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走出“零和遊戲”,從損人利己到合作雙贏
第九章走出“零和遊戲”,
從損人利己到合作雙贏
有人問上帝天堂和地獄有什麼區別。上帝說:“來吧,我讓你看看什麼是地獄。”
他們來到一個房間,裏麵有一群人圍著一大鍋肉湯。每個人看起來都營養不良,絕望又饑餓。他們每個人都有一隻可以夠到鍋裏肉湯的湯匙,但湯匙的柄比他們的手臂要長,自己沒法把湯送到嘴裏。他們看上去悲苦無比。
上帝又說:“來吧,我再讓你看看什麼是天堂。”
於是,這個人又被上帝領入另一間房。這裏的一切和上一個房間沒什麼不同。一鍋湯,一群人,一樣的長柄湯匙,但大家都在快樂地唱歌。
“我不懂,”這個人說,“為什麼一樣的待遇與條件,而他們快樂;另一個房裏的人卻很悲慘?”
上帝微笑著說:“很簡單,在這兒他們相互幫助,他們會把食物送到別人的口中。”
其實,在這個看似簡單的故事裏麵含著兩種重要的博弈類型,在地獄裏麵,自私的人們隻想著自己要吃到食物,不管別人的死活;就如同一場遊戲裏有的人隻想成為贏家,而讓別人成為輸家一樣。而最後的結果總是無論輸贏,正負抵消之後遊戲的總和總是為零。這就是所謂的“零和遊戲”,在這個遊戲中,一方得利多少就意味著另一方失利多少。地獄中的人總是覺得別人多吃一口,也就意味著自己少吃一口。這種零和遊戲,也叫零和博弈。在這樣零和博弈中,決策雙方都是以自己的最大利益為目標,雙方是斷然沒有合作的餘地,而最後卻往往是無法實現集體利益的最大化。
相反,如果一個博弈在各種對局下全體參與者之得益的總和不是零的話,這個博弈就是“非零和博弈”。天堂的情形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種“非零和博弈”,因為天堂的人們能夠相互合作,從而達到自己和他人利益的雙贏。在全球化日益臨近的今天,零和博弈正在逐漸被“雙贏”的觀念替代,人們開始意識到“利己”不一定要“損人”的道理。
從“零和遊戲”走向“雙贏”,需要各方要有真誠合作的精神和勇氣,需要戰勝人類與生俱來的自私和貪婪。在合作中要互相尊重,要講究誠信,不要欺詐,否則最後吃虧的往往是自己。
唇亡齒寒,自私的背叛是損人利己
春秋時期,諸侯並立,兼並戰爭此起彼伏。晉國想吞並鄰近的兩個小國:虞和虢,但這兩個小國雖然地狹人稀,國力弱小,但卻是同姓國家,政治上又結為同盟,互為犄角。所以晉不能輕易對其中任何一國發動戰爭。大臣荀息向晉獻公獻上一計。他說:“要想攻占這兩個國家,必須離間他們,使他們互不支持。虞國的國君貪得無厭,我們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議晉獻公拿出心愛的兩件寶物,屈產良馬和垂棘之壁,送給虞公。晉獻公是個一毛不拔的國君,他不想拿出自己的寶貝,就問苟息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別的主意。荀息安慰他說:“大王放心,我們不過是暫時把寶貝交給虞國國君保管一下,等滅了虞國,拿回來還不容易嗎?”獻公依計而行。虞公得到良馬、美璧後,十分高興。
不久,晉國要求虞國借道讓晉國伐虢,虞公得了晉國的好處,又不想退回寶物,隻得答應。虞國大臣宮子奇再三勸說虞公,認為此事大為不妥。虞虢兩國,唇亡齒寒,晉國是不會放過虞國的。虞公手裏拿著寶貝聽不進去。宮子奇見虞國滅亡在即,為了躲避禍亂,帶著族人逃離了虞國。
公元前658年,晉國大夫克裏、荀息統率晉國大軍通過虞國的土地攻打虢國,很快就攻占了虢國的下陽。班師回國時,把劫奪的財產分送給虞公一半,虞公更是大喜過望。晉軍大將裏克,這時裝病,稱不能帶兵回國,暫時把部隊駐紮在虞國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懷疑。3年後,晉獻公再次借道虞國,並親率大軍攻打虢國,虢國大敗,虢公逃離京城。晉獻公回師時,虞公親自出城相迎,等著再一次得到禮物。獻公卻約虞公乘興去打獵。不一會兒,隻見京城中起火。虞公趕到城外時,京城已被晉軍裏應外合強占了。就這樣,晉國輕而易舉地滅了虢國和虞國。
這就是《左傳》中“假途伐虢”的故事,講了處在夾縫中的小國,生存情況會很微妙。想吞並它的大國不用武力威逼它,卻用利益來誘騙它,乘它心存僥幸之時,立即把力量滲透進去,控製它的局勢。所以,不需要打仗就可以將它消滅。其實,此計的關鍵在於“假道”,隻要善於尋找“假道”的借口,善於隱蔽“假道”的真正意圖,往往可以出奇製勝。像荀息這樣用“假道伐虢”之計取勝的戰例,在古代戰爭中有很多。當然,所謂“假道”的方式,必須根據當時的情況靈活掌握。
