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河南省城鎮化水平與第三產業的互動關係研究(1 / 3)

河南省城鎮化水平與第三產業的互動關係研究

區域經濟

作者:楊惠

摘 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省的城鎮化水平一直低於全國的平均水平,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河南省怎樣才能推進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甚至超過全國平均的城鎮化水平?在三次產業中第三產業作為吸收勞動力人口最強的產業,在河南省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如何利用第三產業的產業優勢促進河南省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因此,本文根據1993-2011年河南省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和城鎮化率的數據,通過ADF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和Granger因果檢驗方法,從實證研究的角度分析了河南省城鎮化和第三產業發展之間的動態相關性以及因果關係。

關鍵詞:河南省 城鎮化 第三產業

一、引言

城鎮化水平的提升是世界經濟發展、 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農業國向工業國跨越的必由之路。 由於特定的社會經濟條件和曆史發展的原因,我國目前的城鎮化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鎮化水平已由1978年的17.92%提升到2011年的51.27%。河南省城鎮化水平也是不斷提高,城鎮化率從1978年的13.63%增加到2011年的40.57%。從2000年到2011年河南省城鎮化水平的年均增長率達到了1.45%,呈現出高速增長的勢頭。工業化是城鎮化的直接動因,當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它將被第三產業所取代,成為城鎮化發展的次要動力,而第三產業將逐漸演變為城鎮化發展的主要動因,城鎮化過程反過來也將影響第三產業的發展。目前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契機是中原經濟區發展提升為國家戰略,這一戰略地位的確定對於河南省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都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但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在多大程度上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同時第三產業的發展又會多大程度的推動城鎮化水平的提升,成為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所麵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二、文獻綜述

在城鎮化發展的道路上,理論界對於城鎮化發展與第三產業的互動關係的研究中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李健英(2002)通過選用我國1952年~1980年的數據進行定量分析發現,我國的城鎮化率與第三產業的發展存在著負相關的關係;在選用1980年~1998年的數據進行定量分析發現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與城鎮化率呈現正相關的關係,說明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不斷的增強。陳可等(2002)認為構建合理的城市規模體係,能夠培育第三產業快速成長。都沁軍(2005)通過定性分析得出第三產業的發展能夠增加城市化的動力,並且提高城市化的質量,但是第三產業的滯後也會抑製和阻礙城市化水平和質量的提高。郭彩霞(2009)通過選取1978年~2008年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之後得出結論發現一國城鎮化進程與其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呈現出高度的正相關性。龔曉菊等(2012)第三產業通過其較高的就業彈性推動了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近年來雖然部分學者研究了河南省的城鎮化率和第三產業之間的互動關係,但隻是從理論定性的層麵進行研究,都沒有通過定量以及實證分析的角度進行研究,本文將利用計量經濟學模型研究近年來河南省的城鎮化水平與第三產業的互動關係。

三、河南省城鎮化與第三產業的發展現狀

1.城鎮化的發展現狀

城鎮化最直觀的表現是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以及城市空間區域的擴張,同時城鎮化還表現為生產要素不斷向城市集中。自1978年以來河南省的城鎮化率的變化主要表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