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樊姬——落雨聲 嘀嗒嘀嘀,猶如你唯美歎息(1 / 2)

樊姬,出生年月不詳,春秋五霸中楚莊王羋侶的正妻。作為“一鳴驚人”的楚莊王之妻,她的故事卻鮮為人知,她被湮沒在君王的光環之下。有幾人還記得楚國史書中的那一句評價:“楚之霸,樊姬之力也!”這位平民王妃的一生可以稱的上傳奇。

楚莊王繼位初始,常常飲酒作樂,不理朝政。看著“三年不飛”的楚莊王,樊姬常苦口婆心地規勸,卻沒有成效。於是她開始終日不著豔妝、不施粉黛。她的反常引起了楚莊王的注意,莊王便詢問她不整理妝容的原因的原因。樊姬回答說:“您每天都不理朝政、荒廢國事、沉迷於酒色,國將不國,我還哪有心思去梳妝打扮呢?”聞言,楚莊王愧疚不已,表示一定要痛改前非。然而沒過多久,楚莊王又開始被酒色享樂所迷惑。樊姬這次命人在南城垣修築高台,每天晚上都登台梳妝。聽聞消息的楚莊王又十分納悶,便詢問樊姬獨自一人在高台上梳妝的原因。樊姬答曰:“大王曾經向我承諾,要勵精圖治、遠離聲色犬馬,而如今大王卻忘記了自己的諾言,依然我行我素。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向不在乎我的人去梳妝打扮呢?我寧願讓日月星辰還來欣賞我。到此,楚莊王才真正決心從此專注朝政、痛改前非。

餘音繞梁這個成語我們都聽過,繞梁作為古代四大名琴之一,受到無數喜音律者的追捧。相傳當時,“繞梁”琴被華元得到,獻於楚莊王。鼓之,其聲嫋嫋,繞於梁間,循環不已。楚莊王十分喜愛此琴,如癡如醉,為此甚至連續七日不上朝。見此情景,樊姬心急如焚,她進言道:“王對音樂過於沉迷,昔日桀紂好聽妺喜鼓瑟而亡其身,商紂好靡靡之音而喪其國。今天君上沉迷於繞梁之樂,七日不去上朝,是想亡身喪國嗎?”

於是以鐵如意捶琴而破之。

樊姬有點任性,但是足夠智慧。如果說勸諫楚莊王的過程有點作的話,她一定是個很會作,作的可愛的妹子。千古賢妃是也。真正賢德與智慧的人,不光自己賢,更能發現他人的賢。

楚莊王之所以能夠稱霸諸侯、一飛衝天;孫叔敖、子重、蘇從等文臣武將的輔佐功不可沒。而孫叔敖的發現,又與樊姬的政治智慧密不可分。

楚莊王曾對他身邊的一個叫虞邱子的大臣非常寵信,常常廢寢忘食地與之交談。樊姬聽聞,在一次莊王與虞邱子交談歸來之後,問楚莊王:“我看大王近日來非常操勞,是什麼原因讓大王廢寢忘食的呢?”

楚莊王興奮地作答:“我遇到一位賢臣,和他講話,常讓我忘了時間和疲倦。”樊姬繼續追問:“那到底是哪位賢臣呢?”楚莊王答:“當然是虞邱子。”聽完,樊姬捂嘴哈哈大笑。

楚莊王大惑不解,問樊姬因為何發笑,樊姬答曰:“虞邱子隻能算是聰明人,但卻稱不上是賢臣。”楚莊王聽後疑惑不解,樊姬娓娓說道:“屈指一算,我已經服侍大王十一年了,如今在大王身邊和我同等人品長相的有七人,比我更年輕美貌的有兩個人,而她們都是我遍訪全國、獻給君王的,各個品貌俱佳。王您知道臣妾為什麼不像一般女人那樣,千方百計排擠掉她們,然後獨占您的寵愛嗎?”

稍微停頓片刻後,樊姬又繼續道:“因為臣妾知道,王是一國之君,必須以國家為重,不能隻顧及個人的恩怨得失。您是一國之君,身邊理應需要有更多賢德的女子。同樣的道理,作為楚國的丞相,虞邱子輔佐朝政已有十年。但這些年來,他保舉的都是他的子弟宗族親戚,且也從未看到他將哪個不賢之人罷免。若所謂的賢臣都像他的一樣,豈不是蒙蔽君王,不能真正發現那些真正能為國盡忠的賢德之人嗎?不知道別人的賢德,是自己缺乏智慧的表現;知道了賢德又不舉薦,是不忠的表現,難道我笑得不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