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智豬博弈,多勞未必多得(2 / 3)

刺客突然從腰間拔出刀,砍向司馬懿,司馬懿隻是略有恐懼地望著這個行凶者,動也沒動一下。刺客向曹操報告:司馬懿確實患了風癱。

司馬懿看曹操的力量已經足夠強大了,於是風癱病好了,主動找到曹操說自己可以隨時上班了。於是,曹操讓他與太子往來遊處,曆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司馬懿在曹操手下任職,小心謹慎,勤勤懇懇,對國事軍事多有奇策,博得了曹操的信服與重任。

公元239年,魏明帝托孤給司馬懿後去世。小皇帝曹芳年僅八歲,司馬懿乃與大將軍曹爽一起接受遺詔輔佐少主。司馬懿任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和曹爽各統精兵三千人,共執朝政

曹爽想專權,排擠司馬懿。他用魏少帝的名義提升司馬懿為太傅,實際上是奪去他的兵權。獲得軍權的曹爽不聽司馬懿勸告,貿然攻打蜀吳,結果大敗。

曹爽把太後接到朝中,專擅政權,司馬懿稱病,不再上朝。曹爽及其同黨也擔心是司馬懿裝病。同年冬,河南尹李勝要到荊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司馬懿讓兩個侍婢扶持自己,要拿衣服,拿不穩,掉在地上,還指著嘴說渴。侍婢獻上粥來,他用口去接,湯流滿襟。李勝說:“大家都說您得了重病,您一定要保重自己啊。”司馬懿故意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年老了,所以患了痼疾,死在旦夕了。你去並州任職,那裏靠近胡人,一定要做好防範的準備。怕下次就見不到你了,就順便把我的兩個孩子師、昭兄弟托付給你了。”李勝說:“當還忝本州(李勝是荊州人),非並州。”司馬懿故意說錯:“君方到並州。”李勝又說:“我去的是荊州。”司馬懿說:“年老了,理解力就差了,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你去並州,一定要發揚盛德壯烈的精神,好建立功勳!”李勝回來對曹爽說:“司馬懿已經病入膏肓了,說話都不能達意,不足以為慮了。”過幾天,他又說:“ 司馬太傅可能真的不行了,有點讓人傷心啊!”曹爽等從此便不再防備司馬懿。

公元249年新年,魏少帝曹芳到城外去祭掃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親信大臣陪同。司馬懿既然病得厲害,當然也沒有人請他去。

曹爽一出皇城,太傅司馬懿的病全好了。他披戴起盔甲,抖擻精神,帶著他兩個兒子率領兵馬占領了城門和兵庫,並且假傳皇太後的詔令,把曹爽的大將軍職務撤了。

曹爽和他的兄弟在城外得知消息,但為時已晚。司馬懿派人去勸他投降,說是隻要交出兵權,決不為難他們。曹爽隻得投降。幾天後,就有人告發曹爽謀反,司馬懿趁機處死了曹爽及其夥黨。

說司馬懿善於裝病,不僅僅是指他裝得逼真,更重要的是裝的是時候。在司馬懿與曹氏的博弈中,他還不確定曹操的實力時,就得了風癱;曹爽勢力強大時,他又患了痼疾,時機來了,他的什麼病都好了。在這裏,他就類似智豬博弈中的那隻小豬,沒有把握的時候,他一直都靜靜地趴在槽邊,看著“曹氏”那隻大豬不停地奔跑,直到這隻奔跑的大豬都沒有閑心留意小豬的時候,小豬就懷揣利器,伺機擊垮了那隻毫無防備、傻乎乎奔跑的大豬。

要善於在等待中把握時機,周瑜打算火燒赤壁時,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羅貫中說幸虧諸葛亮神機妙算,及時請來了東風。那要命的東風肯定不是想請就來的,其實是等來的。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情況,條件都具備了,就差時機了,這時一定要沉得住氣,憑一時衝動,很容易前功盡棄。