在楚文王的統治下,楚國勢力日益強大,漢江以東小國,紛紛向楚國稱臣納貢。當時有個小國叫蔡國,覺得與楚國是聯姻關係,不必向楚國納貢。楚文王不認親,認為蔡國對自己不尊重,於是懷恨在心,一直在尋找滅蔡的時機。
蔡國的鄰國是息國,因為蔡侯、息侯的夫人是姐妹,娶自陳國,所以兩個小國關係很好。但是,有一次息侯的夫人路過蔡國,蔡侯沒有以上賓之禮款待,氣得息侯夫人回國之後,向息侯大發牢騷,息侯遂對蔡侯不滿。楚文王聽到蔡息兩國因為夫人而互有齟齬時,非常高興,認為滅蔡的時機已到。他派人與息侯示好,息侯想借刀殺人,向楚文王獻上一計:讓楚國假意罰息,他就向蔡侯求教,蔡侯肯定會發兵救息。這樣,楚、息合兵,蔡國必敗。楚文王立即調兵,假意攻息。蔡侯得到息國求援的請求,馬上發兵救息。可是兵到息國城下,息侯竟緊閉城門,蔡侯急欲退兵,楚軍已借道息國,把蔡侯圍困起來,俘虜了蔡侯。
蔡侯被俘,當然不甘心,伺機報複息侯,於是告訴楚文王,息侯的夫人息媯是一個絕代佳人。楚文王好色,馬上以巡視為名率兵到了息國都城。息侯親自迎接,設盛宴為楚文王慶功。楚文王在宴會上,對息侯說:“我幫你擊敗了蔡國,你怎麼不讓夫人敬我一杯酒呀?”息侯隻得讓夫人息媯出來向楚文王敬酒。楚文王一見息媯的美色,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她據為己有。第二天,他舉行答謝宴會,早已布置好伏兵,席間將息侯綁架,息國就這樣被楚文王沒費一兵一卒就給滅了。
背叛心理源於事情會對自己有利,並不考慮對他人是否有害。所以,人們往往因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損害了盟友的利益,使本來互惠互利的合作性博弈變成勢單力孤的非合作性博弈。結果,在第三方勢力的攻擊下,往往會導致兩敗俱傷。
博弈法則:
在博弈中,如果雙方利益互為依靠時,一定要克服自私自利的貪欲,尋求共贏而非獨吞。這不僅是維護共同利益的需要,還是共同生存的條件。
不善待朋友,會失去明天投資的本錢
傑克·倫敦的童年,貧窮而不幸。年僅14歲的他就不得不想盡辦法謀生。他借錢買了一條小船,開始偷捕牡蠣。可是不久就被水上巡邏隊抓住,被罰去做勞工。傑克逃了出來,從此走上了流浪水手的路。
兩年後,傑克利用僅有的一點積蓄隨姐夫來到阿拉斯加,加入了淘金者的隊伍。金子一直沒有淘到,但傑克卻在枯燥的淘金生活中結識了很多朋友。他們一邊淘金,一邊給他講述自己不為人知的故事,這些令人心動的故事支持著傑克,給他努力下去的動力。
傑克的朋友中有一位來自芝加哥叫坎裏南的年輕人。傑克覺得比起坎裏南的經曆,自己的一切痛苦都不值一提,坎裏南的故事讓他潸然淚下。有一天,他想到要把這個故事寫下來,告訴更多的人。於是,在坎裏南的幫助下,傑克在淘金之餘,開始看書、學習。1899年,23歲的傑克出版了他的處女作《給獵人》,接著又出版了小說集《狼之子》。這些傑出的作品都是以淘金工人的辛酸經曆為主題的,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傑克成功了,他結束了辛苦的淘金生活,來到芝加哥,作品的暢銷給他帶來了巨額財富。開始的時候,傑克並沒有忘記那些曾與他一起淘金的窮朋友,正是他們給了他無限的靈感和素材。他經常去看望他們,與他們一起聊天,喝酒,回憶在一起的日子。
但是,慢慢地傑克的錢越來越多,應酬也越來越多。他改變了生活方式,開始大肆揮霍,他甚至公開宣稱自己是為了錢才寫作的。他漸漸地忘記了那些窮朋友。
有一次,坎裏南來芝加哥看望傑克,可是傑克卻對他不理不睬,隻是忙於自己各式各樣的應酬和修建他的豪華別墅。坎裏南傷心地離開了,同時傑克所有的淘金朋友也從他身邊離開了。
離開了淘金生活,傑克就沒了寫作來源和靈感,他終於才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一部像樣的作品。1916年11月,處於精神和金錢危機中的傑克用一把左輪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個不善待朋友的人,最終會被朋友拋棄,從而喪失人生博弈中友情這一份重要的資本,一旦人生陷入困境和失敗,也就失去了朋友的援助與合作的機會。可見,友誼是合作的最好條件,用友誼維持的合作裏極少有背叛,友誼可以是當前合作的基礎,又可在合作中進一步增加友誼,其實也是長久合作的投資。一個人的力量和資源都是有限的,隻有善結眾力,以己之長易人所長,才能應付各種困境,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當然,一份友誼的產生,總是雙方都該有所付出的,友誼是付出之後的回報,是隱形收益,這份隱形收益總會在你需要的時候,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