業委員會。他要使經濟擺脫“人為的直接立法手段的控製”,而依靠自由市場。對於麥卡錫(1909—1957,參議員。1951—1954年間,一度操縱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搜集黑名單,進行非法審訊,采取法西斯手段迫害民主和進步力量,世稱“麥卡錫主義”)的挑戰,艾森豪威爾提高聲調說,他比任何人更堅決地“要把任何共產黨、顛覆或赤色影響從我們政府的負責崗位上徹底清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