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出版的戰爭回憶錄《在歐洲的戰爭》,為他的形象、威望、名譽錦上添花。在美國職業軍人的自傳回憶錄中,艾克的書經常被稱為第二部最佳作品——第一部是尤利塞斯·格蘭特的回憶錄——它立即成為暢銷書。再就是處於最佳狀態的艾克——他的膽識,他與在不同階層的各種不同類型的人進行聯係的能力,他的果斷,他的領導才能,傑出的軍事指揮才幹,他對於新思想、新技術、新方法的開明態度,所有的一切幾乎在每一章都有所反映。
因此,難怪在1948年,無論是民主黨人還是共和黨人都渴望推選艾克作為總統候選人。但他拒絕了雙方,部分原因是他覺得自己已為國家效盡犬馬之勞,主要原因則是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潘興的先例。潘興是艾克心目中少有的幾個英雄之一,他讚成潘興的觀點,認為軍人不應該介於政治。
然而,如同多數成功者一樣,艾克很容易受阿諛奉承的影響。共和黨人對他說,如果他不作為共和黨候選人參加1952年的競選,美國的兩黨製將滅亡。他們說,參加競選是他對國家的一種責任。
關鍵一詞是“責任”。共和黨人早就認識到,艾克像喬治·馬歇爾一樣無法抗拒那個詞(杜魯門曾兩次引用“責任”一詞說服馬歇爾放棄退休的念頭)。推舉艾森豪威爾的共和黨人之一是1948年被擊敗的候選人托馬斯·杜威。1947年7月7日,艾克在他的日記中寫道:“杜威州長昨天來訪。他在我的屋裏呆了兩個小時。他說他對國家的前途感到憂慮——並且說我是惟一能夠對此施加影響的人。”
“州長說我屬於公共所有——我在公民中享有的愛戴和尊敬也是公共財產,因此,所有這一切都必須謹慎地用來為全體民眾服務。”
1949年11月3日,艾克又在日記中寫道:“一個實力雄厚的製造業協會(不是全國製造商協會)托人給我傳活,大意是我必須馬上讓他們知道,如果被提名,我將‘願意’。其理由是這夥人已準備捐款500萬美元——但如果我以後有拒絕提名的可能,他們就不肯花錢。所以我告訴來人回去說:‘不幹’。實際上這件事大有愚蠢的味道,這愚蠢已經成為過去40年間美國某些商業界領導人的特點。”
“不論現在還是將來,我都不願意進入政界。如果我一旦從政,那一定是由於有一係列情況足以推倒我所有的理由——由於有一些在我看來迫不得已非進入政界不可的理由,在那種情況下,拒絕從政將使我永遠覺得沒有履行自己的責任。”
像大多數的偉人一樣,艾克既自信又充滿朝氣。他從不懷疑自己做這項工作的能力,而且事實上,他能比任何一個他能夠設想的其他人都做得好。他的旺盛精力需要有用武之地。他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人物,實際上,不管他怎麼說,他都需要有一個世界性的舞台,來充分表現他自己,施展他的才能,滿足他的強烈的無止境的好奇心。他需要領導他的國家渡過危難的時刻。1952年,他同意出山。1952年初春,艾克必須決定是否參加總統競選。雖然他認為軍人進入政界是不適宜的,但是他不願意逃避自己的責任並且確信他的國家麵臨著嚴重的威脅。
大多數敦促艾森豪威爾參加競選的人都認為,如果他競選的話,他會以絕對的優勢取得勝利。艾森豪威爾沒有答應。他不屬於任何黨派,沒有政治經驗或基礎,沒有從政的記錄,沒有組織,他懷疑“艾森豪威爾熱”的真實性。他或者沒有充分意識到自己“深孚眾望”,或者便是拒絕相信在別人看來是顯而易見的事實。當布徹寫信告訴他,許多人對他談到國家非常需要艾克來當總統,並預言艾森豪威爾將“被迫做出決定”,艾森豪威爾報之以嘲笑。他答道:“你談到的那種情緒是很稀疏地散布著的東西,我對於你說我將不得不表態的結論,表示懷疑。”他認為這熱潮由於得不到未來候選人的鼓勵,將趨於自生自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