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臻對這個件事大惑不解,他問孟先生:“齊王送你那麼多的金子,你不肯收;薛國才送了齊國的一半,你卻接受了。如果你剛才不接受是對的話,那麼現在接受就是錯了;如果你剛才不接受是錯的話,那麼現在接受就是對了。”
孟子回答說:“都對。在薛國的時候,我幫了他們的忙,為他們出謀設防,平息了一場戰爭,我也算個有功之人,為什麼不應該受到物質獎勵呢?而齊國人平白無故給我那麼多金子,是有心收買我,君子是不可以用金錢收買的,我怎麼能收他們的賄賂呢?”
左右的人聽了,都十分佩服孟子的高明見解和高尚操守。
有功受祿,理所當然;無功受祿,心有不安。這主要是因為後者不符合博弈中投資與收益的規律,不投資,就能收益常理說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有這樣的“好事”,估計也是有人想借錢等物質來達到自己隱秘的目的。如果你無功受祿,就容易受他人牽製,為他人謀事。可見,孟子的斷然拒絕齊人之金實在是明智的處世之道。值得一提的是,曆史中諸如孟子一樣的智者不在少數。據說齊國曾有一個名叫吐的人,經營宰牛賣肉的生意。由於他聰明機靈,經營有方,生意做得還算紅火。
一天,齊王派人找到吐,對吐說:“齊王準備了豐厚的嫁妝,打算把女兒嫁給你做妻子,這可是大好事呀!”
吐聽了,並沒有受寵若驚,而是連連擺手說:“哎呀,不行啊。我身體有病,不能娶妻。” 那人很不理解地走了。
後來,吐的朋友知道了這件事,覺得奇怪,吐怎麼這麼傻呢?於是跑去勸吐說:“你這個人真傻,你一個賣肉的,整天在腥臭的宰牛鋪裏生活,為什麼要拒絕齊王拿厚禮把女兒嫁給你呢?真不知你是怎麼想的。”
吐笑著對朋友說:“齊王的女兒實在太醜了。”
吐的朋友摸不著頭腦,問他:“你見過齊王的女兒?你何以知道她醜呢?”
吐回答說:“我雖沒見過齊王的女兒,可是我賣肉的經驗告訴我,齊王的女兒肯定是個醜女。”
朋友不服氣地問:“何以見得?”
吐胸有成竹地回答說:“就說我賣牛肉吧,我的牛肉質量好的時候,隻要給足數量,顧客拿著就走。我用不著加一點、找一點的,顧客就會感到滿意。我呢,唯恐肉少了不夠賣。我的牛肉質量不好的時候,我雖然給顧客再加一點這、找一點那,他們依然不要,牛肉怎麼也賣不出去。現在齊王把女兒嫁給我一個宰牛賣肉的,還加上豐厚禮品財物,我想,他的女兒一定是很醜的了。”
吐的朋友覺得吐說得十分在理,便不再勸他了。
過了些時候,吐的朋友見到了齊王的女兒,齊王的女兒果然長得很難看。這位朋友不由得暗暗佩服吐的先見之明。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沒什麼直接關聯,但在博弈論上道理卻是相通的。商品市場上,買者和賣者了解的信息是不一樣的。通常來說,賣者比買者更清楚產品實際的質量、性能和相應的成本。這種情況在經濟學中稱為買者和賣者的“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因為雙方中必然有一方對信息掌握得多一點。每個人理性地思考就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信息相對充分一方的所作所為將會為你帶來一種風險,叫做逆向選擇。如果吐不是以自己親身的感受去舉一反三地思考生活中的現象,那說不定上了齊王這位賣方的當,最終就會娶到一個自己不喜歡的醜妻。
博弈法則:
人生無處不交易,交易中又充滿了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逆向選擇,往往越是品質差的東西,賣家越是急於脫手。為此,當我們麵對天上突然掉下的餡餅時,一定要仔細思考這樣的“好事”為何單單找上你?千萬不要貪婪地一口吞下,那樣的話你往往會吃虧上當。
知己知彼,人生無往不勝
與人交往中,你麵對的難題是,人們不會告訴你他們全部的想法、情緒與計劃。他們說得很節製,總是把他們的弱點和秘密隱藏起來,你會因此而無法預測他們的行動,經常陷入迷茫之中。你的目標就是要從某種程度上控製事件的發展,你能夠做的就是發現他們的秘密和隱藏的意圖,而不要讓他們知曉你的盤算。
