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正濤是一家大型滑雪娛樂公司的普通修理工。這家滑雪娛樂公司是全國首家引進人工造雪機在坡地上造雪的大型公司。
一天深夜,賈正濤像往常一樣出去巡視,突然看見有一台造雪機噴出的不是雪而是水。憑著工作經驗,賈正濤知道這種現象是由於造雪機的水量控製開關和水泵水壓開關不協調導致的。他急忙跑到水泵坑邊,用手電筒一照,發現坑裏的水已經快漫到了動力電源的開關處,若不趕快采取措施,將會發生動力電纜短路的問題。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將會給公司帶來嚴重損失,甚至可能傷及許多人的性命。一想到這,賈正濤不顧個人安危,毅然跳入水泵坑中,控製住水泵閥門,防止了水的漫延。隨後他又想盡辦法把坑裏的水排盡,重新啟動造雪機開始造雪。當同事們聞訊趕過來幫忙時,賈正濤已經把問題處理妥當。但由於長時間在冷水中工作,他已經凍得走不動路了。聞訊趕來的老總派人連夜把賈正濤送入醫院,才使他轉危為安。事後,老總對賈正濤委以重任,讓他擔任公司修理部的主任。
賈正濤在造雪機出現問題的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阻止了問題的蔓延,這種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態度是一個人敬業精神的最佳寫照。一個像賈正濤那樣將企業利益放在首位,把公司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的人是不可能把工作中的問題推給別人的人,是負責任的人。
結果力訓練
把公司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是一種最基本的職業要求,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1.不要輕視自己的工作
職位隻是分工的不同,沒有貴賤之分,不要輕視自己的工作,再細微的工作都有其自身的價值,都是獲得更大進步的條件。隻有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工作,把每一項工作都執行到位,才可能邁出人生的一大步。
2.對於工作中的問題不回避
對待問題不回避,自覺主動地解決。然而在工作中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正是因為難得,這種精神在當今職場中顯得更為珍貴。
3.發揚主人翁精神
在公司中,我們也應當充分發揚主人翁精神,將自己的所作所為置於企業的發展中,把公司的目標作為自己的目標,擔負起自己的工作責任,為公司的發展盡心竭力。
4.忠實於自己的工作
無論一個人在企業中以什麼樣的身份出現,對企業的忠誠都應該是一樣的。一個成功學家說:“如果你是忠誠的,你就是成功的。”作為一名員工,你的忠誠就是你成功的通行證。
凡事要從“我”做起
如果沒有強烈的個人責任意識,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可能得到想要的結果。從“我”做起,提高個人的責任意識,是責任感修煉的第一步。
在寧波方太廚具有限公司廠區辦公大樓側麵的綠化帶裏插著一塊醒目的牌子,上麵寫著:“我是一切的根源。”原因在我,行動在我,成敗在我,“我”既是原因也是結果。方太的責任觀就是“責任第一人”,就是員工不是隻對自己崗位或隻對所做的事情負責,而是一種時時刻刻的責任意識,出現問題不到處找借口,而是首先意識到自己對於問題的責任。
在方太,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除夕之夜,方太某營銷中心的維修工人小於正在與家人包餃子、看春節聯歡晚會,突然,手機鈴聲響了,一位客戶打來電話,說:“油煙機出問題了,我們等著做飯,趕緊來修!”小於二話沒說,立即拿起維修工具就出了門,火速趕到客戶家裏,並立即精心維修。等維修完了,已經是9點多,小於滿臉汗水地向顧客道歉說:“真對不起,打擾您看春節聯歡晚會了。”客戶聽了這句話,不好意思地笑了:“其實,我們已經吃過飯了,這時給你們打電話,想看一下你們方太公司的售後服務質量,這回我服了!”
後來,小於在對同事們講起他的這段經曆時說:“擁有一個適合你而你又能勝任的工作,實際上是一種享受。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無法逃避這些問題。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平心靜氣地接受它,自己就是‘第一責任人’。”
麵對問題,從“我”做起,把“我”看成一切的根源。一個有責任感的人遇到任何問題,首先想“我應該如何辦”,而不是“誰能辦此事”,不是僅僅做好了本職工作就是負責任,責任感意味著不尋找借口,勇於承擔責任。
要提高個人的責任意識,就要從你問的問題開始,首先就是不要再問:“誰為此事負責?”“為什麼他們總是不能做得好些?”“為什麼我們必須忍受這樣的領導或環境?”首先要問:“我如何能夠改變現狀?”“我如何才能給出令老板滿意的結果?”“我如何做得比別人更好?”
結果力訓練
對工作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每一個員工都應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忠於職守,以一絲不苟、謹慎小心的態度完成每一件工作。具體從以下兩方麵做起:
1.提高責任能力
責任是由具體的崗位或職務上的人來承擔,因此,承擔責任的能力,就成了衡量企業人才的標準,我們稱之為“責任能力”。
不管一個人的學識、能力和經驗如何,隻要有責任能力和責任心,有效地承擔起自己的崗位責任,就能完美地落實責任,就是企業的人才。
2.責任首問製
近年來,服務行業中出現了 “首問製”的處理原則。所謂首問製,就是說在服務行業中,麵對客戶提出的服務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員不管是不是在自身的工作範圍內,和自身有沒有直接的關係,都不要找理由推托客戶要求你做的事,或是對客戶的一些其他要求不理會,而是要積極主動地通過相關部門或是自己的努力盡量滿足客戶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做到讓客戶滿意。
安全生產空轉,轉了等於白轉
“領導帶隊看,部門跟著轉,走了一遍又一遍,隱患仍然是隱患”,有人把這種安全生產檢查工作的奇怪現象叫做“空轉”。意思是說,安全管理人員雖然檢查過,但是危險隱患依然存在,違規操作仍在繼續,一點都沒有得到改善,這就是空轉,其結果是轉了等於白轉。
2008年,上海第18個“119消防日”,消防隊的張小平隊長分別走訪了幾處人員集中的大商場進行摸底調查。他先來到七浦路市場,隻見七浦路興旺國際市場入口處外牆正在施工,二樓不時飛下電焊火花,底層隻用一米多高的施工板擋住,而且施工板內側被部分攤販掛上衣服出售,一旦電焊火花引燃衣物,後果不堪設想。張小平詢問攤主是否擔心引發火災,對方表示:“一開始有點擔心,現在習慣了。”
隨後他進入市場,發現幾乎所有的攤位都將自家貨物掛在門外展銷,這使原本狹窄的通道更加擁擠,還有些攤點來不及打開剛運來的貨,就將其全堆在通道邊。商場原本設有消防隔離門,但這些消防隔離門下方幾乎全被掛出的商品阻擋了。
在商場地下一層,張小平按安全出口指示燈找到一處緊急出口,但出口處樓道堆放著紙箱、塑料袋等各種雜物。於是他繼續往前走,沿著一個出口到達一層時,發現這一出口並不直接通向街道,仍在商場內部,而且該出口周邊沒有任何說明標誌和指示牌。
張隊長說:“這裏簡直就像個大迷宮,進來了找不到方向。一旦發生火災,人們將得不到正確的疏導。”
於是張小平找到商場的相關負責人詢問,得知消防設施檢查是有具體規定的,而且最近還進行過一次例行消防檢查。聽到這樣的檢查結果後,張隊長擔心地說:“檢查過還是這樣的結果,檢查工作算是白做了。從2000年到2007年,本市大型商場共發生火災30多起,事故的發生還是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