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不折不扣,完美執行——把事情做到極致(2 / 3)

作家吳淡如在《心香淡如菊》中這樣描寫她的一個習慣:

我一直有個可怕的毛病,有一堆事情等待我處理時特別明顯。比如說,我通常在早上寫稿,中午弄東西給自己吃,“貪多務得”的習慣在這時候便展現無遺。

我會先把煮水餃的水燒開,然後看一看陽台上的花木,有幾片枯黃的葉子該剪掉了,我立刻戴上手套,尋找園藝用的剪刀。打理花木時我看見昨天曬的衣服還沒收,待會兒可能要下雨了,於是我又放下剪刀,把衣服收進衣櫃裏。這時發現衣櫃裏的衣服放得有點不順眼,又順手理了理……

糟糕,水早煮滾了,我放了水餃,心想,為什麼不連餐後咖啡一起煮,省點時間呢?於是……然後我又等得不耐煩了,隨手翻開書架上昨天買的書,趁著空閑讀了起來。有一次,因為發現水餃快被我煮爛了,情急之下,趕緊熄火,掀開鍋蓋時,不幸被旁邊正在加熱的摩卡咖啡壺吐出的蒸氣燙傷。

作家的經曆很像職場中的很多員工。很多人總是習慣同時做好幾件事情,以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在幾件事情同時進行時,卻又無法把精力集中到每一件事情上,結果在做一件事情的同時又在想著另一件,最後可能哪一件事也沒有做徹底。

學會係統化、程序化地工作,才能讓你忙而不亂,做事規範、有條理,才能力保工作中每個環節不出問題,環環緊扣、有條不紊,有層次、高質量地完成工作。

結果力訓練

把工作係統化和程序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堅持,一個月不行三個月,三個月不行則更久,主動地養成一種習慣。我們怎樣堅持這種習慣呢?

1.排好工作日程表

為了使工作係統化,不僅要明確你做的工作是什麼,還要明確每年、每季度、每月、每日的工作及工作進程,並通過有係統的連續工作來保證正常速度執行任務。為日常工作和下一步進行的項目編出目錄,不但是一種有效節約時間的措施,也是提醒人們記住某些重要事情的手段。

任務清單

時間

任務分類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必須及時完成

必須完成但可以稍微拖後

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最好能夠完成

完全沒有必要完成

任務總結

2.善於策劃

善於策劃者會高效地達到自己的工作目的。按照策劃行事,將計劃中的事都掌握在自己的行動中。善於策劃者,能提出非同凡響的主張,並策劃行事,因而大多能取得不同尋常的成就。

學會轉換思路,柔性執行也能達到預期目標

俗話說:東方不亮西方亮,旱路不通水路通。執行時,困難是難免的,聰明的人會懂得及時換一種思路、一個角度、一個方向,將問題解決。這種積極思考、善於變通地解決問題的方法被稱為柔性執行。

柔性執行強調的是執行中的“以變應變”,它不僅能保證目標的完美落實,還能充分應對執行過程中的種種變化,最終達到預期目標。

2009年,祁宏應聘進入一家公司擔任營銷部經理,剛入職,公司就要舉行年度營銷大會。

但這一次的營銷大會遇到了一個難題,原來,公司每年的營銷大會都搞得很隆重,但新上任的總裁為了節約經費,將今年的會費從往年的10多萬縮減到5萬。

如何在資金不夠的情況下讓大會保持原有的規格,讓大家都滿意呢?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祁宏突然想到今年剛好是建國六十周年,很多媒體都在宣傳艱苦奮鬥的作風,於是,一個極妙的點子出爐了。

