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開啟戰端(1 / 2)

哲宗雖然年紀輕輕,但殺伐果斷從不肯受製於人,在他手上起起落落的官員數不勝數。眾臣知道他一旦決定了的事情,一般情況下九頭牛也拉不回來。所以,要勸也隻能在他未下決心之前死命勸,等他一錘子砸下來便再無更改可能的。

既然聖上決定要在北方用兵,那裁軍的事基本就不用議了。開玩笑,以前百萬大軍尚且常常打敗仗,朝廷要是再裁軍,那還打個屁啊!所以殿上的文武大臣基本是一邊倒,全都反裁軍。這次章惇也旗幟鮮明地站出來,將裁軍之弊一條一條娓娓道來,象是一次總結發言,把眾臣想說的話都說了出來。

徐誠忻有心辯駁卻也是獨木難支,他終於是感受到了:任何改革都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一有風吹草動就極有可能前功盡棄。

哲宗是知道徐誠忻的持何種態度的,他聽完眾臣反對裁軍的意見後也沒有特意去問徐誠忻,可見他也是偏向眾臣的。那麼,暫停裁軍的決定就水到渠成的下達了,眾臣均呼聖上英明,可謂皆大歡喜。

徐誠忻真要堅持裁軍倒也不是全無勝算,至少兵部、戶部還是倒向他的。但他剛才仔細聽來,章惇的話似乎也是有些道理的。畢竟宋廷對與遼人、西夏打仗向來信心不足,徐誠忻雖然打了幾個勝仗但規模不大,不足以說服朝廷。而且上次在易州,徐誠忻所倚重的火器威力沒有很好的發揮出來。區區三門大炮,再加上要命的冷卻時間,實用遠不如震懾。

難道是我操之過急了?徐誠忻開始自我反省。雖然自己已在高位,哲宗對他多半也是言聽計從,但改革改的是天下、是眾臣。如果他們不想改,就算我位再高、權再大也隻能是事倍功半。看來隻有通過事實來說服他們,讓朝廷重新樹立對軍隊的信心。所以得打勝仗,多打幾個勝仗。鐵衛軍,這次還是要靠鐵衛軍、靠火槍大炮......

徐誠忻在那兒低頭沉思,許多人卻在等著他出言反駁,畢竟他是裁軍的始作俑者。等了一會兒不見他出聲,便料定他已經知難而退,均不由暗暗鬆了口氣。

商定完畢,早朝也結束了,徐誠忻默默隨人群退出大殿。才走一會兒,見王旭迎上來道:“徐大人稍候。”

“王公公,有什麼事嗎?”

“聖上在景政殿喚您去見駕呢。”

“行,那我馬上就去。”又回頭問道:“聖上還召見哪位大人啦?”

“還有章太師。另外,兵部王大人和戶部劉大人也在宮中候著,等會兒也要見聖上。”

“哦,那就有勞王公公啦。”徐誠忻客氣幾句便往景政殿而去。

景政殿內,哲宗正在翻閱奏折,倒是個勤奮的君主。見他進來了,扔下折子笑道:“徐愛卿來了,免禮賜座。”

徐誠忻略略客氣了一下,見章惇早就坐著等他呢,便也見了禮然後坐下。

哲宗看了他們二人一眼,笑道:“二位愛卿都是朕的股肱之臣,雖政見略有不同但朕知道都不是出於私心。希望你們不要因此而生隙罅,令朕痛心啊!”

二人連稱不敢。

哲宗滿意地點點頭,接著說:“如此甚好。今日大計已定,打仗這事說起來簡單,打起來卻是千頭萬緒頗費心思。所以,朕雖決心打這一仗,但心中著實沒什麼把握,所以想先聽聽倆位愛卿的意見。”

章惇手捋胡須,沉吟道:“陛下既然決心要打這一伏,依臣之見倒也有不少優勢。遼人雖強,但久與西夏......”

話說一半,哲宗即揮手打斷了他,道:“朕還不想與遼人為敵。”

二人均一怔,章惇猛然醒悟,道:“原來陛下是想打西夏......這倒也不失為良策,隻是......現在的形勢是遼強夏弱。然而西雖已是強弩之末,卻也是塊難啃的骨頭,我軍若強攻必損兵折將。能短時間內攻下夏州倒也罷了,若久攻不下,必會被其所累。到時西夏與我朝兩敗具傷,遼人便可乘漁翁之利啦。”

“所以此仗必須要勝,而且要勝得幹脆利落。”徐誠忻接口道:“一來可以以戰養戰,攻下夏州後必有大量物資財物可取,正好可用來彌補戰爭消耗;二來也可以威懾遼人,讓我朝與女真人爭取更久的準備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