知己知彼能夠讓你擁有超凡的控製力。他在明,你在暗,你可以看到他的所有情況和意圖,而他卻看不到你力量的來源。這種情況下,你就擁有了贏得博弈成功的機會。
美國藝術收藏市場的領頭羊杜文,他是一位傑出的藝術經紀人。但是實業家梅隆卻從來不和杜文打交道。杜文下定決心,一定要找機會讓梅隆成為自己的客戶。
許多人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梅隆是一個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對隨和、愛說愛笑的杜文並沒有什麼好感。
杜文告訴那些人說:“你們就等著看吧,梅隆不僅會買我的東西,而且隻會向我買,我要讓他成為我一個人的客戶。”
於是,杜文積極追蹤梅隆的信息,花大力氣了解他的習性、品位和愛好。他秘密收買了梅隆的幾個手下,從他們那裏可以得到寶貴的信息。等到準備采取行動時,杜文對梅隆的了解程度甚至是梅隆的妻子都無法相比的。
待時機成熟,杜文與梅隆的“偶然”相遇便發生了。
1921年,梅隆訪問倫敦的時候,在電梯門口遇見了杜文,而梅隆要乘電梯去國家畫廊的消息是幾秒鍾前由梅隆的隨從提供的。
“你好嗎?梅隆先生?”杜文打個招呼後介紹自己,“我正要上國家畫廊欣賞一些畫,你呢?”
“我也是。”梅隆說。
現在,杜文對梅隆的品位已經了如指掌,在去國家畫廊的路上,他淵博的知識讓這位大亨驚奇不已,更令梅隆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兩人的品位居然也驚人地相似。
回到紐約後,梅隆迫不及待地拜訪了杜文那神秘的畫廊,裏麵收藏的作品正是他夢寐以求的東西。
正如杜文最初所言,從此之後,梅隆隻和杜文打交道,他成了杜文一個人的客戶。
杜文的成功充分證明了在博弈中信息的重要性。
《孫子·謀攻篇》中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意思是說,在軍事紛爭中,既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百戰都不會失敗;不了解敵人而隻了解自己,勝敗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敵人,又不了解自己,那隻有每戰必敗的份兒了。這一點不僅適用於軍事,也適用於政治、經濟等其他領域。
20世紀80年代末,蘇聯經濟病入膏肓,蘇聯總書記戈爾巴喬夫進行的改革屢屢失敗。麵對新聞媒體的質疑和追問,戈爾巴喬夫無奈地向俄羅斯人民說了這麼一段話:有一個總統,擁有100個情婦,其中一個有艾滋病,不幸的是,他找不出是哪一個;另一個總書記,他擁有100個保鏢,其中一個想謀害他,但一樣不幸的是,他也找不出來。現在戈爾巴喬夫正麵臨同樣的困境,他有100個經濟學家,其中一個是聰明絕頂,並一定能幫助他解決問題的,但很不幸,他不曉得是哪一個。戈爾巴喬夫知道蘇聯需要進行改革,卻不知道從何改起,也就是他不知道蘇聯的症結在哪裏。如果知道症結在哪裏,蘇聯的改革就不會失敗了,解體也許就可以避免了,可惜戈爾巴喬夫一直沒有找到。這從反麵印證了“知己知彼”的重要性。
知彼可以增強自己的控製力。對手在明處,自己在暗處,就可以掌握對方的所有情況和意圖,卻讓對手看不到自己的力量來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很多信息都不是顯現的,而且對方還會盡力把自己的缺點和秘密隱藏起來,讓人無法預測他們的行動,這個時候,首要的目標就是盡可能多地掌握對方的信息,此為知彼。
知己就是在了解對方的情況下,清楚地知道與對方相比,自己的實力狀況,高估自己會讓自己冒失,低估會讓自己喪失獲得更大利益的機會。從博弈規則上來看,知彼而不知己給自己帶來的風險會更大,因為知彼卻不知己的人,常常自認為時機成熟、條件具備而過早采取行動,這種情況下采取行動不是沒有成功的可能,而是失敗的幾率會增大。
博弈法則:
在了解對方的情況下,清楚地知道與對方相比,自己的實力狀況,高估自己會讓自己冒失,低估會讓自己喪失獲得更大利益的機會。從博弈規則上來看,知彼而不知己給自己帶來的風險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