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首相知道,不管盟軍往東能推進到什麼程度,他和總統早已同意英國和美國的占領區在東麵將限於柏林以西200英裏的一條界線。他所以極力堅持用我們的一切人力和物力來保證西方盟軍先於俄軍到達柏林,一定是基於這種想法,這個成就今後將會為西方盟國造成巨大的威望和影響。
我無法知道他的真正理由,但這個抗議立即開始了一係列的電報往來……
不過,為了給丘吉爾保留點麵子,艾森豪威爾也沒有完全關死大門。六天之後,即4月7日,艾森豪威爾在給聯合參謀長委員會的報告中說:“我非常同意進行戰爭是為了達到政治目的,如果聯合參謀長委員會認為,盟軍盡力占領柏林的意圖超出本戰場的軍事考慮,我將欣然再調整我的計劃。”然而,事實上,聯合參謀長委員會並沒有指示艾森豪威爾去占領柏林,艾森豪威爾也沒有再改變自己的作戰計劃。
這場風波終於平靜下來,因為雙方都不想分裂。丘吉爾心裏也很明白,在對德作戰的盟國遠征軍中,英軍隻占四分之一,主力是美軍,並且美軍一直在起主要作用,英國想要左右美國的戰略是不可能的。當丘吉爾很敏感地意識到在戰後的世界中需要英美團結,所以采取主動來平息這場紛爭。4月5日,他再次致電羅斯福說:
我願把英王陛下政府對艾森豪威爾將軍的完全信任,我們兩國軍隊在他的指揮下的愉快心情,以及我們對他偉大和平凡的品質、性格的欽佩,記載下來……
最後,他表白說,他跟艾森豪威爾將軍的關係是最好不過的了,他認為事情已經了結。最後,丘吉爾用一句拉丁成語收尾——“情人的爭吵乃是愛情的一部分”。
一直在期待的蒙哥馬利仍在堅持攻打柏林不鬆口,丘吉爾的妥協令他十分不快,他堅持要自己給艾森豪威爾打電報,說他個人認為柏林作為進攻目標肯定是有價值的,並要求派10個美軍師協助他對柏林發動進攻。
艾森豪威爾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叫他死了這條心。
艾森豪威爾說:“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在布萊德雷向萊比錫進攻期間,保護他的北翼,而不是要他來保護你的右翼。至於柏林,如果可以不太費力就可以攻占的話,我一定會把它拿下來的。但是,就算有那樣的機會,那也要讓布萊德雷的第12集團軍群,而不是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群來得到這個機會。”
至此,蒙哥馬利才死了攻占柏林的心。最後的進攻
到4月初,盟軍先頭部隊已經開始對已經崩潰的德軍防線展開了最後的進攻。加拿大第1集團軍正迫使在荷蘭的德軍布拉斯科威茨的h集團軍群向艾瑟爾河退卻。英軍第2集團軍正在埃姆斯河對岸不斷地擴大其橋頭堡,並向西北挺進。美軍第1和第9集團軍的部分部隊繼續向東前進。美軍第3集團軍再次擔任巴頓喜歡的虎口拔牙的任務,正向東逼近圖林根森林。在更南麵的地方,帕奇的美軍第7集團軍在實施了各次橫渡萊茵河中最艱巨的渡河任務後,前進了75英裏,抵達美因河上的維爾茨堡。德拉特的法軍第1集團軍奉命向南向卡爾斯魯厄和巴登前進。
4月1日,美軍第7軍的先頭部隊第3裝甲師,與第9集團軍所屬第19軍的先頭部隊第2裝甲師在利普施塔特最後會合了。至此,莫德爾擁有32萬5千人的德軍b集團軍群完全被包圍在魯爾地區了。它的北麵是美軍第9集團軍,南麵和東麵是美軍第1集團軍,萊茵河對岸是美軍第15集團軍。
艾森豪威爾對於達成魯爾地區的合圍非常高興,隨即發表了告德國軍民書,敦促德軍投降,但是,被圍的德軍並沒有立即響應。
確實,在魯爾這個原有4000平方英裏麵積的地區內,莫德爾倘若能避免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戰鬥的話,他的供給仍可維持3周左右。同時,希特勒已經命令他不準繼續後撤,並要求他摧毀魯爾的工業和交通設施。莫德爾決定忠實地執行元首守住防線的命令,但還是有意識地違背了希特勒的大規模毀滅的“焦土命令”。
魯爾地區被合圍後,德軍西部防線已經基本瓦解,於是,艾森豪威爾開始推行他的新戰略:決定兵分兩路,一部分繼續殲滅被圍德軍,另一部分,也是主要力量,轉移到中央方向,在全線發起最後的進攻。主要兵力布勢為:以第12集團軍群在中央方向實施主要突擊,直接向易北河中遊推進;以第21集團軍群為北翼向易北河下遊進攻;南翼由第6集團軍群攻入奧地利。
辛普森的第9集團軍也於4月4日由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群回到布萊德雷的第12集團軍群,中央方向的突擊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