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山不過來,我就過去——隻為結果找方法(1 / 3)

十一、山不過來,我就過去——隻為結果找方法

有這樣一則故事:有人找到一位大師,求他表演一下他練就的移山大法。大師微微一笑說:“這世上根本就沒有移山大法,唯一的方法就是:山不過來,我就過去。”其實,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就看你願不願意去找,有沒有勇氣克服困難。一個注重結果的員工,在遇到困難時,總是能夠主動去找方法解決,而不是找借口逃避責任。

沒有淡季的市場,隻有淡季的思想

“沒有淡季的市場,隻有淡季的思想。”很多產品在淡季時銷量一落千丈不是因為產品銷售不出去,而是因為淡季的思想在作祟。一到所謂的淡季,員工就認為目標顧客暫時不需要產品,怎麼努力產品也無法銷售出去,所以促銷活動不做了,市場開發力度減少了,客戶拜訪不去了,經營戰略僵化了,這樣做直接導致員工的銷售業績愈來愈低。對於一個優秀的員工來說,隻要深入市場做細致的調查研究,對於市場營銷活動來說,永遠沒有淡季。

九寨溝喜來登酒店坐落在“童話世界”九寨溝的碧水青山之間。每年9月、10月,九寨溝喜來登經理張鴻華和當地各大酒店的經理都會樂開懷,絡繹不絕的遊客讓酒店爆滿。但2008年,由於受到地震的影響,當年的旺季非常淡。如何通過營銷做到重新吸引遊客,這是一個大問題。

對於風景區的酒店來說,旅行社能否為其帶來客源,至關重要。正因為九寨溝喜來登定位於風景區酒店,它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打開旅行社的通路。其做法是:“淡旺季相結合,旅行社淡季帶來多少生意,旺季就可以得到相應的配額。”這既是提升淡季營業額的方法,也是取悅旅行社的手段,其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是顯而易見的。旅行社為了調劑需求,通常會配合酒店,通過促銷手段將7月、8月等銷售淡季變成銷售旺季。“在淡季,為了節省成本,大多數酒店都關門歇業了,但我們在淡季仍然堅持開業。”張鴻華認為這得益於“旅行社在銷售淡季對九寨溝喜來登酒店的支持”。

要度過漫長的淡季,會議營銷是一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從2006年開始,九寨溝喜來登加大了會議營銷的力度,製訂了詳盡的會議營銷方案。隨著會議廳、宴會廳和劇院的建成並投入使用,會議營銷成為九寨溝喜來登破除淡季魔咒的一把利刃。張鴻華說:“我們的會議設施比較齊全,無論是幾百人還是幾十人,無論是旺季還是淡季,我們都能承接會議。會議大多在年初歲尾舉行,所以對會議的價格我們會靈活掌握。我們現在的會議接待已經非常成熟,會議收入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大。”

薄利多銷這個法則通常能給酒店的淡季營銷帶來奇效。供需市場的一個定律是:當供大於求時,價格就成為贏得客戶的關鍵。張鴻華說:“我們通常的做法是量、價相結合,有多少量就放多少價。”通過調劑盈餘,九寨溝喜來登不僅鎖住了大客戶,而且為淡季銷售帶來了契機。

九寨溝喜來登通過打造各種主題、創造性的服務和有計劃的營銷活動來加強酒店產品的銷售。在淡季,酒店廣告強調酒店產品帶給客人的特殊利益,並通過削價等辦法提高了產品的使用率。

做市場是要講求手段與策略的。如果一味跟隨別人的步伐,而沒有絲毫創新,市場隻能越做越小,越做越死。有時,一點小小的創意,一個小小的變化,便可以改變產品的市場格局。

結果力訓練

遇到困難時,用正確的思維方法思考,往往就能找到解決的方法。下麵是幾種有效的思維方法,可供大家參考:

1.係統思維法

這個世界上所有人的利益都能夠通過一個有效的點結合在一起。當你遇到阻礙的時候,找到一個利益結合點,把你自己和阻礙你的人捆綁在一起,形成一個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共同利益係統。這樣也許就能創造奇跡。

2.逆向思維法

工作中遇到困難時,如果能夠避免與問題正麵交鋒,而采取逆向思維,從逆向入手來分析、解決問題,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發散思維法