博弈法則:

謀權之術,下者以力奪取,中者徐後圖之,上者韜光養晦、匿壯顯弱,一俟時機成熟,快速下手,定能一舉成功。在現實的博弈中,暫時處於弱勢的一方如果能適當偽裝自己,靜等著對手麻痹大意時出擊,就會反敗為勝。當然,前者一定要有很大的忍耐力,爭強好勝者是絕對做不到的。

借助外部機會,讓自己化險為夷

赤壁之戰後,東吳幾次向劉備討還荊州,諸葛亮硬是賴著不給。不得已,周瑜設計了一個用孫權的妹妹招贅的騙局,想借機軟禁劉備以要挾交還荊州。

建安十四年(209年),劉備的幾位夫人先後去世,孫權為妹妹向劉備求婚。這顯然是個騙局,拒絕的話就等於與孫吳交惡,破壞了雙方聯盟對劉備自然沒有好處。同意去迎親顯然是凶多吉少。

幾經權衡後,冬十月,諸葛亮特派大將趙雲帶領五百兵卒隨劉備前往東吳迎親。劉備一行人到達東吳後,趙雲馬上按照諸葛亮的囑咐,叫五百兵卒披紅掛彩,樂嗬嗬地逢人便講:“劉備要娶孫權的妹妹啦!”很快劉備來東吳相親的事就盡人皆知。隨後,劉備左手牽羊,右手拎酒拜訪了周瑜的嶽父——東吳聲高名望的喬國老。

喬國老馬上去給吳國太——孫權的老母親道喜,才知道吳國太還不知情,詢問孫權,孫權隻好告訴老人家,想用妹妹釣劉備,用劉備換荊州。老人家哪裏肯讓女兒冒這個風險,於是把孫權罵了一頓,親自在甘露寺給女兒相了親。孫權的美人計弄假成真,賠了夫人又折兵,諸葛亮不但沒還荊州,還為劉備討到了老婆。

在雙方對弈中,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外部機會,發揮影響對手策略的外部優勢,減少自己實際投入的成本,在討價還價中獲取更多的份額。諸葛亮給劉備招親就充分地運用了東吳百姓和喬國老及吳國太的力量,這是孫權和周瑜始料不及的。

人生中所謂的機會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獨立的,沒有競爭的對手;一種是與別人的機會相衝突的,蛋糕隻有一塊,一個人得了,另一個必然得不到。如何讓自己多得或全得,就要充分算計外部機會。曆史上的鄭袖就善於玩弄詭計,通過損害別人,提高了自己得寵的指數。

一天,有人又給好色的楚懷王送來了幾個美女,其中一個特別為楚懷王喜歡,這讓一直受寵的鄭袖很為難。於是,鄭袖偷偷把這個女孩子叫過來說:“大王非常喜歡你,可是他說你的鼻子太扁了。”聽了鄭袖的話,剛入宮闈的女孩又喜又驚,忙向這位好心的姐姐請教有什麼辦法揚長避短,於是鄭袖告訴她,下次見大王時,用袖子把鼻子遮起來就好了。於是,女孩聽了,再見楚懷王時,羞答答地用袖子把鼻子遮起來了。楚懷王很納悶,就問鄭袖,鄭袖非常難為情地對楚懷王說:“她說大王您身上有種難聞的味道。”楚懷王聽後,大怒,馬上叫人把這個女孩子的鼻子割掉了。從此,飛揚跋扈的鄭袖就更受懷王的寵信了。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博弈不僅是雙方實力的較量,還包括雙方各自外部機會的較量。在看似不利的牌局中,如果能充分把握自己的外部機會,勝算的指數就提升了。

博弈法則:

博弈不僅是雙方實力的較量,還包括雙方各自外部機會的較量。蛋糕隻有一塊,一個人得了,另一個必然得不到。如何讓自己多得或全得,就要充分利用外部機會。

借助貴人,增加自己的資源優勢

漢高祖劉邦和正配呂後隻生了一個兒子,名字叫做劉盈。可是劉邦不喜歡這個兒子,一直想廢掉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和寵姬戚夫人所生的兒子。