營銷大會召開的那天,所有參會的人員都被邀請到一所技校的禮堂。禮堂正門上方懸掛著“重溫紅軍長征,發揚艱苦樸素精神,再展營銷新雄風”的營銷會主題橫幅,會場裏貼滿了經典的毛主席語錄。參會人員都到達後,先觀看了電影《長征》。電影看完之後,每個人都要過刀陣:兩排穿著紅裝手持長刀的人筆直地站在那裏,有人過來,白花花的刀對著,隻等走過,刀陣再合上。經理入場,會場播放著氣勢磅礴的古琴曲《將軍令》。經理就座後,幾個穿著軍裝的“士兵”在身後站崗。

這場營銷大會開下來,從經理到員工,個個滿意。而所有的花費就來自租禮堂、服裝、道具的錢,總共不到3萬塊。

雖然資源有限,但是如果學會轉換思路,善於挖掘有限資源的優勢,運用得當,就能化腐朽為神奇。祁宏組織的營銷大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利用有限的資金,打造出別具創意的會議,取得了最佳的效果。

工作中,如果隻在一條路上走,很容易會覺得無路可走。但實際上,路的旁邊也是路,而且條條都是新路,隻要善於開拓,就能更好地解決問題,把事情做到極致。

結果力訓練

柔性執行是一種本領,一種藝術,關鍵在於審時度勢,靈活掌握。柔性執行絕非隨意而為,其運用之妙是一種高超的藝術。掌握柔性執行的藝術要注意以下三點:

1.要根據各種信息判斷能不能柔性執行,柔性執行的條件是否具備。

2.要選擇柔性執行的內容和方式,解決執行什麼、怎樣執行的問題。

3.要把握柔性執行的時機和操作,做到神機妙算、得心應手。

培養專注能力,將任務在高效執行中落實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總是感覺到工作太多,忙不過來,還可能不斷出錯。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這些人沒能將注意力集體在一件事上,專心致誌,集中突破。

愛迪生說:“能夠將你的身體和心智的能量,鍥而不舍地運用在同一個問題上而不感到厭倦的能力就是專注。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每天都要做許多事,而我隻做一件事。如果一個人能將他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上,他就會成功。”專注是高效執行的一大要素。當我們有了明確目標,並以此為方向,集中全部的力量後,自然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一個人不能專注於自己的工作,是很難把責任落實好的。如果一個人在上班的時候,心裏還在掛念今天有什麼球賽,或者回味著昨夜的狂歡,甚至考慮著怎樣完成另外一份工作,就連最基本的專注都做不到,在現代的社會中,想必沒有哪個企業會錄用這樣的員工,沒有哪個老板會重用這樣的員工。隻有那些工作專心致誌的人,才能更好地把握工作中的機會,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一家報社曾舉辦一個有獎問答活動,問題隻有一個:比爾·蓋茨為什麼能成為世界首富?應征答案雪片般飛來,可謂千奇百怪。最後獲得大獎的是一個剛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

年輕人的答案很簡單:比爾·蓋茨的成功是因為他沒做很多事情。年輕人為他的答案給出這樣的理由:“我的答案源於我的一段經曆。即將大學畢業時,因為我的學習成績比較優異,很多公司都有意聘用我。其中有一家房地產公司給出的高薪讓我很心動,畢竟我剛剛大學畢業,穩定而又富足的收入是我穩步生活和發展的必要;而一個朋友希望我能夠和他共同創辦一家軟件開發公司的誘惑也讓我非常向往,我在讀大學時就夢想畢業後自己創業,以便更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經過一番權衡和思考,最後做出一個決定,應聘到那家求賢若渴的房地產公司工作的同時,和朋友合辦一家自己的軟件公司。可當我興奮地將自己的這個‘一舉兩得’的決定告訴老師時,老師卻一臉嚴肅地告訴我:‘以比爾·蓋茨的實力,他可以買下紐約,可以去做房地產,但他始終專注在自己的操作係統和軟件的研發,而不被市場中別的東西吸引,所以,他才走到了所有人的前麵。’老師的話讓我明白了,隻有懂得取舍的人,才可以讓夢想走得更遠。最終,我隻選擇了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