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不折不扣,完美執行——把事情做到極致(3 / 3)

比爾·蓋茨曾說過:“一名優秀員工應該熱愛自己的工作,根據崗位職責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幹一行、鑽一行、專一行。”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比爾·蓋茨,但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和比爾·蓋茨一樣的智慧:重要的不是做了什麼,而是不做什麼。

專注是通往成功的捷徑。一心一意地專注於自己的工作,是每個責任落實者獲取成功不可或缺的品質。隻有將光與熱聚焦在一個點上,才可能產生最大的力量。不專注的結果是分散自己對工作的注意力,致使工作結果趨於平庸。

因為專注,我們會對自己的目標產生虔敬之意;因為專注,心中會泉湧般滋長出創造的靈感與心靈的愉悅;因為專注,我們便更容易逼近成功的內核。當你能夠一心一意地去做每一件事時,成功就會在不遠處向你招手。

結果力訓練

聰明的人懂得專注的重要性,他們做事的時候,能夠沉得住氣,堅決不讓自己的精力分散,能堅持幹一件事,最終取得成功。那麼,如何才能培養自己的專注呢?

1.要做到不脫離主要目標

著名的成功學大師卡耐基建議,在行動時我們要分清目標的輕重緩急,如果隨意地胡亂瞎抓一氣,結果隻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勞而無功。在執行過程中要善於把握事情的關鍵,不能不分主次,甚至把力氣都用到次要方麵,導致總目標的偏離,這樣,付出再多也無濟於事。目標的調整應當謹慎、可行,一般情況下,目標的修正隻能進行微調,而不能徹底改變,偏離目標導致的損失無疑是十分慘重的。

2.要學會集中精力

很多人之所以無法將責任落實好,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才幹,是因為沒有集中精力專注地去做最應該做的工作,過於分散自己的精力。集中精力意味著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問題上或一項工作上,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專注地做事情。

3.一次隻做一件事

凡是卓有成就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把精力用在做一件事情上。著名的效率提升大師博恩·崔西認為:“一次做好一件事的人比同時涉獵多個領域的人要好得多。”富蘭克林將自己一生的成就歸功於“在一定時期內不遺餘力地做一件事”。

4.鍛煉自己的意誌力

鍛煉自己的意誌力,堅持在一定時期內隻做一件事情。在意誌力的驅動下,有意識地、自覺地訓練自己對工作的專注力,提高自己的執行力。

消滅“想當然”,確保執行不會前功盡棄

所謂“想當然”,就是覺得事情理所當然,會百分之百按照自己的想法發展。執行中最容易出問題的時候,就是想當然的時候。

客觀事實與客觀規律不會以個人意誌為轉移。當一個人想當然時,就會憑自己的感覺和經驗辦事,忽略了實際情況,由此造成錯誤。

2007年6月15日淩晨,一艘運沙船撞在了佛山九江大橋橋墩上,造成九江大橋三個橋墩倒塌,致使9人當場墜入江中,8人死亡,1人失蹤。

事後,有關部門調查發現,船長石桂德駕駛“南桂機035”船途經九江大橋附近時,江麵出現大霧,能見度降低。

石桂德想當然地認為:“這點霧算不了什麼,可以正常航行。”因此,他並未指揮船員采取安全航速航行,也沒有選擇在安全的地點錨泊,而是冒險航行。

在能見度很低的情況下,值班水手本應站在船頭導航,而事發當時,值班水手卻正在排水艙協助抽水,導致船漸漸偏離了主航道。此時,石桂德隱約看到前方有兩道燈光,他又想當然地認為這兩道燈光是主航道燈光,而實際上,那是為擴建維修大橋而掛在橋墩上的燈發出的光。就這樣,船衝了過去,撞在了橋墩上。

據了解,當時運沙船上裝有一部雷達、兩部對講機和一部GPS定位係統。

事故發生的原因不在於設備不先進,而是船長想當然的判斷。想當然之所以會屢屢造成錯誤和悲劇,關鍵在於所有的行動都建立在自己的想象而不是對實際情況的了解、具體問題的分析上。

作為員工,在工作中僅僅根據自己的感覺去判斷事情,是不可能做出好的結果的。事實上,有時候你的判斷標準僅僅是你自己的判斷標準,並不一定是領導和企業的標準,更不一定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想當然會使人陷入經驗主義,不知變通,還會使人盲目樂觀。

結果力訓練

在職場中,員工通常會有四種“想當然”的表現:自以為是,擅自改變領導意見;憑表麵印象判斷;隻考慮到原本的計劃;盲目樂觀。要想在工作中杜絕這些“想當然”,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不自以為是,改變領導意見前一定要請示

很多時候,領導是這麼說,許多人卻不一定照此去做。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覺得執行可以根據變化靈活應變。但從另一個角度想,那隻是他們的想法,領導也是這麼想的嗎?或許他們改變的恰恰是領導不想要的。所以,凡事多向領導請示才能保證把任務做好。

2.加強核實問題少

在工作中,我們常常覺得一件事情“看起來是這樣的”,於是就去做了,或者“以前都是這樣,這次不可能例外”。可是,這樣的結果卻很有可能和我們認為的大有出入。所以,在工作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加強核實,才能有效推進工作。

3.要想原來的計劃,更要想可能的變化

想當然有一個特點,就是隻考慮到原本的計劃,卻忽略了可能發生的變化。有句老話說得好,“計劃趕不上變化”,事物的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無論事先計劃得多麼周詳,在執行的過程中都可能出現種種變化。

這就要求我們做任何工作時都應該多想一想,有時候還必須根據預想的變化來做幾個方案,以便靈活應變。如果隻是拘泥於原有計劃,那麼當我們麵對新的變化時,就很可能會束手無策,無法解決。

4.不盲目樂觀

有許多人會被想當然牽著走,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盲目樂觀,想當然地認為後續的發展和結果都會很順利。盲目樂觀會蒙蔽我們的雙眼,讓我們看不到潛在的問題,即使看到了問題,也會覺得很正常,不會引起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