呂後知道劉邦的心意,於是私下詢問留侯張良,希望他能設法保住太子之位。張良推辭說:“這是皇帝家的私事,臣子是無權過問的。”

但是呂後執意要張良想一個好法子。張良推辭不過,便說:“當今天下有四位年高德劭的賢者,人稱‘商山四皓’,皇上很敬仰他們,一直想請他們到朝中為官。但四人因為皇上的個性輕慢無禮,動不動就侮罵人,所以隱居在深山之中,不願出仕。如果太子能準備貴重的禮物,以謙卑恭遜的態度去聘得他們為府中上賓,並讓他們時常隨太子上朝,以使皇上知道太子有賢人輔佐,這樣對太子鞏固地位一定有幫助。”

呂後聽後,立即派人帶著太子的書信,卑辭厚禮地去迎請四位賢人。商山四皓見太子寬仁愛士,與乃父大不相同,便接受了太子的禮聘。

一次劉邦設宴,太子劉盈相陪,商山四皓也跟在太子身邊。劉邦見這四個人銀發白須,儀表偉岸,便問這四人的來曆。四人一一自報姓名後,劉邦大吃一驚,說:“我訪求諸位好幾年了,諸位一直躲著我,為何如今卻願意與太子往來呢?”

四人齊說:“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所以才會躲避。然太子為人仁愛恭敬,尊重士人,天下人都願意為他效力,我們四個老骨頭自然也不例外了。”

劉邦一怔,接著說:“如此就有勞各位多多調教太子了。”

從此以後,劉盈的太子之位就再也沒有動搖,後來順利地繼承父親劉邦的皇位,成為漢朝的第二個皇帝。

翻開曆史,古往今來的成功者,誰也不是一生下來就大名鼎鼎、一呼百應,他們大多是先隱蔽在某些大人物的後麵,借大人物的麵子來籠絡各路豪傑,借大人物的聲望來壯大自己的聲勢,一旦時機成熟,或者另起爐灶,或者踩著別人的肩膀往高處爬,或者反客為主,把別人吃掉。在做到這一步之前,先把自己的狐狸尾巴藏起來,拉一麵大旗作虎皮,逐漸壯大自己的聲威。

在這方麵,最為典型的是曹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東征西伐,很是威風,開口“吾今奉詔討汝”,閉口“孤近承帝命,奉詔伐罪”,於軍閥混戰中大大占了道義上的便宜。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作出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奉迎天子,就是後來被稱之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

盡管獻帝年紀輕輕,沒什麼作為,但漢家劉姓四百年,儒家正統觀念不變,天子這塊招牌仍然管用,他是國家最高的權力象征,誰能掌控皇帝,誰便能以朝廷的名義發號施令,進而作出對自己有利的行動。所以更早之前,董卓入京,便廢掉少帝劉辯,另立獻帝劉協,從頭掌控;董卓死後,董卓部將李催、郭汜和楊奉等人也曾為了爭奪皇帝而大動幹戈。獻帝窮困潦倒、顛沛流離,狼狽到了極點。

曹操把獻帝從破舊不堪的洛陽接出來,遷都於許,易名許都,改年號為建安。獻帝任曹操為大將軍,統攬朝政。在講究“正名”的時代,奉戴天子,對於爭取民心和招攬人才具有絕對的號召力。多少謀臣武將因此投靠曹操,多少民心因此轉向曹操。

曹操用皇帝名義發號施令,袁紹每次接到對自己不利的詔令,便氣得跺腳,悔不當初。其實,當初,也有謀臣建議他將漢獻帝接到自己的身邊,但被他拒絕了。他要求曹操把皇帝送到鄄城,離自己的老巢鄴城較近,便於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