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政府支持。上海市政府關於《上海市旅遊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的重點之一就是“推進旅遊低碳發展”大力推行節能減排。創造環保綠色旅遊的發展概念,促進了上海市自行車觀光旅遊這一綠色物流與旅遊業相結合的環保新模式。
4.城市環境壓力。截至2011年底,上海市保有車輛170.25萬輛,汽車尾氣中含有大量對人體有害的固體懸浮顆粒、碳氧化合物等物質,大量尾氣產生的二氧化碳更是加劇了溫室效應。上海在城市環境的壓力下,迫切需要打造新型綠色觀光旅遊方式。
三、上海自行車觀光旅遊項目發展還能的可行性分析
1.SWOT分析自行車觀光可行性評估。SWOT分析主要是用來分析組織內部的優勢與劣勢以及外部環境的機會與威脅, 是一種企業戰略分析方法。本文應用SWOT分析法來針對上海地區自行車觀光從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四方麵提出,分析了解自行車觀光策略發展可行性。
2.上海市自行車觀光旅遊項目具體設計。總體布局原則:(1)網點布設不影響附近建築物或周邊設施的商業價值和風格;(2)網點布設必須處理好與自行車路網相銜接的部分;(3)就近布置,便於停放。
城區網點布局設置模式:主要服務為近距離觀光遊客以及當地居民日常使用。園區網點布局和主要交通路線相符。主要公共自行車租賃網點理應分布在城區交通樞紐、城區周邊居住區、城區旅遊景區附近等場所。
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布局設置模式:公共自行車網點在軌道交通車站點附近設置,形成兩者結合的公共交通網絡係統。根據軌道交通客流方向,設立次級公共自行車網點,完善網絡稀疏處的網點。
3.具體案例分析。景點之間聯係的緊密性影響著景區的遊客量,景區之間的聯係就是依靠優質的交通網絡。據2011年國家統計調查顯示,上海中外遊客旅遊量最高(包括預期旅遊)的是東方明珠、外灘和中國館。目前,三者之間還沒有直線交通方式,需要步行、公交、軌道交通三者結合,時間耗費一般為2-3小時。而采用自行車觀光旅遊,三者之間的騎行時間不足1個小時,省時、便捷且經濟。因此,三者之間可以形成環線旅遊,綜合考慮景區之間的交通方式,在原有公路基礎上開辟一條自行車觀光專用車道,並結合各類公共交通工具,遊客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騎車出行或者乘騎結合出行,低碳綠色。
本文通過對國內外自行車旅遊發展的了解,結合上海旅遊資源、交通現狀,對上海自行車觀光旅遊的需求和可行性評估分析,綜合得出符上海需要自行車旅遊項目的結論。結合上海的某些景點,設計自行車旅遊觀光線路,探索符合上海現狀的綠色物流,為上海將來發展自行車旅遊觀光提供建議。
參考文獻:
[1]廖一上.花蓮地區自行車觀光發展策略研究[D].2010
[2]張亞紅.基於低碳經濟背景下的自行車旅遊模式探析[J].營銷策略.2012.5-6
[3]Bicycle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Suburban Commu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