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信息博弈,隻願君心似我心1
第七章信息博弈,隻願君心似我心
以前有個做古董生意的人,他發現一個人用珍貴的茶碟做貓食碗,於是假裝很喜愛這隻貓,要從主人手裏買下。古董商出了很大的價錢買了貓。之後,古董商裝作不在意地說:“這個碟子它已經用慣了,就一塊兒送給我吧。”貓主人不幹了:“你知道用這個碟子,我已經賣出多少隻貓了?”
古董商萬萬沒想到,貓主人不但知道,而且利用了他“認為對方不知道”的錯誤大賺了一筆,這才是真正的“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劣勢,幾乎是每個人都要麵臨的困境。誰都不是先知先覺,那麼怎麼辦?首先,為了避免這樣的困境,我們應該在行動之前,盡可能掌握有關信息。人類的知識、經驗等,都是你將來用得著的“信息庫”。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三位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喬治·阿克爾洛夫、邁克爾·斯賓塞,以表彰他們在信息不對稱領域所作出的突出貢獻。
信息不對稱理論是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貧乏的人員,則處於比較不利的地的位。從信息不對稱的理論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我們並不一定知道未來將會麵對什麼問題,但是你掌握的信息越多,正確決策的可能就越大。在人生博弈的平台上,你所掌握信息的優劣和多寡,決定了你的勝算。
信息不明,機關算盡不聰明
1661年8月17日,法國財政大臣富凱為了博得路易十四的歡心,得以升任宰相,決定請路易十四到他新建的沃勒維特孔宮吃飯。這次宴會是法國曆史上最豪華的一次,有6000名賓客應邀參加,酒宴花了12萬裏弗爾。他邀請了拉方田、拉羅什富科和塞維尼夫人等當時法國最顯赫的貴族和最偉大的學者。劇作家莫裏哀甚至還專門為這次宴會寫了一部劇本,在晚宴時隆重推出。
宴會的奢華程度無與倫比,精美的食物、昂貴的餐具……另外,庭院和噴泉以及莫裏哀的戲劇表演都讓來賓們興奮不已。這場豪華的宴會甚至被載入史冊。
富凱為這次宴會的成功舉辦欣喜若狂,但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奉國王之命的衛兵就帶走了驚愕不已的富凱。三個月後,一直沒弄明白怎麼回事的富凱被控竊占國家財富罪並進了監牢,在單人囚房中淒慘地度過了人生最後20年。正如作家伏爾泰說:“當夜幕開啟,富凱攀上了世界頂峰。等到夜晚結束,他跌落到穀底。”
路易十四利用沃勒維特孔宮圖紙和查抄的各種物品,給自己修了一座宮殿,這就是著名的凡爾賽宮。
送禮、請吃飯肯定是一種討好人的不錯的方式,但一定要把握分寸。富凱舉辦宴會的前500年,中國也有一場類似的飯局。
南宋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清河郡王張俊有幸在府邸宴請宋高宗趙構。為了這一榮幸,張俊費盡了心機,光是正宴之前的幹鮮果品、蜜餞小吃就有百餘種,菜品百餘款,僅下酒菜就有15盞。宴會極盡奢華。為了示恩,高宗給宴會捧了場,但也提醒張俊不要太過得意。好在輔佐趙構幾十年的張俊並不糊塗,宴會上應對得體,才化險為夷。
現實中很多事情都如此。失敗不是因為人們太傻,而是太精明。富凱以為豪華的宴會會討得國王的歡心,卻忽視了路易十六的感受,傲慢的國王怎麼能容忍自己的風頭被大臣搶占呢?富凱錯就錯在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自作聰明地替別人拿了主意。
人們在為私利考慮的時候不可太過精明,因為精明不等於高明。精明依靠算計,算計靠揣度別人的心思,也就是要根據別人的決策來做自己的決策。但任何人都不是別人肚子裏的蛔蟲,都不可能確保對方的決策是理性思考的結果。像富凱那樣用自己的思維替別人做決定,本身就是一種非理性的選擇。
博弈論中有一種占優策略,是指掌握完全信息情況下,多重策略剔除後的最優策略。占優策略是不受對方策略影響的均衡策略,所以如果所做策略有太多的不確定信息(比如富凱就沒有充分重視路易十四的個人性格和偏好——路易十四傲慢自負,自詡為“太陽王”。這樣的人怎麼會容許別人遮蓋了他的光輝),就證明不是最優策略。這種情況下作出的策略就需要審慎,三思而後行。如果博弈中雙方合作時的利益最大,但若一方不願意合作,那合作的一方必然吃虧,尤其是地位不平等的雙方合作,處於弱勢的一方很容易犯自作多情的錯誤。 戊戌變法時,麵對頑固派的攻擊,康有為向袁世凱求救,結果袁世凱向慈禧告密,加劇了變法運動的最終失敗。康有為或者說是維新派是以“袁世凱不反對變法”這一信息作出策略選擇的,而這個信息顯然不能作為下一步策略的根據,因為不反對變法並不能說明就反對保守。處於進退兩難的困境時,更應充分把握所有影響策略的信息,然後去劣存優,選擇一個最佳決策。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就容易失於理性,作出愚蠢的下下之策。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但它必須符合以下定律:按照你希望別人對你的方式來對別人,但前提是他們也按同樣的方式行事才行。
博弈法則:
博弈論中有一種占優策略,是指掌握完全信息情況下,多重策略剔除後的最優策略,如果所做策略有太多的不確定信息,就證明不是最優策略。這種情況下作出的策略就需要審慎,三思而後行。