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從將軍到總統(2)(3 / 3)

艾森豪威爾對其處境深感痛苦。他非常討厭黨派政治。請求人們給予支持的想法,如同搞政治交易、爭取提名、參加競選、封官許願以及其餘一切屬於黨派政治的想法一樣,都是與他格格不入的。但是,整個國家,從一些最大的企業家和著名的政治家,到成千上萬名退伍軍人,勸他不要推辭。人們執著地要求他當總統候選人,迫使他意識到想脫身是不容易的,同時也迫使他考慮當總統是怎麼回事。畢竟他很快要從軍隊退休,他也應該考慮一下他今後的“前程”了。

形成艾森豪威爾熱潮的突出原因之一,是艾森豪威爾從來不表示他喜歡哪一個政黨,甚至連對他最親密的朋友也沒透露過。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都很容易把艾森豪威爾看作是自己黨的黨員。他的家中惟一與華盛頓政治舞台有關係的人是彌爾頓,他在民主黨和共和黨政府中都工作得相當出色。艾森豪威爾將軍總是小心地絕對避免談論國內的政治問題,因此誰也不知道他對這些問題的立場。作為一名職業軍人,他不得不避免對國內政治妄加評論,對赤字財政、福利國家、政府對工農業的調整或者種族關係之類的問題保持沉默,已成了他的第二天性。對於他自己持有的觀點,他執著地堅持著,但是這些觀點在政治上始終是中間路線的。

就競選總統的問題,艾森豪威爾不止一次地征詢不同傾向的人的意見,麥克阿瑟和馬歇爾就是其中的兩位。然而,就在那個時候,他的弟弟彌爾頓已經是他的主要顧問,艾克對他言聽計從。彌爾頓認為,政客們需要的是德懷特風雲一時的名字,而不是他本人。

競選大戰

當艾森豪威爾在巴黎忙於北約事務時,在美國國內狂熱的政治活動正緊鑼密鼓地進行。1952年的競選運動看來將要達到少有的激烈程度。在華盛頓政治交易所裏,對杜魯門總統的評價不高。在1952年競選運動開始前,杜魯門實際上是個政治破產者。經濟已轉入和平軌道,但卻不裁減軍備,因而恢複平時生產進行得相當吃力。1948年-1949年經濟危機的傷疤也還沒有痊愈。在朝鮮,美國被迫承擔侵略戰爭的主要負擔,戰爭雖然打著聯合國的旗號,但也沒有因此受到普通美國人的歡迎。美國的盟友在這場軍事冒險中隻是出了最小的力。共和黨向民主黨展開了大規模的攻擊,聲稱美國的對內和對外政策的困難,是由於杜魯門領導無能和民主黨的總的政治方針所造成的。

許多政治領袖認為,艾森豪威爾的時刻已經到來。要執行新的政治方針,必須有新的領袖。民主黨也好,共和黨也好,都同樣希望艾森豪威爾上台。而要搞清楚他屬於哪個黨派,是不可能的。他一生中沒有投過票,從沒有公開發表過言論對兩黨中的一黨表示好感或反感,盡管他的父親一貫投票讚成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還有一個與提名將軍為總統候選人有關的麻煩問題。北約參加國領導人擔心,一旦他辭去這個集團武裝部隊最高司令官的職務,將發生這個同盟是否還存在的嚴重問題。例如,蒙哥馬利就把戰爭時期同艾森豪威爾的爭吵置之腦後,對他宣稱:“如果你要回國競選總統,我也要去你們那裏進行反競選。”

提名艾森豪威爾作為總統候選人的運動日益展開。堪薩斯城的出版人羅伊·羅維爾特斯肯定地說,他還在30年前就知道,艾克是“堪薩斯的優秀共和黨人”。參議員約翰·斯巴克曼在亞拉巴馬宣稱,他將爭取讓德懷特作為民主黨候選人。但是艾森豪威爾,他從自己的政治生涯一開始就表現了一種“善於控製自己的重要品質”,從不輕易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