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許穆夫人——破曉之前,忘記所有膽怯(2 / 2)

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長大的衛姬,神奇的長成了一個詩人。或許是繼承了同嫁與衛的姑姥莊薑的才情。被迫遠嫁的許穆夫人,用她卓爾不群的思想和詩章,成就了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的“傑出愛國女詩人”的地位。於是,小屈在被莊薑擠下“第一個詩人”位置後,“第一個愛國詩人”的位置也不保了。

公元前659年,在衛懿公折騰的被狄滅衛後一年的春天。許穆夫人賦《載馳》,見文如見人,讓我們來看看這首詩。

載馳載驅,歸唁衛侯。驅馬悠悠,言至於漕。

大夫跋涉,我心則憂。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視爾不臧,我思不遠。既不我嘉,不能旋濟?

視爾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懷,亦各有行。許人尤之,眾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麥。控於大邦,誰因誰極?

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朱熹認為,此詩是許穆夫人動身往漕,途中遇許國大夫的勸阻,被迫返許而作。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與今之一些學者則認為此詩當為許穆夫人到達漕邑後所作。比起夫人是否到了漕地,更應該了解的是她為何執意要“歸唁衛侯”;她的行為又為何會致使“許人尤之”;她日後在許國的生活情形又會是怎樣的呢?

當衛國為狄人所破時,玩物喪誌的衛懿公竟然表現出了一些國君的氣節,能夠“不去其旗”。國都破、衛國的使者當然要快馬加鞭地赴告各個相關國家求援。此時最先有所反應的便是有姻親關係的宋國,許穆夫人的姐姐便是宋桓公的夫人,於是便有“及敗,宋桓公逆諸河,宵濟”的及時救援,並立衛戴公於曹(漕)。宋是衛的鄰國,但我們的許穆夫人呢?她被嫁到了遙遠的許國,當衛國滅亡的消息越過鄭國、以人力或畜力傳到許國時,我們可以想象許穆公與他來自衛國的夫人發生了怎樣的爭執。時刻心懷衛國的許穆夫人麵對國破家亡的慘景難免心潮澎湃,她必然會請求許穆公在第一時間出兵救衛,但膽小怕事畏懼狄人的許穆公以國力不濟、路途遙為由拒絕了她。因此傷心欲絕、氣憤不已的許穆夫人才毅然決然地在詩中表示“載馳載驅,歸唁衛侯”,她是要回去親自看一眼殘破的家園

以當時的習俗父母已不在堂時,出嫁的女兒就再沒有歸寧的機會。許穆夫人就是這樣一個已嫁之女。這就意味著,在禮法身份上,她將永遠不必也無法再回到衛國。但在國破家亡之際,一個“禮”字怎能阻擋衛姬心中的“情”。她對母國有著異乎尋常的情結,這份情結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就算不在家鄉,心永遠是衛國心。

“許穆夫人賦《載馳》”之後終於有了齊桓公救衛,齊國的舉動固然有唇亡齒寒之憂,有姻親相顧之情,有一展霸主風采之欲,但我相信也實實在在地有為《載馳》動容之心。衛國的憂患暫時解決了,可是衛姬呢?

許穆夫人返許之後會怎樣?作為已經嫁出的女兒,衛國沒有她的容身之地,她的人生歸宿隻能在許國。而她在救衛之事上與許穆公所發生的矛盾恐怕不是很好解決的。那是一夫多妻的社會,“夫人”給她的隻是看似尊貴的地位,卻從不意味著她會因此得到丈夫的寵愛。許穆夫人的才情與膽識許穆公這樣膽怯的男人可否能懂?可否配得上?她濃厚的愛國意識、大膽的反抗精神;她的思想深處的自主、獨立、平等的女性意識;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把自己當作國家主人的覺醒;及柔中帶剛的個性,超出眾人的智慧及俯視一切的自信都不是那個時代女子所需要的。你隻負責貌美如花就好了。許穆夫人,或許懷抱著複興衛國的夢想孤獨的在宮中死去。

可惜,在那個年代,卿不能生為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