發散思維是觀察事物時,通過聯想與想象,將思路拓展開來,而不僅僅局限於事物本身的一種方法。

4.簡單思維法

一提到高效益的工作,許多人腦海中就浮現出複雜的設計圖、煩瑣的運算模式。實際上,如果你擁有將思維化繁為簡的智慧,往往能得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四兩撥千斤,用杠杆撬動地球

“四兩撥千斤”之說,最早見於王宗嶽《太極拳論》一文,意指太極拳不以拙力勝人,是以小力勝大力,現代社會指巧幹勝過蠻幹,用技巧以極小的努力或盡可能少的消耗而取得卓有成效的結果。

能否選擇一種好的方法,往往決定你的工作是輕鬆還是辛苦,事業之路走得是遠還是近,最後的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

人們常說:“一件事情需要三分的苦幹加七分的巧幹。”意思是做事時要注重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用巧妙靈活的思路解決難題,勝於一味地蠻幹。“苦”的堅韌離不開“巧”的靈活。一個人做事,隻知下苦功,則易走入死路,若隻知用巧,則難免缺乏根基,三分苦加上七分巧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老李是一個伐木工人,為公司工作了5年,薪金還是原來的水平。這家公司又雇用了老王,老王隻工作了1年,老板就給他加了薪。這引起了老李的憤怒,他去找老板理論。

老板說:“你現在砍的樹和一年前一樣多。我們是以產量計酬的公司,如果你的產量上升了,我會很高興地給你加薪。”

老李聽完後,回去便開始更賣力地工作,並延長了工作時間,可是他仍然不能砍更多的樹。他回去找老板,把自己的疑惑說了出來。

老板讓老李去跟老王談談:“可能他知道一些你我都不知道的東西。”

於是老李就去問老王:“你怎麼能夠砍那麼多的樹?”

老王回答:“我每砍下一棵樹,就停下來休息兩分鍾,把斧頭磨鋒利。你最後一次磨斧頭是什麼時候?”老李紅了臉,一言未發。

當別人都認為工作隻需要按部就班地做下去的時候,一些優秀的人會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將效率提高,將問題解決得更好。正因為他們有這種找方法的意識和能力,他們便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他人的認可。

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員工的工作效率遠比廢寢忘食重要,企業固然很重視員工的工作態度和忠誠度,但是他們更重視工作成績。

在工作中,僅僅擁有勤奮是不夠的,如果我們想讓自己把工作幹出成效,我們一定要學會聰明地工作,善於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不斷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結果力訓練

“推磨子不如打碾子,幹活兒不如想點子。”實幹不是傻幹、蠻幹,巧幹也不是亂幹、胡幹,否則要麼事倍功半,要麼一事無成。那麼怎樣才能巧幹,取得更好的結果呢?

1.找到針對性的方法

這種巧幹就是抓準了解決事情的關鍵找到有針對性的方法既可以減少勞動量,又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現實中,沒有一成不變的工作任務,處理不同的情況,需要因時、因地製宜,做出不同的決策。

2.按規律辦事

巧幹需要一種求實的態度和科學的精神,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按科學規律辦事,用理智戰勝衝動,總是能取得蠻幹得不到的成果。這才是有效執行的捷徑。

3.要有發散性思維

當我們的工作出現困難的時候,要發散性思維多想出幾個好方法,優中選優。

走不一樣的路,好創意帶來超值回報

人常說,走不一樣的路的人是真正的英雄。勇敢的挑戰者不循舊路,會大膽地走屬於自己的路。這樣的人總能找到別人所不到的方法,取得好的結果。

走不一樣的路其實是一種創新心態,將這種心態擺在你的行為模式裏,時時有著創新的意識,那麼你就會隨時都有一種尋找創新機會的心理反應,就有了創新的敏銳觀察力,就不會讓機會從你的眼皮底下溜走。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員工創新能力的高低,決定著公司創新能力的高低,而公司的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公司的競爭力。所以,學會並善於用創造性思維解決工作中的難題,可以讓我們的職場生涯更順暢。

在一個大型酒類博覽會上,很多知名品牌廠家蜂擁而至,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廠也想去占一席之地。由於場麵之大遠超出酒廠領導的預測,小酒廠的產品和參展人員被擠在一個小角落裏。雖然他們的產品是運用傳統工藝精心釀製的佳品,但從包裝和廣告宣傳上,都很難吸引經銷商注意。到博覽會將近尾聲時,小酒廠的產品依然無人問津,廠長為此一籌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