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1918.4.26~1995.6.7),禪宗溈仰宗第九代祖師,吉林省雙城人氏,俗姓白。宣化上人於1962年赴美並成立了中美佛教總會,在美國成立了四座道場,包括舊金山的金山禪寺、洛杉磯的金輪寺、萬佛城的如來寺和西雅圖的菩提達摩中心。為培養弘法人才,宣化上人在萬佛城內成立了法界大學、培德中學和育良小學。為了促進佛經在世界範圍內流通,宣化上人還成立了國際譯經學院。
僧侶為什麼隻穿布做的鞋
生活在十方叢林裏的僧尼的服飾,與世人不同。出家人的常見裝束就是顏色平淡的布衣僧鞋。細心的信眾會發現,常見的僧鞋有三種:芒鞋(草鞋),羅漢鞋和僧鞋。羅漢鞋其實就是用布條按照芒鞋的樣式製成,鞋尖部分用幾層布縫成,鞋幫留有方孔。僧鞋與老式圓口布鞋相仿,多為黃褐色,鞋尖部分布一根豎的硬梁。人們從來沒有見過出家人穿皮鞋。世人多穿皮鞋,皮鞋光鮮、漂亮,穿著舒適,為什麼獨獨師父們不穿呢?答案很簡單,因為師父們知道,皮鞋的原料是皮革,是殺生而取得的,有慈悲心師父們是不穿的。
有人說,現在已經不全用天然皮做皮鞋了,已經有了人造皮革,是用化學樹脂合成的,例如尼龍之類。但是,那類材質多半隻是用來做運動鞋、拖鞋、涉水長靴,很少用來做日常的皮鞋。超市商場賣的皮鞋,大部分仍然是天然皮的。
剝取皮革,要在牲畜剛剛被殺死時下手。要趕牲畜尚有體溫時,用刀開口,用手活剝其皮,血淋淋,慘不忍睹!牲畜雖已被殺死,其實還沒死透,仍有知覺,隻是已無力嘶喊慘叫,無力掙紮。
皮工把獸皮剝下以後,洗幹淨血跡,剔除脂肪,用硝鹽溶液來浸皮,然後烘幹,再塗上化學油,染色,才成為漂亮的皮革。製鞋廠買走這些皮革,割成許多塊,再做成鞋子。
這血淋淋的製作過程,一般人是見不到的。衣著筆挺的男士,打扮時髦的女性,都為自己穿在腳下的精美皮鞋感到驕傲,誰也不會想到,為了這光鮮的鞋子,有多少可憐的動物被用最殘忍的方式殺死。
萬物有靈,豈能隨意屠戮?本著生靈的慈悲心,弘一法師和友人們做過一件大功德——製作出版《護生畫集》。
1928年,弘一法師乘船途中,見一老鴨關在籠裏,十分可憐,便出資將鴨贖出,帶回去養在廟中。後來他請豐子愷居士為老鴨畫像,收入《護生畫集》第一冊。在《護生畫集》第一冊中,弘一法師在所附回向偈裏指明了護生畫的原則,即“以藝術作方便,人道主義為宗趣”。豆粒大的微光亦足以照千年之暗室,法師希望這些作品能喚醒人們心中的良善,使人性蘇醒。《護生畫集》有幅畫作名《劊子手》:
一指納沸湯,渾身驚欲裂,
一針刺己肉,遍體如刀割,
魚死向人哀,雞死臨刀泣,
哀泣各分明,聽者自不識。
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剝掉動物的皮毛包裹自己的身軀和雙腳,割掉動物的血肉填滿自己的胃腸。僅僅為了自己能活得更好,就剝奪別的生命生存的機會,無疑是自私又殘忍的。
不管是否出於宗教信仰,都要少殺生或是使用、使用動物製品。要學習寺廟中的師父們,時刻悲憫地麵對這個世界,從小事做起,即使是區區一雙僧鞋,也不忘記愛生命、護生命,讓慈悲的光輝照耀紅塵,溫暖世間。
滴水佛音
1、護生畫集 《護生畫集》是一部倡導愛生敬養思想的繪本,全套六集,詩畫合璧,圖文並茂,為世人所稱道。該書由豐子愷作畫,文字由弘一法師(第一、二集)、葉恭綽(第三集)、朱幼蘭(第四、六集)、虞愚(第五集)書寫,其創作時間從1927年延續到1975年,曆時46載,是佛教界、文藝界諸位名家心血的結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精品。
2、慈悲 慈與悲在梵語中是兩個詞。慈愛眾生並給與快樂(與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拔苦),稱為悲;二者合稱為慈悲。
3、回向偈 “回向”有歸攏和趨向的意思,就是要把念佛念經的功德彙集到一個目的上去。
修行的人不論念經念佛,念完了,一定要把回向偈念一遍的,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